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生不嗜酒,又不喜“侃”,无事只爱清茶一杯,诗书一本,细品慢嚼,自认为是一大乐事。古人的作品读得多了,也换些现代的来读,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虽看过几本,但却偏爱诗和散文,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李吉华的两本散文诗集,一本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散文诗作家丛书续集《心的流向》,一本是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跨世纪诗丛《孤独的微  相似文献   

2.
解放后,我翻阅过一些古诗词(以下简称诗)的选读本,受益甚多。但是,对于新的标点,却常有程度不同的意见。简单说来便是:有些标点太繁琐,一气呵成的几句诗,却在其中加了大量? !;:“”、——等符号。这些符号把活生生的一首诗或一句诗,硬拆成一堆互不关联的零件。这样,哪里还有诗味,还能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趣味和艺术欣赏水平呢?标点者固然有似庖丁解牛,做到了目无全牛,哗哗哗几刀就把一条牛解剖的躯体不全了,但读  相似文献   

3.
1920年7、8月间,我父亲郑振铎还是北京铁路管理学校的学生。一天,他和好友——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学生耿济之偶然得到了一本俄文版的题名《赤色的诗歌》的诗集。父亲和耿济之把其中的25首诗都读  相似文献   

4.
从《姜白石诗集笺注》说起■承熹以前读《姜白石诗集笺注》(晋版)里的一些诗,觉得孙玄常先生的笺注颇具特色,着重典实诠解,有益于体味诗旨,这是很重要的,不足处是疏于词语训释,不便一般读者疏通句意。即如古诗《虞美人草》,“永赞项羽、虞姬事,悲壮、真情交融,...  相似文献   

5.
这已经是18年前的事了———那时 ,正值一个乍寒乍暖的季节。从井下出来 ,已经是早晨7点(我是头天晚上9点下井的 ,整整在井下干了一个通霄) ,我不顾劳作的疲倦 ,挤上长途客车 ,去了30多公里外的县文化馆。我此行的目的很简单 :县里刚办了一张报纸 ,我想请编辑老师指点一下我的“诗集”。这么简单的目的 ,为何如此火急火燎地赶去?这其中有一段苦涩的经历———我自幼酷爱写诗 ,写了很多诗 ,也投寄了不少的诗 ,但除了在校园、矿区的板报和广播站选用外 ,没有一首变成铅字的诗。但我仍然坚持写 ,以致堆成一本厚厚的“诗集”。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生前曾亲自编过三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志摩的诗》是志摩自己编订的第一本。诗集,也是志摩诗集中最早与读者见面的诗集。这本诗集的初版本,与其后来多次出版的新月本,无论在版本形式上,或是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差  相似文献   

7.
当暮色渐蓝,我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工作,回到了充满温馨和谐的家。随便翻一翻自己编辑的几本书,那封面设计新颖独特的诗集——《第三根琴弦》便映入我的眼帘。于是,我随着三弦琴奏出的美妙旋律,又一次认真地读起了蒙古族女诗人萨仁图娅的集子。实际上,我很早以前就读过她的诗集,那是她的第一本诗集——《当暮色渐蓝》,我很喜欢她的诗,她的很多诗是令人回味的。随着《当暮色渐蓝》  相似文献   

8.
永鹏同志和我同学少年,一块儿跑巴山小道,饮巴河流水;西北学成,无怨无悔地把滴滴汗珠洒进西北风沙。走过耳顺之年,他有诗集稿本见示,读之欣然。我不能诗,但爱诗,于是写下几句心得作为读后的感想与对当代人写诗特别是旧体诗的一点随评。诗与青春为伴,青春是短暂的,诗就免不了遭遇从大多数年齿渐长的人手中退出的命运。然而,青春之火却在人们心中永不熄灭,当点燃它的时候,诗又回到你身边。当今诗坛,新诗似乎尚未走出低谷,旧体诗词写作倒是有些热气,这主要是老年朋友烧起来的。青春依旧在,诗染夕阳红。这是诗坛幸事!老年与诗结缘,绝少私欲之念,…  相似文献   

9.
19年前,县里刚办了一张报纸,我下班后走了30公里去县文化馆。想请编辑老师指点一下。我自妫酷爱写作,写了很多诗,以致堆成了一本厚厚的“诗集”.但竟没有一首变成铅字。这一次我想请编辑老师当面指点一下,看能否选一首在县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10.
在20多年前,有一本被称作为"朦胧诗"和"新生代诗"的诗集深受我的喜爱。特别是其中的顾城那两行经典:"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1.
于是,在这广大的/世界的岸沿, 我独自站定、沉思/直到爱情、声名,都 没入虚无里。 --济慈《每当我害怕》 克林·伊斯特伍德自己主演了《百 万美元宝贝》。这个沉寂、矍铄的老人, 在影片里不是在拳台旁看自己心爱的拳 手为荣誉用肉体打拼,就是在训练馆中 捧着一本济慈的诗集。上面那句诗,几 乎可看作是年迈的伊斯特伍德的心声。 一个老教练帮助一个高龄女拳手圆  相似文献   

