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光明     
光明,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不能没有它。我读过了海伦·凯勒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明白了光明对于一个盲人而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完了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一文.今逢暑假,我便迫不及待地找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一口气读完。书中海伦·凯勒的成长,海伦·凯勒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生》2012,(18):60-61
本期"微阅读"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美]海伦·凯勒译者:孙笑语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者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该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天?你会让你的目光停留于何处?  相似文献   

4.
一、激情洋溢的课题导入
  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而海伦·凯勒试图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海伦一生写了14本书,毫不保留地把她的经历、奋斗、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今天,我们就通过欣赏她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近这位虽失去光明,却带给人光明的使者--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本有眼泪,有欢笑,也有启迪的书,当你翻开它的扉页,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望着你,没错,这就是海伦·凯勒。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深深地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6.
鲍平 《教学随笔》2010,(11):10-11,21
马克·吐温曾这样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在这句话的指引下,我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在多年前就拜读过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回忆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近期,偶有闲暇,我又将该书从头至尾细读了一遍。我很惊喜地发现.当我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去重新品味海伦·凯勒的文字时,我又有了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7.
我们总是在抱怨,抱怨学习太忙,工作太累;抱怨没人关心,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抱怨今天晚饭不好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看到了海伦·凯勒所著的《假如给  相似文献   

8.
王宝琪 《下一代》2012,(9):44-4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命名,本书由她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我的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组成。以海伦·凯勒的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她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顽强奋斗,最终走向成功的真实而伟大的人生故事。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相似文献   

9.
翁阳 《语文新圃》2010,(7):24-25
读罢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掩卷深思,她一生的事迹让我想到了画圆。如果说三角形是几何中最神秘的图形。那么圆就应该是几何中最美丽的图形了吧!小学时,老师就经常强调,圆不难画,关键是掌握几个要点:将圆规的针尖深深地插入纸张,控制好圆的半径。  相似文献   

10.
海伦·凯勒是十九世纪的一位集聋哑盲于一身的残疾人,她以顽强的毅力和美好的心灵成就了一番惊人的事业,其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绚丽多彩,美不胜收。一、结构美本文的结构之妙体现在板块式的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开头以设问开篇,总领全文,最后写看后  相似文献   

11.
海伦·凯勒是个又聋又盲的人,她生活在一个无声、无光的世界里。今天,我要亲身体验海伦·凯勒的生活。当我用黑布蒙住眼睛,用耳罩罩住耳朵时,我觉得自己已经与多姿多彩的世界隔绝了!我如一颗尘埃,被宇宙无情地抛向了黑洞。当我觉得口渴时,顿时手忙脚乱,慢慢地,我移到了墙边,摸到一根外公用的拐杖,我慢慢拿起它,好像抓住了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上有许多人生活在一片漆黑和寂静之中,就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可她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像贝多芬呐喊的那样,要反过来"扼住命运的咽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因为疾病而成为盲聋哑人,她在起初的绝望与愤怒之后,有幸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莎莉文。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  相似文献   

13.
张贺 《辅导员》2012,(Z1):12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描绘了海伦·凯勒对光明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的感慨。书中描写了沙利文老师对小海伦的帮助,使生活在黑暗中的小海伦鼓起了希望的风帆。海伦不断地学习,用手指触摸盲文,就  相似文献   

14.
认识海伦·凯勒是在两年前。当我从新华书店买回《海伦·凯勒自传》这本书,并一口气读完它时,我被海伦·凯勒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不幸的海伦刚生下来不久就得了一场大病,虽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可是那个早晨,她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读了《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深有感触。《海伦·凯勒》讲述了海伦·凯勒与黑暗、寂静和悲惨的命运顽强抗争的故事,激励人们自强不息,不轻易向困难低头。读到‘‘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这句话时,我体会到了海伦·凯勒承受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残酷和困难;读到“她不分昼夜,  相似文献   

16.
《海伦·凯勒》一课讲述了海伦一岁半的时候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之后,在家人、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刻苦地学习,战胜了命运,成为了生活强者的动人事迹。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多么令人感动,而如何使学生——这些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体会到海伦——这位盲聋哑女孩所经历的不幸,以及为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叫你读完一遍后震撼的书。对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是如此,对身体健康的人也是如此。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演讲家、政治活动家和慈善家。她一生的经历被称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1882年,海伦·凯勒1岁7个月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热病剥夺了她的视力、听力和说话的能力。5岁那年,聪明而又极端敏感的海伦开  相似文献   

18.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文章主要截取了海伦·凯勒幼年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后,在沙利文和萨勒老师的帮助下以惊人的毅力学习盲文、练习说话,最终战胜自我,找回自信,获取成功的几个片断,充分表现了她热爱生活、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9.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诞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城镇。出生后的第19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产生的高烧使海伦·凯勒变成了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是安妮·莎莉文老师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她走出了无尽的黑暗和孤寂,尽管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她却用勤奋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多少年来,海伦·凯勒的名字已经成为坚忍、不屈意志的象征,她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光明     
那是一个缺乏色彩的秋天 ,风独自徘徊在林间 ,心里藏着无限忧郁。她渴望有谁的引导 ,她不知该向谁诉说。她的眼泪默默地掉下来。绕过一弯又一弯 ,风突然发现有个与她一般大的女孩坐在金黄色的落叶铺成的地上 ,遥望远方。走近了 ,好像是她的脚步声打扰了那个女孩。女孩回过神来轻声问到 :“你是谁 ?”……于是她俩相识了 ,那个女孩也很忧伤 ,其实是同命相连啊 !那个女孩是个盲人 ,这使风十分惊讶 ,同时也带着几分怜悯。那个女孩在向风诉说着她的痛苦 :“我的继母经常虐待我 ,还嫌我是个瞎子 ,不让我读书……”说着 ,说着 ,她哭了 ,哭得那么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