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地玫瑰”——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在全球瞩目的伊拉克战场上,是第一个进入战地的华人女记,并在纷飞的炮火中为世人作实况报道;之后,在北京抗击SARS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再次看见了她的身影……不管是否危险,哪里有新闻,哪里有重大事件发生,哪里就有闾丘露薇。  相似文献   

2.
凤凰卫视采访部主任闾丘露薇2001年11月采访美军在阿富汗战事,成为第一位进入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美伊战争爆发,闾丘露薇又到了伊拉克,不但是进入伊拉克战地的全球华人记者第一人,也是开战之后返回战火巴格达的全球媒体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ROSE,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的英文名字。以前人们习惯称呼她“闾丘”,现在大家更愿意叫她“战地玫瑰”  相似文献   

4.
北雁 《青年记者》2003,(5):12-13
伊拉克战争举世瞩目,而作为战地记者的闾丘露薇更是吸引了全球电视观众的目光。一位美国著名传媒的总裁表示,闾丘露薇不仅是实时战地报道全球华人第一位记者,也是开战之后返回战火巴格达的全球媒体第一人。这位英文名字为“rose”(玫瑰)的华人女记者,是一朵名副其实的“战地玫瑰”。  相似文献   

5.
女性报道者的角色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次伊拉克战争报道中,凤凰卫视众多女记者的出色表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闾丘露薇、隗静、沈玫绮、莫乃倩、罗晓莹从战争一开始,就分抵各处战争要地,现场采访、报道。闾丘露薇在战争爆发第五天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巴格达,成为战争打响后第一批进入巴格达的华语媒体记者。一时间,舆论哗然,许多人对其“巾帼不让须眉”的胆魄投去了赞佩的目光。在美国打击阿富汗战争中,闾丘露薇三次进入阿富汗采访报道,一举扬名。此次,闾丘又成为中国记者的骄傲,凤凰台在直播报道中称其为“战地玫瑰”、“全体凤凰人的骄傲”,并将与她有关的消息大加宣扬,如…  相似文献   

6.
沈黎明 《新闻天地》2007,(10):33-36
闾丘露薇,一个很古典很女性化的名字,祥和而婉约,仿佛是上古传说中浸着露珠的一株仙草。然而这位凤凰卫视的女记者、主持人,还有一个非常刚毅的称谓——“战地玫瑰”,这个充满硝烟气息的名字得于伊拉克战争,因为她是全球华人第一位实时战地报道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20日晚上10点多,战争开始后12小时之际,记者拨通了正在约旦边境的凤凰卫视战地记者闾丘露薇的电话。 闾丘露薇于当地时间17日晚到达约旦边境。根据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要求,当时所有中国记者都已离开巴格达。当战争开始时,巴格达的中国人已全部撤离。 闾丘露薇所在的地方离巴格达约有二三个小时的车程。这里是荒凉的沙漠地带,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04,(2):83-83
由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杂志社主办的“2003光明·中国青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3月30日在京揭晓。评选结果是:杨利伟获“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人物特别奖”;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团队”;陈天桥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财富人物”;励志书《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作者张云成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励志人物”;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员姚明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体育人物”;著名电影演员夏雨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娱乐人物”;中国科学院新增补的最年轻院士卢柯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科学家”;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  相似文献   

9.
郑宇 《新闻实践》2003,(10):32-34
闾丘露薇,一朵绽放在鲜血与战火中的玫瑰,2003年度传媒界的风云人物。她的战地报道经历,她的情感生活,她成长的心路历程,她记者生涯中的台前幕后,引起同行和受众的关注。9月20日,应浙江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的邀请,闾丘露薇来到了杭州,作了题为"战地玫瑰之约"的巡回演讲,与读者面对面进行交流,现场回答提问。本刊记者和实习生从新闻和传播专业的角度对她作了采访。记者(以下简称"记"):伊拉克战争以后,新闻界对女性记者在战争报道中的角色转化进行了一些讨论,都把您作为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请问,您对女性记者在战争报道中的角色是怎样看的?闾丘露薇(以下简称"闾丘"):我认为做记者这一行,性别的区别并不大。区别主要来自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13日《北京青年报》上刊载了一篇该报记者吴菲采访凤凰卫视记者问丘露薇的访问记。闾丘露薇因在3月24日伊拉克战火燃起后突入巴格达而引起万众瞩目,5月1日凤凰卫视的“非典专题·北京一日”中她的身影又出现在北京街头。 “仿佛一夜之间,战场倏忽变换,而闾丘总在前  相似文献   

11.
廖剑华 《新闻三昧》2008,(1):110-112
1996年香港凤凰卫视成立,这是一家以中国香港为基地,以中国内地、全球华人为主要市场的电视台。1997年凤凰卫视开办了时事节目,6月,香港回归前1个月,闾丘露薇加入了香港凤凰卫视。十年来,中国以及世界发生了多少大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九八抗洪、中国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抗击非典、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出访……我们都能在电视上见到闾丘露薇。  相似文献   

