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表演教学中,我们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表演教师喜欢让表演的学生选择和他的气质、性格相近的角色来表演,这样可以不怎么费力气就可以塑造一个观众认可的形象。其实这是我们教学中的误点。我主张表演教学要注重学生掌握各类人物的性格特征,熟悉各种人物的生活,再现各种人物能力。这就要研究"人物形象性格化"教学方法,训练和培养出高技能、技巧的演员。  相似文献   

2.
上个星期六,作文城的“作文人物接见室”里举行了“人物外貌比美赛”,邀请了那些写外貌的小作者去观看自己的作文人物表演。那些要参加表演的作文人物,一个个小不点似的,非常有趣!据主持人说,上台表演的人物外貌,都是小学生写的,他们要在台上像时装表演似的,走着猫步,将自己的外貌展示给人看。  相似文献   

3.
上个星期六,作文城的"作文人物接见室"里举行了"人物外貌比美赛",邀请了那些写外貌的小作者去观看自己的作文人物表演。那些要参加表演的作文人物,一个个小不点似的,非常有趣!据主持人说,上台表  相似文献   

4.
音乐剧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集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于一体。为了在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突出艺术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通常需要塑造典型的人物角色。音乐剧中不同人物具有不同性格特点,同时,不同音乐创作的时间、背景等因素有所不同,所以人物角色塑造的方式也有所区别。本文就音乐剧表演中角色塑造的具体方式展开探讨,进而为音乐剧表演的探究提供一些研究帮助。  相似文献   

5.
(三)人物外貌比美赛上个星期六,作文人物接见室举行了"人物外貌比美赛",邀请了那些外貌小作者去观看自己写的作文人物表演。比美赛就在作文人物接见室里进行。那些要参加表演的作文人物,一个个小不点似的,非常有趣!据主持人说,  相似文献   

6.
刘廷玑的戏曲理论散见于《在园杂志》中,主要包括戏曲创作论、戏曲源流论、戏曲表演论及戏曲人物论。他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戏曲文辞风格、曲学渊源、舞蹈表演及人物个性化,并在戏剧创作实践中提出应尊重剧作家的创作个性及填词,不必拘于固定格式。他认为戏曲表演在于"传情"、"求似",关于戏剧人物塑造应有"轻重区别之权",要求全面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其个性等的阐述,均颇具启发。  相似文献   

7.
元小说的实践同小说本身一样古老。但传统的元小说只存在于叙事中,人物本身则没有自我意识。现代主义元小说的人物开始觉醒,意识到自身的虚构性。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中的人物则完全是"非身体化"的存在,并同作家一起游戏、表演。约翰.巴思的小说《路的尽头》很清晰地表明后现代元小说中人物虚假性格,并由此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人物表演型人格的极致状态。  相似文献   

8.
舞蹈角色是一个抽象概念,其本质是反映舞蹈人物扮演者借助道具、服饰的辅助功能,将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用相一致的、期望达到的行为期待方式即舞蹈,展现舞蹈人物特征的特定身份者,本文从舞蹈表演角度展开对土沃老花鼓中众多人物角色的特点分析,以展示土沃老花鼓舞蹈角色在舞蹈表演中的魅力,而丑角"口衔鼓"表演,在其它舞蹈中罕有。"土沃老花鼓"因其非凡的艺术影响力,已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其中。  相似文献   

9.
民间舞蹈“高抬火轿”将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合二为一,表演形态丰富,结构严谨,参演人数众多,独具特色。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走访与调查,试从表演实体及构成、表演载体及方式、表演人物及服饰等方面深入了解“高抬火轿”的形态结构特征,探寻民间舞蹈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孩子们是很喜欢表演的,他们常常模仿电影、电视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沉浸在想象的情景中。爸爸妈妈若能和孩子一起表演故事,孩子会积极投入的。和孩子一起表演故事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选择适合孩子表演的故事。 用来表演的故事首先要有积极的意义,另外还应该考虑下列因素: 1.故事情节生动活泼,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便于孩子理解。 2.故事中人物对话较多,语言要简短,要有适当的重复,还需有一定的动作性,便于孩子边说边做。  相似文献   

