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被"出租"打工,"以院养院",去世不销户……湖北省竹山县福利院的这些养老方式,凸显中国农村养老制度的困局 胡辉国把2000元钱交给院长,从福利院领走了两名"长工"。"长工"之一叫全克明,53岁;另一个叫贾宏安,61岁,二人都是湖北省竹山县竹坪乡中心福利院的五保老人。正月初五刚过,胡辉国就与福利院院长但玉堂签订了一份《用工雇用(佣)合同》,达成如下协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也为了减轻政府的负担,美国各州纷纷举办儿童收养交易会,为福利院的孩子寻找归属  相似文献   

3.
徐珊 《新闻世界》2011,(3):153-154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此后这一代孩子被媒体各界称为"80后"。"80后"起初代表的是自私、无知、懒惰等负面形象;而经过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之后,"80后"成了有热情、有理想、有爱心的青年人的代名词;而近几年的"80后"们慢慢步入成家立...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散岔村人为福利院代养了1300名孤儿,其中90%以上都有残疾,如先天性唇腭裂、肢体残疾、视力障碍散岔村村口有棵树,七八米高,枝权错综,长在20多平米见方的空地上。被人工平整过的这个空地,除了这棵树,还有一堵照壁,飞檐翘角,朱颜勾勒,上面写着"中国乳娘村"几个黑色大字。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第39期封面报道"危言与变局"中,《蕾蕾的2030》中有这样一句话(第28页):"母亲当然不会去想,这些流动人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做着敬业的诠释。她所见的那些顽强而卑贱的人们……"作为一个农民工,"卑贱"刺痛了我的眼睛!你可以说我们"卑微",但不能说我们"卑贱"!  相似文献   

6.
“AA”家庭的衡量标准在于,这种方式一定要使自己真正的快乐,也要使对方真正的快乐。我们今天不应该佯装着去生活.应该非常真实地去生活。可以断定,“AA”家庭在中国城市中国不会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7.
“AA”家庭的衡量标准在于,这种方式一定要使自己真正的快乐,也要使对方真正的快乐。我们今天不应该佯装着去生活,应该非常真实地去生活。 可以断定,“AA”家庭在中国城市中不会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在强调"中国特色"时容易忽略从全球的背景和世界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问题和中国的经验,容易把中国问题当作中国自己的事情,缺少自觉的比较和对话的维度,结果把"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只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说自话"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11月22日,央视以“最美的中国人——‘旱鸭子’勇救落水儿童”为题,报道了18岁的小伙子马忠瑞在青海西宁湟水河边,看到同村孩子落水,尽管温度已经降低到零下10℃,马忠瑞没有片刻犹豫,一个猛子扎进了冰冷的河水,艰难地救起了孩子。而且事后大家才知道,救人的小伙子还是一个不会水的“旱鸭子”。  相似文献   

10.
正时光如流水,再不会倒流,把握机会,人生没有回头路。40岁开始做的10件事,看看自己做了几条。1.建设家庭,从孩子教育抓起。40岁,孩子大多已经上了初中,正是人生奠基的节骨眼儿上。不顾一切地抓好孩子的学业,使孩子在你40岁~50岁前有个好大学和就业的好光景。如果孩子没教育好,只能说明你  相似文献   

11.
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呵护,是每个孩子童年时的幸福时光。但并非每个孩子都那么幸运。一些失去父母保护的孩子,就像折断了翅膀的天使在街头流浪,饥饿、冷眼让他们备尝艰辛。如今在北京通州区地铁八通线的最东端,一个名叫“光爱之家”的地方,105个孩子在这里又重新获得了家庭的温暖,39岁的石清华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们用双手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2.
有了钱或有了权的人,喜欢指使别人替自己过日子。比如,许多家庭特别喜欢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生把新生儿送回国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大家有钱后连天伦之乐都外包了,让别人替自己享受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媒体上热炒"富豪生母贫寒养父争女"新闻,这件事本来并非新闻渲染的那样:"身家数亿生母与家境贫寒养父争夺13岁少女"。而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当初一个贫寒家庭养不活太多的子女,就把最小孩子送人。现在,送孩子的家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未来。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子女的教育总是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成为了家庭运转的轴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可以想见,假如珠海市人大和政法委不是这般积极作为,珠海的律师不会获得令其他地方同行艳羡的"会见(不)难"待遇  相似文献   

16.
陈艳  李兵 《新闻爱好者》2010,(11):54-55
"偷菜"这个词源于风靡社会各阶层的一个游戏——开心农场,上自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下至十来岁的孩子,都是这个游戏的忠实玩家。部分玩家对此游戏已痴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么为什么这个Social game会如此风靡呢?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发现"偷菜"的盛行与社会心理学中的多元无知有密切关系——因为人们给他人的印象比他实际上更喜欢玩这个游戏,造成他人盲目忠诚此游戏,于是在这种虚假的群体规范下,"偷菜"越来越盛行。  相似文献   

17.
从资助百余名寒门学子完成大学梦想,到为800多个困难家庭解决生活难题;从帮助一个孩子了却看似简单的小心愿,到帮助更多的家庭实现愿望……《张家口晚报》"山城一家亲"品牌活动,形成一种以媒体为纽带,以捐助者和受助者为一体的新的公益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句话说得好,可以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不好,可以说得人跳。会不会说"漂亮话",是新闻标题能否取悦于受众的关键所在。巧妙运用说话艺术制作新闻标题,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抓眼提神的功效,使新闻明眸善睐、顾盼生姿,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巧说"俏"话,生动传神。在标题中适度适量地嵌入俏皮话,往往能带来诙谐、幽默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空间"是一个公共交流的地方,没有职场的等级意识,没有家庭角色的束缚,人们可以自由地释放自我。一个城市对"第三空间"的精心营造,可以带给公众更多的幸福。公共图书馆如何打造城市的"第三空间"、成为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的推动力量,就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来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图书馆的大门,走进他们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20.
"剩女"如今已成为时尚流行的热点名词,成为大众谈论家庭、性别、婚姻的焦点话题。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框架分析理论,选取了中国三份不同都市类报纸中剩女报道为样本,对其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分析中国三份都市类晚报对"剩女"这一群体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