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复指代词是指在句内回指有指称内容的名词短语的代词,它主要出现在汉语话题句和关系小句中。复指代词在两种句式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大致可分为三种:必须出现、自由出现和不能出现。复指代词的出现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成分提取要遵循的等级,即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可及性较高的成分提取后,原位一般不会出现复指代词;可及性较低的成分提取后,原位必须留下复指代词。二,复指代词本身的句法属性。当空位违背句法限制时,复指代词就会出现来挽救句子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在主题句中,语义上的共指关系在句法上表现为空位与复指问题。汉语主题句的述题部分有时必须有复指代词,有时不能带复指代词,有时复指代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试图运用配价语法理论,从动词配价方面来探讨现代汉语主题句的复指和空位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言大师Chomsky提出了UG规则,本文从英汉复指与移位存在着共性充分证明了此规则的正确性。英汉语都存在形式主、宾语的复指与移位现象,都有名词前置代词填补现象,疑问句式中也都有代词指称主要信息之现象,这种复指和移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据。  相似文献   

4.
截省句是一种省略句式,位于句尾的疑问词后被认为还有一个空成分或一个删略成分.目前,对于截省句的探讨主要有两种方法:移位删略法和非移位复制法.采用移位删略法可以为汉语截省句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通过分析汉语截省句的特点,我们发现汉语截省句中存在主目语与附加语不一致的现象,即汉语截省句中主目语位置的疑问词前需要"是"支持,而附加语位置的疑问词前不一定需要"是"支持.在移位删略法的框架下,为了更好地分析汉语截省句,本文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动词短语前置说,分裂句说,焦点移位说),并通过分析得出了结论,即焦点移位说能够最合理地解释汉语截省句.  相似文献   

5.
称代复指句结构别具一格,其被复指成分是一种“附丽于句,不能离句而独立,但又不是句子所由组成的直接成分”,通过句中复指代词对它进行复指,借以突出被复指成分的内容。被复指成分不仅可以由名词性成分充当,而且也可以由主谓短语等谓词性短语或复句形式充当,所以称代复指句应视为单句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6.
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我们要使用丰富多彩的句式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英语中的左移位句就是一种有着丰富表达力的句式。本文介绍了英语左移位句的结构特征,重点论述了它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7.
容纳句式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在生成语言学的框架内,各种类型的容纳句式可以统一用VP壳理论来分析其生成,即各容纳句中均具有一个轻动词,该轻动词的强语素特征会促发下层结构的移位,从而形成这一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8.
孙华英 《新疆教育》2012,(14):50-50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旬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式等。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由"称代复指"、"总分复指"构成的句子可合称"复指句".复指句中的主语是话题语法化后形成的程度偏低的句法成分."称代复指句"后段的"这"那"正处在由实变虚、由语汇形式向句法形式嬗变的语法化进程之中;"总分复指句"应着眼于前后语段的性质.复指句是非典型的单句或复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的是含疑问代词的遍指句。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含有任指疑问代词的遍指句,二是特指性反问句中的遍指句。前一个重点,主要谈了遍指句的几种格式。在分析结构格式的过程中总结了各小类的自身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着重讨论了“都/也”在这一类遍指句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含“什么”、“哪/哪儿/哪儿”、“谁”的反问句形成遍指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现代句法学将英语一元谓语句分为非作格句和非宾格句两类,这两类句式看似相近,实则不同。通过两类句式从句法语义关系和生成推导过程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看出最简方案对语言中句式生成的高度概括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被动语态句和长句是计算机英语中常见的两种句式,因其出现频繁而且复杂。恰当地翻译它们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此讨论这两种句式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句整合与小句宾语句时间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句宾语句是指小句充当一个单句宾语的句子,该句式是由代表两个事件的句子整合而成.在整合过程中,主句与小句分别会舍弃自身的一些特征,同时又会保留并产生一些新的整合特征,以适应整个句式的需要.考察主句与小句带"了"、"着"、"过"三种时体标记的情况,可总结出小句宾语句时间性的四种整合模式,这四种模式体现了主句对小句的整合度.同时该句式从整体上看时间性不明显,呈现出一种弱事件性倾向,更像事态句而非事件句.如果需要体现时间特征时,时体标记的首选位置是小句.  相似文献   

14.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就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念被动句,它是一种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另一类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有四种形式,分别是"被"字被动句式、"见"字被动句式、"于"字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跨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关系的考察,探讨以上两种句式在跨语言中的类型特征。研究发现,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是用领有动词或"be+介词"来编码动词,进而通过生命度等级、定指性效应、介词、话题化、格标记、形式代词等句法手段,来区分两种句式。并通过跨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编码类型、概念关联、句式关系模式以及两种句式的演变路径等方面,归纳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蕴含共性。  相似文献   

16.
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受事者的句子。被动句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和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两种。该文即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辨别,解决古汉语中被动句式难以识别和处理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表索取义NP1+V+NP2+NP3句式的身份问题,学界分歧很大。否定该句式双宾句身份的学者,其理由有两个:1、坚持"领属说",2、坚持动宾可搭配原则。实际上,根据对语言事实的观察,这两种观点均不足以否定该句式的双宾句身份。根据分析,该句式应该看作双宾句,与给予双宾句一样属于双宾句中的一个小类,即索取双宾句。索取双宾句在句法语义上具有自己特点。  相似文献   

18.
推理型受事前置句指的是受事位于动词前面,提出一个极端的人或事并以此为基点进行推理来表达句子含义的一种句式。主要采用NP+S 受+VP形式,以否定形式居多。受事前置句的句式意义是以受事表达的极端为推理依据,表达全量意义。它可以分为两种:成语义序列的句式和不成语义序列的句式。前者是原型句式,后者是类推句式。  相似文献   

19.
<正> 1.引言 文体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文体指文学文体,广义的文体指一种语言中的各类文体。文体就其内容和社会功能分为应用性文体、科技文体。科技文体所传递的信息是客观真理,是客观事实,所以它拒绝其语言的歧义和复义性,而是求其精确和确定性。因此,科技文体中被动句使用较多,而人称主语的用法较少。本文以被动句为载体,从文体翻译这一全新视角,探讨英汉语被动句的翻译。 传统语法认为,依照主语与谓语动词的不同关系,句式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20.
顾志刚 《海外英语》2016,(15):103-104
流水句式是汉语独立于世界其他语言的独一无二现象,它在句式结构上和英语句子有很大不同。因此,做好流水句的英译工作向来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汉语的流水句表意自由,句式较长,在对其进行英译的时候,译者必须首先搞清英汉两种句式的差别和特点,要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之上,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义联系,最后对句子进行拆分、英译、重组,运用适当的衔接手段实现译句的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