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播新技术和新媒体催生的新传播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区域性报纸的竞争生态:在应对原有竞争格局中全国性媒体和同区域内媒体双重竞争的同时,还面临新媒体的多重冲击。区域性报纸必须重新定位内容为王的竞争理念,采用做好评论板块、策划大民生重要选题、增加服务性内容以及借力读者生产的内容等竞争策略,在内容生产和呈现环节方面打造自身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在内容竞争过程中,区域性报纸也需要坚定传媒竞争的价值取向,遵守竞争规范。  相似文献   

2.
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内容的竞争。报纸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产品上。受众对报纸内容的期待,也许更甚于其他方面。内容是报纸之本。①也就是说,报媒能否赢得读者、赢得市场,终归要靠内容说话,内容生产是报媒的核心竞争力。而打造和提升报媒核心竞争力,需要“实战”操练:要主动迎战新加入媒体阵营的媒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的地市城市一般都有二张以上的都市生活类报纸,多的城市会有四张以上。报纸的地方新闻版面也越来越多,都在十几版以上。在这种媒体环境下,媒体内容生产遇到困境,时政新闻太硬,不好读,报纸不愿做;舆论监督太难,好读,报纸做不了;社会新闻好看,报纸抢着做。报纸内容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所以,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内容创新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关于报纸版面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燕 《军事记者》2006,(2):16-17
版面,是对报纸内容的编排布局。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版面是无声的语言,办报者通过版面强化办报宗旨,突出宣传思想,和读者进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趋向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报界对版面形式与新闻内容的关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对版面设计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以下是笔者对报纸版面设计的几点思考和心得。版面需要创新随着排版技术和印刷技术的革新、现代媒体竞争和报纸内部竞争的加剧,读者的口味也应时而变,报纸要想在争夺读者的竞争中获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的…  相似文献   

5.
单伟 《青年记者》2012,(20):40-41
随着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迅速发展,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报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不断革新其形式与内容.新闻美术是报纸版面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报纸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美术的发展对推进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对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辰目 《传媒》2006,(11):1-1
所谓数字报纸或日报纸的数字化,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传统报纸生产、流通手段的数字化改造,从选题、采访、编辑到录入、印制、发行乃至订户管理都尽最大可能地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加以处理;一是产生了全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数字报纸媒体,如手机报、电子报、网络报等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一份报纸的盈利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发行和广告经营。其中发行涉及内容、版权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和转让,是常规意义上的报纸媒体销售,也是其获得盈利的第一个渠道;而广告经营则是面向广告(代理)商推销版面的运作过程,又被称为报纸的“第二次销售”。就我国的媒体现状而言,各家报纸的盈利来源是有区别的,有些比较倚重前者,但更多的是仰仗后者,甚至全凭后者的盈余来补贴前者的亏欠。能够同时满足受众和广告商两方面的需求,使两次销售过程完美结合的报纸媒体并不多见,更毋论拥有自身稳定和成熟的盈利模式了。  相似文献   

8.
报纸是一张新闻纸,而新闻的内容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的——其实这就是经典新闻理论对新闻本质的基本认识.即新闻源于变动;但实际上.不仅新闻的内容时刻都在变化.其形式也应该是常变常新的。新闻的表现形式之所以需要不断革新.其根本在于新闻竞争的需要和新闻发展的要求,对新闻内容的拼抢是报纸以及所有新闻媒体的天职,  相似文献   

