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洋公学是交通大学的前身,创办于1986年。创始人是清末洋务派官僚中最大的工商业资本家,后成为商务、邮船大臣的盛宣怀。南洋公学创办初期先是设立了师范院(后改为师范班),招收资高学生,培养师资人才,后因上院(大学部)缓办,洋务事业又不断发展,清政府急需通晓西的从政人员,南洋公学根据国家这一需要,  相似文献   

2.
邹韬奋(原名恩润),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1895年11月5日出生于福州市,祖籍江西余江县。其父邹国珍,虽然是福建省盐务局的一名官员,但一生清贫。其母是个“大家闺秀”,但在韬奋12岁时,却失去了母爱。幼年发奋读书邹韬奋5岁开始读书,先是在家塾,后人福州工业学校。他的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实业救国的工程师,把他送到上海南洋公学,韬奋从公学附小读起,一直读到大学二年级。可是他对理工缺乏兴趣,实际上他用很多时间来读文史书籍。他在大学学的是机电工程,学了一年半就学不下去了。他决定放弃工程师的前程,报考上海…  相似文献   

3.
《张元济全集》(十卷本)出版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史料》2007,(4):80-81
张元济先生(1867~1959年),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清政府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职。维新运动期间,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传授新学,并受到光绪皇帝召见。变法失败,被革职,到上海任南洋公学译书院主事,主持出版严复译《原富》等一批学术名著和教学用书。在此期间,曾兼任公学代总理职。  相似文献   

4.
地处上海西区的南洋模范中学,困其悠久的历史,高质量的办学和卓著的成绩而闻名沪上。追本溯源,南洋模范中学是从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1901年设立的附属小学演变发展而来的。因此,南洋模范中学与南洋公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要谈南洋模范中学的来历,得从南洋公学谈起。 南洋公学系清朝大臣盛宣怀于1896年创立。为解决师资与学生来源,公学先后于 1897年设立了师范院、外院(相当于小学),1898年设立了中院(相当于中学,1908中改称中学)。  相似文献   

5.
盛宣怀是清末大官僚大买办,别号愚斋,他所收藏的图书称为愚斋藏书。盛氏本着"贻之子孙,不如公之同好"的心愿创办愚斋图书馆,却未能如愿。盛氏死后,愚斋藏书由其后人分别捐赠给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南洋公学和山西铭贤学校,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南洋公学)当年所得的577种图书于解放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调拨给了合肥师范学院,即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文章旨在向学界同仁介绍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愚斋图书状况,期有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6.
8.整风学习:获得信仰的粮食 (陈化明)1943年整风运动开始时,我已结束在总政治部短暂的工作,调入西北公学学习。西北公学是社会部开办不久的专科学校,位于枣园后沟。主要为社会部培养情报、保卫干部,校长由社会部副部长李克农兼任。  相似文献   

7.
南洋公学为西安交通大学之前身,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创建于上海,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高等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波 《兰台世界》2015,(7):75-76
中国近代足球运动肇始于19世纪末;旧上海足球发展卓有声誉的当数徐汇公学、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等。这些学校不但纷纷成立了自己的足球队,同时,也为中国近代足球的发展、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潘蒙科 《兰台世界》2013,(22):116-117
<正>张士一,近代著名英语教育家,江苏吴江人,生于1886年,父亲是一位私塾教师,15岁时,张士一进入当时最为著名的上海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求学。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辍学就业。由于在南洋公学打下了坚实的外语基础,张士一先生十分顺利地被当时的成都高等师范学堂聘为教员。1908年,张士一回到南洋公学教外语,并兼任学校英语秘书。1914年,张士一受聘于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8,(6):57-57
鲁能地产在北京温榆河畔开发的格拉斯小镇,已经与英国著名贵族学校——哈罗公学确定合作意向,将联手在格拉斯小镇创建北京哈罗公学。07年,格拉斯小镇Ⅰ期千万级别墅——凡尔赛河谷热销京城;本次合作,将是凡尔赛河谷更加受人瞩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病历病案作为医疗纠纷诉讼当中的一种重要证据资料,经过正当的收集审查和认定程序之后才能最终成为定案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南洋公学译书院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翻译出版社,短短五年多的时间里在图书翻译出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译书范围广、品种多,特色鲜明,并明确提出了“先章程而后议论”“审流别而定宗旨”“正文字以一耳目”“选课本以便教育”的翻译出版原则.译书院的翻译出版活动解决了南洋公学教学中教材匮乏的问题,为国家的“兴学”和“变法自强”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版权保护和版权贸易活动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邹伟农 《上海档案工作》2011,(11):F0003-F0003
日前,上海市普陀区档案销从沪上百年名校晋元高级中学征集到57件民国至解放初的学籍档案。晋元高级中学因纪念爱国将领谢晋元而命名,前身为毕童公学,创办于19047年,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06,(5):45-45
千百万的人都在抱怨他们命运不济,他们厌倦生活……以及周围这个世界运转的方式,但却没有意识到: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他们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5.
张元济,浙江海盐人,字菊生,光绪进士,由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充总署章京。甲午战争之后,他是激烈地议论变法维新的人中的一个。戊戌变法失败后,入上海南洋公学,接任南洋公学总理,不久入商务印书馆主持馆务,成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出版家,曾校印百构本《二十四史》,影印《四部丛刊》。上海解放后,张元济年纪八十开外,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主要阶段,1959年谢世。这里选辑了一组张元济在谢世前几年内形成的函礼,为了解张的这一时期生活提供参考资料。这组函都是张元济写给上海市委统战部的.收信人管易交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处长。…  相似文献   

16.
《档案与建设》2007,(2):30-31
潘汉年1906年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他自幼在父亲的私塾里读“四书五经”,后入宜兴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和桥彭城中学,武进延陵公学读书。1922年到宜兴县城励进社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17.
周宁 《出版参考》2010,(8):41-41
20岁那年夏天,他从东京成城学校辍学回国,在“博爱丸”号邮轮上,写下绝命书,准备跳海自尽。一周以后,他却在上海平安登岸,旋即转去苏州吴中公学教书,不久返回上海办报。旧历10月间已到香港,又从香港《中国日报》报馆神秘失踪,而那年年底,他已在惠州一所荒败的小庙里剃度,出家当了和尚。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与刘文典,一个是"思想界的明星"、"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投身于政治;一个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醉心于学术。他们虽追求殊异,却因为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安徽公学相识,到《新青年》结盟,再到北京大学“分手”,最终在故乡安庆“归魂相依”,两人的恩恩怨怨,成为中华民族的一段传奇史话。  相似文献   

19.
1936年,我十二岁时,进了格致公学.格致公学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办的四所男子中学——育才、格致、华童、聂中丞中的一所.教育体制基本按照英国的公学,是培养纳税居民子弟的中等学校.我进校前已在私立小学毕业,原是去读初中的.或许学校认为私立小学的水平偏低,我和不少投考的小学毕业生都被压低了半级,作为小学六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收录.这样,秋季班都成了春季班.学校当时是有附小的,带有预备班性质.随着年级的递升,到我们班级升入初中,小学就自动取消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一生倾注教育事业,被誉为教育界的“长沙王”,他在长沙创办的公学、私学不下20所,呕心沥血培养曲大批优秀人才。在徐老的故乡长沙县五美乡,最初以他自家房子为教室建立走来的“五美学校”更成为徐老教育思想传承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