11.
歌剧《原野》被称为“中国歌剧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杰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剧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在众多角色中给人印象最深刻、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是剧中的女主角金子,她的敢爱敢恨、聪明机智、泼辣倔强的性格使得这一艺术形象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12.
《恨似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很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一朵绚丽的民族艺术之花,感动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要想准确地演绎好该作品,在把第一创作作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的同时,必须认真完成二度创作。笔者在声乐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力求让学生演绎的喜儿在作品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保持人物的历史性,并努力通过对喜儿人物形象的理解与诠释来展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并以此温习人们心中的那份淳朴、善良以及对那个时代的敬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李渔戏曲理论形成之前的戏曲理论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从戏曲的美学特征、接受主体和内容形式三方面,对李渔戏曲理论进行分析解读。把李渔戏曲理论以"后曲本位"的概念来定义。  相似文献   

14.
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发展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舞蹈在世界舞林之中独树一帜,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中国戏曲艺术密切相关中国戏曲艺术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审美观,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形成、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视觉形象是一届奥运会内涵的外在表现,塑造成功的视觉形象是历届奥运会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通过研究发现,北京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既表现了永恒的奥林匹克精神,也表现出中国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独特理解。它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北京的地域特色、城市形象和人文精神的载体,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留给中国乃至全世界一份独特的文化与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然而,在戏曲艺术实践不断成熟、不断完备的情况下,我国戏曲理论却始终停留在以戏曲局部的音乐性与文学性统观戏曲艺术整体的框架中。李渔的戏曲理论则首次突破了这种传统的戏曲理论研究格局,以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为基点,涵盖了戏曲艺术本体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李渔戏曲理论从文学属性的倚重到戏曲本体的回归,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在理论上达到了艺术本体自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了中国戏曲服装色彩寓意的内涵、功能和衍变三个方面的内容,其意义体现在统一与协调。首先揭示舞台人物形象的外表与内在的统一,服装色彩与内容、气氛、感情表现的统一,服装与舞台布景的色彩对改善观众视觉效能的关系。其次探讨服装色彩的表现力、视觉作用及心理影响力。最后反映中国戏曲服装色彩统一与协调给观众的眼睛与心灵以充分的愉快、刺激和美的享受,增添观众的鉴赏情趣,增加演员舞台的艺术魅力,缩短戏曲与观众的审美距离。  相似文献   

18.
林颖  梁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18-119,132
豫西眉户作为地方戏曲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史和戏曲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分量,其旋律委婉缠绵娓娓动听,节奏变化错落有致,经过历史积淀,逐步发展成了具有快慢相间板腔体唱腔结构和动静结合、文武场伴奏特色的优秀地方戏曲艺术.  相似文献   

19.
在梅兰芳1919年访日后不久,日本浪花座迎来了赵碧云一行。在梅兰芳1924年第二次访日后的翌年,帝国剧场又邀请了绿牡丹一行人的访日公演。前者反响平平,后者却一举成功。二者作为梅兰芳带动下的访日公演,是梅兰芳访日公演的影响研究的重要环节,以往却多被忽视。而浪花座场所之旧、剧目之旧,演员未能“入乡随俗”的安排,都是赵演出反响平平的原因。绿的成功,也离不开梅兰芳此前两次演出的铺垫,日本知识分子对于京派海派京剧的对比与宣传,旅居北京和上海的日本人的中国戏曲印象铺垫,时代变化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的促成,才使得绿牡丹几经磨难后,顺利成行且一举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歌剧《屈原》创造性地把西洋歌剧创作手法与我国传统音乐融合,在人物塑造方面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探索出了中国歌剧发展的一条新路。《屈原》将戏剧因素和音乐因素完美结合,成功塑造了婵娟这一女性角色,展现了她不畏强权,始终跟随屈原追求光明与正义的人生蜕变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