9.
屏幕媒体泛指以屏幕为中介或终端的各种媒体,屏幕媒体关注的内容表达与形式元素的互动关系在图片编辑工作中最能得到体现。《新快报》于2013年推出的适合移动终端阅读的"轻报纸"正是屏幕媒体的代表之一。本文基于SPSS软件,针对该报娱乐新闻版的图片编辑行为采用内容研究的方法进行考察,以期总结出轻报纸等这类屏幕媒体内容和形式互动的策略及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报纸和微博的互动关系的长期考察,归纳和总结出报纸新闻生产中对微博运用的主要形式.具体来说是:新闻采编工具的丰富,传播渠道的开拓和传播新理念的充分借鉴和吸收.尤其是随着web3.0所带来的传播理念的革新,报纸新闻生产因此出现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报纸采编工作分析,首先,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入手。其次,结合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阐述了媒体融合发展给报纸采编工作带来的影响。最后结合媒体融合发展给报纸采编工作带来的影响,对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报纸采编工作的策略进行有效分析。主要内容有:创新传统的报纸采编工作方法、为报纸采编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报纸采编人员工作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媒体事业的繁荣,不仅在数量上产生了新的媒体形式,也革新了旧媒体的技术。报纸属于由来已久的媒体形式,在这个全民阅读的时代,报纸要想在新媒体繁荣之中争得一席之地,编辑人员的综合素养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需要一个高水平、高素质、非常强大的编辑队伍。本文就编辑人员的综合素养对报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报纸编辑人员的综合素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李红旗 《报刊之友》2012,(8):112-114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在自身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迫在眉睫。一些省级、城市广播电视报进行了大胆、激进的转型,业内人士和专家们也从理论上对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广播电视报的转型应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在读者群体、报纸内容、报纸形态上实行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报纸内容上与广电适度疏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上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红旗 《今传媒》2012,(8):112-114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在自身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迫在眉睫。一些省级、城市广播电视报进行了大胆、激进的转型,业内人士和专家们也从理论上对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广播电视报的转型应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在读者群体、报纸内容、报纸形态上实行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报纸内容上与广电适度疏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上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5.
媒体微博在过去一两年中显示出很强的影响力,统计显示每两个新浪微博用户中就有一个用户关注了某一个媒体微博,且媒体微博中,纸质媒体微博(含报纸、杂志)影响力普遍高于其他类型媒体微博.本文选取2012年度新浪微博平台上报纸类微博影响力前三名:“南方都市报”“新闻晨报”“人民日报”微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家报纸微博的内容进行抽样分析,探究其微博发布特点和背后的内容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力,已成为各家报纸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这就为报纸编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报纸编辑不但是文字编辑,还应该是美术编辑和电脑编辑,最好是三者合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编辑思想和编辑意图,才能实现内容与形式统一,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刚络化进程的加快,在互联网技术革新和媒体竞争的推动下,报纸媒体阳站已经从报纸网络版(或称电子版)阶段过渡到以新闻为主的综合性网站阶段,在中国网络媒体大格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作为互联网媒体属性而带来的网站内容传输问题也开始受到报纸网技术管理层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传媒观察     
《京华时报》云报纸首发近日,京华时报云报纸正式亮相,这是第一家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图像,经过"云计算",即可查看图像所链接的视频等内容。和传统纸质媒体单一的阅读方式不同,云报纸将纸媒体内容与互联网内容相融合,彻底颠覆了纸媒的展现形式、传播方式及运营模式。读者随手拿起手机一拍,通过云阅读手段就能实现观看与此条新闻有关的、内容丰富的视频资料或背后故事,了解到相关新闻更翔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张婷 《东南传播》2014,(8):30-32
社会化媒体时代,基于社交关系网的信息传播新形态介入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的竞合便是例证。本文从新闻选题、新闻采集、新闻报道及传播效果四方面梳理了我国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竞合现状,发现微博使新闻生产从专业化走向社会化,丰富新闻来源与选题,方便新闻采集,在新闻报道中与报纸合力互动,呈现出"鞭子新闻"的特征。同时,面临着微博信息传播碎片化等问题。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竞合的核心是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0.
媒体转型阶段,报纸网站在迎接这一趋势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发展也做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其新闻网站新闻内容重量的努力。经过十年的不断开拓,报业网上发展在内容上有了一定的特色和进步,主要表现在内容的专业划分、强大的数据整合、采写与报道的创新性方法以及网民与报社的互动机制的设立。针对以上几点,我通过一些实例做了相关的介绍。希望这些创新与优势之处可以给与正在探索道路的其他报纸网站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