12.
朋友樊刚     
1995年岁末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我认识了樊刚。 那天是一次临时性的朋友聚会,因为彼此间不熟悉,所以我特别带了两本自己的诗集。记得我在送给樊刚的诗集扉页上,郑重地写上了一句:对于心灵而言,生命总是要辉煌一次的。一次、也仅只一次。然后他笑容可掬地望着我,然后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 那天酒桌上坐了12个人,8个身有残疾。樊刚无疑是他们中体质最差最  相似文献   

13.
人生易老天不老,青春活力难永葆。但我读了祁念曾新出的诗集《站立的河流》,禁不住为其中流尚而出的滚热诗情所感动,一种惊讶之感油然而生: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的他,怎会仍然洋溢着如此充沛的青春活力,诗情仍能不减当年的醇美!是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浪潮,激起了他的新的诗情。正如他在诗集的第一首诗《春天的歌》所说:"告别了长夜漫漫的寒冬,你的生命竟是如此活跃。"春天来了,诗人雀跃欢欣,"冰化了",浪花跳跃,浪涛奔腾,/雪消了,春水欢唱,春潮汹涌,/日夜呼啸着向大海奔走,/给人间带来了多少金色的梦--"。诗人迎来了新时代,沉…  相似文献   

14.
伟人的赤子之心──读《马克思诗歌全集》李君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书,看着封面上那像火焰一样飘落的诗章,我的手沉甸甸的,心脏也因少有的激动而感觉气血翻涌。这不是一部普通的诗集,这是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青春年华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我激情难抑是因为我在马克思曾...  相似文献   

15.
印错的名字     
福建人民出版社的《护花小集》中有一篇《读<阿金>》,文中引了一句诗:“争奈微微识碔砆”。因为中间错了一个字,使得诗意颇难理会。这是元好问《论诗绝句》里一句出名的诗。元稹评价李杜,以为杜甫超过李白在于创作了长篇排律。元好问讥笑元稹这一观点,说他玉石不分,因云:“少陵自有连城壁,争奈微之识碔砆。”诗中“微之”,用的是元稹的字,而“之”字行草手写体与重字符号极为相近,排印本遂误作“微微”,把个人名错成宛似一般语词,使得这句诗不好懂了。  相似文献   

16.
《心情互联网》是赵广宁的第一本诗集,是爱情诗。他才三十出头。读他的诗,可感悟出其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颇有才气的青年诗人。广宁虽然是学经济管理的,如今干的是经济编辑的行当,却爱诗。在他的诗中多次用“醉”字。可以说,于诗“偏偏我醉”,他“醉”心于诗。从1984年开始发表诗,十多年来,对诗有“永恒的爱”,不停地写,像“是一只黑色的蝴蝶—…·不停地张合”,“音乐里飘着缕缕柔情”,将这柔情溶于诗中,结成了这个集了。125首诗,是情的凝结。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爱情诗是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诗歌中,爱情…  相似文献   

17.
诗、文学趣味和出版金波我是从写儿童诗开始步入儿童文学园地的。记得在60年代初,当我的儿童诗发表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动提出,愿为我出版我的第一本诗集。此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都有一些出版社热心出版儿童诗集。就我个人来讲,那一...  相似文献   

18.
《般阳诗萃》收录的蒲松龄诗,有两处共三十题三十四首以干支系年,这两处干支遂成今人整理本《聊斋诗集》诗作编年的依据。本文重点考察《般阳诗萃》两处干支的系年错误,订正整理本《聊斋诗集》诗作编年的不审之误。  相似文献   

19.
91岁高龄美国诗人史坦利·库尼兹最近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诗歌类奖。已经勤奋写作近70年的老诗人仍然文思泉涌,创作丰沛。他和出版社至少还订有三本书的合同,今年1月又出版了一本散文集。这次诗人因第9本诗集《走过人生:晚期新诗精选》而获奖,虽然是迟来的荣誉,但却是实至名归。库尼兹早年在哈佛大学念书时就崭露头角,被奉为形而上学派诗人的佼佼者。他的第一本诗集曾在1959年为他贏得普利策诗奖。后来还得过“惠特曼诗奖”和“全国艺术  相似文献   

20.
最近从友人处提到了一本《千家诗》。这本诗选我儿时只看见过,却没有读过.这次我从头至尾浏览了一遍,发现有署名司马光的一首绝句《客中初夏》,其末句云:“惟有葵花向日倾,”我一下发蒙了.前些日子我还在《闲话》中说宋人不可能看见向日葵。司马光的诗不是要打我的耳光么?急忙找来《四部丛刊》的影印绍兴本《温国文正司马光文集》,一查,没有发现这首诗。我就怀疑它是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