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在成名前,大概都属于“凡人”。天生的名人是没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人宁有种乎?其理亦然。“凡人如何成为名人”?汉代的邹长倩先生指导过“发迹”前的汉代名相公孙弘。邹先生说:“夫人无幽显,道在则尊。”名气大不大,名声响不响,其实无关紧要;有了“道”,才能在社会上变得贵重,受人尊崇。因此,“虽生刍之贱  相似文献   

2.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4):99-106
名人情结不可无:名人、领导与学林图书 我在介绍“学林”的“青年学者丛书”时,曾经说过,我们当时提了一个口号叫做“不薄名人爱新人”。意思是在尊重名人的同时,努力为当时尚无名气但很有前途的新人做一些扶持的工作。那时强调的是“爱新人”的一面。这里,回过头来,想说一说“不薄名人”即尊重名人的另一面。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也是颇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广播如何迅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我想:通过“三无”实现大有,通过“三名”自己成名,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4.
写稿子的年头长了,采访过许多单位和个人,但从未采访过名人.有人说名人名气大,脾气也大,更看不起干通讯员的“土记者”,因而一直缺乏采访名人的勇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邂逅国家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总算当了一回“追星族”,过了一把“记者”瘾.同时,对名人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当副刊编辑12年,虽说还不是老编辑,但点点滴滴有了一些体会。我常在心中问自己:什么是编辑?于是想到赵家璧先生的《编辑忆旧》,想起茅盾先生的《我在商务印书绾当编辑》,甚至还想起新近编的《编辑家辞典》里的许多值得敬重的前辈。然而,他们都是名人。名人并非起初就是名人,但毕竟成名了,距离似乎就遥远了许多。那么就想离得近的,我的老师和同事,但终究因为离得近,看得过于明白,反而什么都说不出来似的。有一天读到任大霖同志写的一篇散文,文中的“爷爷”当了40年编辑,编的书可以摆满一只大书  相似文献   

6.
快乐     
有一位名人这样说道:“人生要有意义就应该发扬生命,快乐是发扬生命的最好途径。”我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记者.主持过很多节目。我有个特点就是特别爱笑,尤其是在我主持的少儿节  相似文献   

7.
刘翔背后的档案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成了名人。刘翔的一跃成名,源于他惊世骇俗的12秒91的飞翔。那个奥运夜晚,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奥运凌晨,我在荧屏前见证了这一完美的瞬间。那情那景,至今想起就会热血沸腾.怎一个爽字了得!  相似文献   

8.
“楼中阁”、“斋名大王”,何许人也?早在1988年,在上海的几家报纸 副刊上,我就不时地读到关于“名人书斋”的文章,后来,在外省市的报刊上也读到“楼中阁”的“名人书斋”。这“名人书斋“犹如开遍全国好多报纸副刊的一朵鲜花。 从寻找作者到成为同事 说真的,我也很喜欢这“名人书斋”的文章。小小的书斋,经“楼中阁”那么一介绍,倒是挺有味道的。它典雅而蕴含书卷气,清丽而不失激情,给报纸副刊拓宽了题材,增添了色彩,让读者从中受到熏陶。于是,只要读到“楼中阁”的“名人书斋”,我就剪贴保存,汲取营养。于是,我也想…  相似文献   

9.
李光明 《今传媒》2004,(3):44-45
我所供职的《涉世之初》杂志是一本以刚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年轻人为目标读者的青年刊物。其中有一个经典栏目:名人初旅。栏目内容讲述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未成名时期的事业、情感、工作等方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你听说过什么叫做“炒作”吗?你听说过什么叫做“吹捧术”吗?你听说过用金钱买名或用肉体换名的吗?你听说过为打造名人应运而生的“中介公司”和“运作组织”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以千奇百怪的手法打造出来的“名人”,能不是假冒伪劣吗?  相似文献   

11.
到自治区档案局工作后,我一直策划在北京召开一次名人档案征集座谈会。请在京的内蒙古籍和在自治区工作过的老同志、名人为我们捐赠一些档案,记录下他们身上的内蒙古的历史。同时,我内心有个想法,这次一定要请到周惠书记,我的老领导。在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的支持下,北京名人档案征集座谈会如期召开了。会前,我先到北京走访了苏谦益等几位老同志,他们都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2)
不久前,我去图书馆的阅览室翻阅报刊,耗去了一上午时间,竟然觉得那么多报纸上的副刊,刊物上的主要文章,内容大同小异,差不多都是名人访谈,“明星”介绍。就连一些地方小报也是紧紧抓住名人和“明星”不放,使人读后腻味顿生。后来我和报刊界的几位朋友谈及此事,他...  相似文献   