12.
行走中的玫瑰闾丘露薇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2月本书是凤凰卫视著名女记者闾丘露薇继《我已出发》后最新写就的作品。每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就面临着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我们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怎样面对婚姻问题,如何选择职业,怎样把握职场机遇、规避风险,怎样面对压力和困难,怎样对待名利,怎样做人等等,而闾丘在本书中就是以她的经历现象说法回答上述问题。选题点评:闾丘以其如诉家常式的文笔娓娓道来,向读者一一描述她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刻骨铭心令人难忘的人生段子,以及轻松洒脱的随想和遐思。对于现在年轻一代,可以从闾丘身上借鉴许多…  相似文献   

13.
年初,央视知名记者柴静讲述十年记者历程的随笔集《看见》受到市场热捧,100多万册的销售量被称作出版界的“泰囧奇迹”。因为新书热卖,她的采访风格、采访方式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凤凰卫视知名记者闾丘露薇发表长篇微博《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对柴静的采访理念提出质疑。闾丘露薇所提倡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置身事外”式的采访,抑或柴静践行的“全情投入”式的采访,实际上反映了不同职业环境中记者的自我认知和身份定位差异,也凸显了新闻改革背景下新闻价值观念、新闻操作理念的多元化与相互碰撞。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又是一个产生“平民英雄”的年代。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平民英雄”崛起的转折点,也是河南人最争面子的一年。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河南人走进我们的视野,感动了中国。岁末年初,在媒体纷纷推出的年度人物评选中,有一个更大的群体备受瞩目,那就是河南人群体。2006年2月9日,“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10个感动中国的人,河南人占了两个,这就是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和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此外,河南还有两位人物被列入候选名单,即为救人而英勇献身的…  相似文献   

15.
5月2日,凤凰卫视《中台》播发了名战地记闾丘露微采集的一则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在防治非典战斗中到基层视察的新闻。这则报道讲了王岐山市长到“公园里走走”和“到居民小区看看”两件不起眼的小事。报道的画面仅七八个镜头,时间也仅一分多钟,却让人看后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这也是一则关于领导活动的报道,与通常的此类报道相比,其内涵深刻的思想性和耐人寻味的表现手法给人以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评选于2月17日落下帷幕。为救落水者英勇牺牲的解放军驻浙江金华某部军官孟祥斌在2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人选十大“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而此前的1月27日,孟祥斌已被高票人选为“浙江骄傲”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孟祥斌的纵身一跃,不仅感动了金华,而且还感动了浙江.  相似文献   

17.
传媒书架     
《新闻通讯》2011,(5):64-64
书名:《501个疯子》 这是一本凤凰“疯子”们逸闻轶事的大集合。 凤凰的“疯子”既有管理层,也有名主播、名记者,他们的家事、糗事、乐事、疯事以及正传不便录入的各类故事,都在这里被互相挖掘爆料出来。很多篇章更由陈鲁豫、窦文涛、吴小莉、曾子墨、闾丘露薇等人执笔,亲述在凤凰家长里短的“疯”。正如凤凰卫视刘长乐老板所言,这里是一个疯子和五百个疯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女性记者的两难境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足球宝贝”李响,到“战地玫瑰”闾丘露薇,到“非典英雄”柴静,提起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成功记者,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她们的性别。她们的女性身份使得人们以不同的视角去猜测、审视她们的成功。在男性话语霸权的大背景下,女记者的成功往往负载着沉重的压力和历史的偏见。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6,(1):41-41
2005中国传媒年度人物评选、第2届中国最有投资价值媒体评选由中国传媒思想库史坦国际发起,与《传媒》、《中国广播影视》、《青年记者》等专业媒体合办,为非营利、非政府活动。传媒年度人物通过网上评选、中文搜索、短信参与、专家评审、现场投票方式产生,评选旨在鼓励本年度对传媒产业发展有新举措、新思想和建设性贡献的人士。2005年12月16日,在由华娱卫视承办的年会“传媒力量之夜”上颁奖。第2届中国最有投资价值媒体评选历时近一年,评选分为5大类,每类评选出10名中国最有投资价值媒体。同时,选出10名中国最有投资潜力媒体和10名中国最…  相似文献   

20.
吕高排 《军事记者》2004,(10):60-60
陈鲁豫的《心相约》、闾丘露薇的《我已出发》等名记的大作刚刚落下帷幕.又一波名记的书浪潮般滚滚而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电视记刚过完出书瘾.报刊编辑又急匆匆赶来。出版社跟着名人跑,有的读跟着名人跑,一些媚俗的媒体也跟着名人跑。于是.本来就不大的图书市场.被这些“没有脑袋的大头漂亮娃娃”挤得遍体鳞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