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报》(Правда)1917-1991年为苏联共产党(党的名称多次变化,1953年以后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十月革命之后,在苏俄和前苏联时期不论对内还是对外传播方面,始终是苏联共产党的重要喉舌,在苏联的政治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该报全盛时期,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驻记者,  相似文献   

2.
王晶 《大观周刊》2012,(48):39-39,27
苏联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没有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艾的指导思想地位,实行了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方针,使社会主义理想。实际上遭到否定.人民群众的思想产生了混乱.各民族失去了联合的思想基础和共同的奋斗目标,使苏联这个国家迷失了未来的方向,失去了主心骨。最终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3.
文有仁 《新闻三昧》2005,(10):26-26
从苏联解体以后,我国传媒上开始出现“前苏联”一词。例如:“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前苏联共产党领导前苏联人民打败纳粹德国”;“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89年访问中国”;“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推翻沙皇,于1922年建立了前苏联”;等等。  相似文献   

4.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有着共同的"红色血缘",率先取得革命胜利的苏共在两党关系中成了"老大哥".  相似文献   

5.
中南关系的建立与伍修权出使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是最早承认我国的国家之一,早在1949年10月5日,即新中国成立的头几天,他们就致电我国政府,表示愿意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由于1948年6月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的决议》,南共已被苏共及欧洲9党开除出兄弟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行列,它与苏联及东欧几...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9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并将日本殖民者驱逐出中国领土,继而控制了东北的局势,而日本在殖民统治中国东北时期的大量资产被苏联拆运回国,关于该项资产是作为苏联的"战利品"还是中国抗战胜利对日索赔的一部分,文章将从法理和对日索赔两个角度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四年五月下旬,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派遣一个代表团去莫斯科出席第三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这一次会议,主要是因在列宁同志逝世之后,为保卫列宁主义遗产,及对列宁主义的敌人——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分子等而斗争。维护列宁的关于苏维埃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路线,肯定苏联共产党实行这条路线,而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胜利,这不但是有关苏联人民的福利,而且也是与全世界工人阶级和一切进步人类的利益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对这一次代表大会,世界各国共产党都非常重视,出席的代表大约共有四五百人。因而中国共产党虽还成立不久,也竞郑重地派遣代表团前去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引进苏联文献分类法的背景;介绍了对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苏联分类法;例举了我国文献分类法知识体系中的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9.
1956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当赫鲁晓夫向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发难时,所有与会代表几乎无一例外地感到十分震惊。他们中谁也没有料到,他在揭批斯大林的路上会走得那么远。当时就有不少人暗暗猜测,赫鲁晓夫之所以这样做,可能不是在遵从"列宁遗嘱",或者坚持某项特殊原则,而很可能是实施个人报复,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个人恩怨。  相似文献   

10.
文献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苏联是当今世界科技大国之一。发达国家对苏联文献都很重视,美国的《化学文摘》年摘录量近年已达50万篇,其中苏联文献占第二位。从六十年代的18.4%逐增到八十年代30%以上。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在苏联报刊到达后的三天内便加报导。苏联文献是世界科技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放松乃至放弃这个共享机会,不能  相似文献   

11.
1945年2月由美、英、苏三国签署《雅尔塔协定》之后,苏联为什么选定8月8日向日宣战,并发兵150万挺进东北?台前幕后,发人深思。斯大林:“如中方不签约,苏联就不好出兵”1945年2月下旬,蒋介石为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连连失利而搅得焦头烂额,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发来一道密电更是使他惊得目瞪口呆。密电说:“本月上旬,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的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对外公布是专门讨论欧州战事,实际上是针对亚州对日作战的事进行磋商,并订有极不利于中国的机密条约。美、英两国为了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在斯大林的强硬态度下妥胁屈…  相似文献   

12.
陈力丹 《新闻前哨》2013,(11):94-95
苏联共产党的前身是1898年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很快被沙皇警察破获.党名存实亡。列宁当时被流放.获知这个消息后,决心释放后要把党重新建立起来。1900年列宁被释放,他出国与俄国普列汉诺夫领导的劳动解放社共同创办了《火星报》。列宁起草了两稿《火星报》编辑部声明,第一稿约7000字,第二稿精简到约4000字,两稿思想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吴珊 《青年记者》2008,(8):50-51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到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这短暂的6年时间,正是苏联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的过程,而戈尔巴乔夫的新闻改革,也正是以高度政治化为前提而进行的。苏联群众性周刊《星火》画报总编科罗季奇对英国BBC广播公司说:“戈尔巴乔夫执政的大约二年里,变化最大的是新闻界。”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苏联学?它怎样界定?以上个世纪70年的苏联时代?以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辽阔疆土?还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抑或如某些人认为的,只有苏联的作品,而无苏联学;只有苏联作家,而无苏联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李雪娇 《大观周刊》2011,(17):31-32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顶降落下来,宣告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有制度性因素,有外部因素,有民族政策的失误,等等。其中戈尔巴乔夫偏离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诱发了社会的全面危机,直接促成了苏共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6.
病夫治国     
该书围绕勃列日涅夫主政18年的历史,揭示了苏联极盛而衰的历史面面观:通过"新经济体制"改革,60年代末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出兵镇压"布拉格之春"成为战后苏联历史的转折点;从70年代后期苏联逐渐陷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停滞的泥淖;特权阶层是导致苏联社会停滞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7.
张中云 《现代传播》2006,(1):109-110
苏联东欧反对派上台前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拼命争夺舆论阵地。在他们夺得政权后,便马上反其道而行之,实行媒体专制主义,大力封杀左派的媒体和声音。1991年8月,叶利钦在打垮紧急状态委员会以后,立即派人接管了塔斯杜、苏联新闻社、中央电视台,并勒令多家共产党报纸停刊,同时停止了俄共的活动,限制了苏共活动。一些被勒令停刊的报纸,只有在改变性质后,才被准许复刊。有的媒体评论说:“现在,苏联共产党失去了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工具”,共产党“成为哑巴党了”。在立陶宛,反对派掌握政权后,设置各种限制来打击左翼媒体。立陶宛共产党的机…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日本记者通过查阅苏联情报档案,在媒体上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希特勒入侵苏联后,斯大林极为担心日本法西斯乘机对苏联展开夹击之战。一旦如此,苏联将面临极大的危险。然而,苏联在日本政府中秘密招募的一名日本间谍,很快就传回了有关日本不会对苏联开战而要对美国开战的情报,为苏联集中全国力量赢得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国人对苏联专家援华建设的事情已耳熟能详,但外交部档案中显示,其实在1957年到1960年期间,中国也向苏联派遣了很多专家进行技术援助和其他服务。  相似文献   

20.
刘磊 《大观周刊》2011,(31):32-33
苏联出兵阿富汗是冷战时期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它不仅影响了苏阿两国的发展,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决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由起初的坚决拒绝出兵邀请,到最后的突然出兵,这中间有许多苏联政治力量与利益不断较量的变化。近年来不断解密的苏联档案为我们了解苏联出兵的原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人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简单的分析下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