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央政府,都设有军事行政领导机关,多数国家称之为"国防部",少数国家称之为"人民武装力量部"或"军事部"等。多数国家的国防部全面负责国防事务,  相似文献   

2.
宋铮 《青年记者》2008,(10):12-13
报纸这种现代媒体诞生以来,传媒就一直被把持在少数人手中。作为一种精英文化的象征,传媒是少数人手中的武器,是“Somebady Say Something”的工具。大多数所谓网络媒体,也不过是以转载传统媒体的报道的形式,延续这种少数人向多数人喊话的传播方式。而近年来,以天涯为代表的社区型网站,正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3.
刚一出生便"人户分离",这些儿童的真实父母与户口本上的父母,竟然分隔五十里地并互不相识。被扭曲和劫持的计生机制,在"拯救"超生户的生儿梦的同时,也养活了一个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4.
3G时代的到来,让不少手机报招架不住了,刚刚到手的"蛋糕",很快成了"鸡肋"。很多人在急于讨论"鸟枪"换"炮",而忘记了做好手机报内容本身才是制胜的法宝。连续三年,《巢湖手机报》在安徽地市级手机报中发行量最大,占安徽地市级手机报用户总数60%,目前用户达17万人,是全国少数盈利的地方手机报之一  相似文献   

5.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靠"眼睛"传神。古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人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会精灵许多。一个亮眼的标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读者,抢得先机。成语说"画龙点睛",鲁迅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6.
徐栩 《新闻世界》2011,(4):114-116
"抄书现象"在中国古代十分普遍,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抄书人通过抄写书本传播文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自身也有所裨益。从古籍记载的抄书人来看,抄写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探索的基本环节,也是其维持生计、走入仕途、功成名就的一条主要途径。正如成语"洛阳纸贵"记载抄书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它在诸多社会领域的影响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统包统揽的社会服务职能开始分化并逐渐回归于社会及社区,实现了从"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变,人们也逐渐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更确切地说,是转变为"社区人"。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官员要"情系民生",那么作为一个记者,要不要"情系民生"呢?有的记者说要当"无冕之王";也有记者说要为民请命。我的回答是:党的喉舌要当得好,民生要系得好。不仅要"系",而且要"系"得紧密,"系"得长久,"系"出水平。  相似文献   

9.
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纽约如此,整个美国也是如此——美国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国家。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发达的经济、科技和所谓的"自由价值观"和"美国梦",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0.
《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石,以理想信念为主线,深入浅出地阐述人的精神家园、人的社会生活、人的价值追求和"中国梦",为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之"钙",是不可多得的优秀通俗理论读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强调:"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媒介与人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融合将我们带进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受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观点的启发,本文提出"全媒体是人的整体延伸",以此作为理解全媒体的新视角,并围绕此观点在历史与逻辑两个维度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2.
2009年9月7日夜里,不,应该是9月8日凌晨,短信响了,是王俊秀的,"我还是有点儿紧张。"我看了看时间,是凌晨2:40。两个小时前,我们还相互说,"早点儿睡吧,明天还有一场硬仗。"看来,不只是我一个人没睡着。王俊秀正在青海民和县调查文物被倒卖现象,明天,她约好和文物贩子"交易",我们也商定了这个时间报警。  相似文献   

13.
采访成洋时,得知他自己曾经也是军人,扛过"枪杆子",但在电视镜头前,他却是一派儒雅学者型形象;他不是新闻科班出身,却登上了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殿堂。他策划推出的30集大型系列片《中共政要话改革》,被专家誉为"首开全国广播界对中共高官系列专访的先河";他领导的《海峡新干线》栏目被评为"全国十大创新栏目";他还被香港观众评价为"内地值得赞赏的主持人",在福建他被称为"专访台湾政要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夜班八悟     
夜班,神圣而又神秘。有人说,它是政治家办报的"前沿阵地",是编辑部新闻产品的"总装车间",是报纸出版最后工序的"安全阀门",亦是报人成长成才的"冶炼熔炉"。  相似文献   

15.
老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近些年,这句话被改成了:"老乡骗老乡,两眼泪汪汪。"其实老乡形形色色,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而言,老乡在异乡相遇,无论是否发自内心,彼此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激动。不过上海人似乎是个例外。我多次在异地遇见过一口上海话的老乡,忙不迭过去用乡音打招呼,每每对方只是淡淡地说:“哦,你也是上海人啊!”  相似文献   

16.
万林媚  曾艳 《新闻世界》2014,(10):155-156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算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看到这段话,也许有人认为他的话过于偏颇,我们不清楚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一番话,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音乐在哥德心中的崇高地位。笔者认为歌德所指的"完全的人",就是具有丰富文化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17.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十几年前北大才子沈灏为转型中国人的纠结,喊出了沉默中的豪迈之言。尽管这位"放歌者",在十几年后也成我们的同行中的"最无力者"。但我们永远不能因人废言,"让无力者有力",是政府的责任,是社会的命题,更需要每一个无力者迈开你的双腿:向前走,莫回头!  相似文献   

18.
史军 《新闻世界》2010,(10):24-25
"民生"电视新闻的灵魂就在于"说话",就是要把"话""说"好,而这个"说",就是讲故事。  相似文献   

19.
李昂被台湾文坛称为"叛逆的女性",她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表的小说《杀夫》,震惊了当时的文坛,尖锐地揭示了封建家族势力和男权主义对妇女的压迫和妇女本能的反抗,其批判的锋芒直指男权社会。"新写实"的代表作家池莉在90年代也构建了一个现代社会的"杀夫"故事——《云破处》。《杀夫》和《云破处》在"杀夫"的故事框架下,都有对人性恶的书写,都  相似文献   

20.
吴辉 《声屏世界》2012,(12):15-16
专家,顾名思义,是指精通专业知识的学问家。曾几何时,说起某某是专家,周围的人莫不崇拜。而如今,"专家"竟成了公众嘲弄的对象,有人直呼"专家"为"砖家",有人说"专家"就是"专门骗大家",还有人故意对其言论作反向解读,冷嘲热讽。昔日的学术泰斗、社会良心如今遭遇如此尴尬,原因何在?不排除专家队伍中有个别害群之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