13.
近来,有人在报上著文,竭力为去年戴安娜事件后国人曾一度怒斥过的中国“帕帕拉兹”鸣不平。好像中国的“帕帕拉兹”在报道、炒作名人中还无聊。糟糕得不够,离开了他们,中国或世界就“少了声音”。这是一种误解。“帕帕拉兹”原本是意大利电影中一个人名,后来成为西方新闻界专司追踪名人、偷拍名人隐私的记者的代名词。去年8月初,《四川日报》连续发表4篇评论,对中国当前追踪、炒作文艺圈名人的“娱记”给予了严肃的批评。两相比较,我又发现所谓西方的“帕帕拉兹”,即中国过去称为的“小报记者”,现在尊为的“娱乐记者”、简称“…  相似文献   

14.
有一间坐拥书城、自得其乐的书房,是读书人的梦寐所求。不少名人学者都写过关于书房的文章。如宋代大诗人陆游题《书室》的“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的句子,其书房中的闲情雅趣,便令人神往。有一间书房,读书就有了一个安静的环境,写作似乎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当然,这也不可一概而论,到了“华北之大再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抗战年代或“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文化有”的“文革”时期,书房再大再幽静,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我们只说平常日子,而不提战争或“文革”的非常岁月。我从少年时代起,便梦想有一间自己…  相似文献   

15.
往事(四)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回叙老师们对我的帮助、指导和启示,这是因为没有他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我就不可能有以后四十几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何况,在我们这个有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国度里,对老师的遗忘是不可宽恕的,而我恰恰非常喜欢这个传统。虽然,我所列举的那些老师们并不是什么“名人”,而且好几位都已作古了。现在的年青人,对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不甚了了的。经历过的人,有的消亡了,有的不愿意再提它,有的提起它便诅咒,用“路线错了一切都错”概括那三年,我也是过来人,我不希望那段历史重演,但那段…  相似文献   

16.
“为了成名,付出代价是必然的,有时可能还要付出‘非常’的代价,但我能接受。”  相似文献   

17.
顾姓是苏州名门望族,虽有不同支系,但支支有名人,代代有良才。其中怡园顾氏不仅以修筑私家园林怡园而闻名,更以“过云楼”著称于世。我曾在苏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看到这样一封信:“迳启者:敝姓所有人民路怡园一所,经共有人会商议决,自愿将所有权无条件捐献政府,以供人民游览。兹特随函奉该园所有证件,请政府即日派员接收为荷。此致苏州人民政府”。这是1953年12月顾公硕与其侄辈们写给苏州市人民政府的信,  相似文献   

18.
新年刚过,在一个雪后初霁的中午,我如约前往毗邻中央电视台的梅地亚宾馆。我的采访对象是王小丫,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仅仅半年时间,王小丫就伴随着“用知识换取家庭梦想”的声音,在色彩纷呈的电视屏幕上崭露头角,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天上午她应邀到人民日报网络版做网上直播去了。由于路上堵车,她晚回来了一会儿,刚跟我们表示完道歉,就急不可待地说:“快请帮我拿一盒饭来吧!”谈起刚才和网民的聊天,她挺认真地说:“网民对我真是太客气了。听说有的‘名人’还被聊哭过呢。”这就是电视屏幕之外的王小丫,她的率…  相似文献   

19.
学刊约我给“名人书缘”栏目写点东西,实在有点惶恐。首先我哪里是什么“名人”,不仅跟名人沾不上边,甚至见了所谓红得发紫的“明星、名人”,也常常退避三舍。正忧郁间,突然电视里出现了香港当红的大明星、大名人刘德华的一则广告“有情人早晚是名人”。原来当名人也不难,只要对他推销的产品有情。是有情人,则早晚是名人。如果对书有情、有缘,是书的有情人,岂不是比刘德华推销的“名人牌牙膏”还要高雅一些。早晚成为“名人”,不也就“当之无愧”了。想到此,倒也心安理得了。  相似文献   

20.
张悦然:我害怕又被卷进商业的漩涡里 和郭敬明获一样,2001年第三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后成名,张悦然与郭并称为“80后”作家中的“金童玉女”。代表作品有《水仙已乘鲤鱼去》《十爱》等。今年7月初,她在博客上,公开对“郭敬明抄袭官司判输不道歉”一事提出质问和反省,被称为“80后”的首次公开“自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