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我国《商标法》经过修订,取消了商标的“可视性”要求,使得声音作为一种识别符号可以同可视性商标一样申请注册。这一修订顺应了市场需求,为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商业活动奠定了基础。但在我国,声音商标作为一种新型商标种类,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司法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声音商标进入市场存在重重挑战。文章借鉴声音商标认定与保护的国际经验,基于声音商标的特征,着重探讨声音商标的显著性认定,并简要分析近年来较为典型的声音商标注册的司法案例,对如何合理保护声音商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理标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地理标志的特殊性质使得它无法被纳入现行的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制度。同时地理标志作为一种标示商品来源的制度,与我国的商标制度并无本质的区别,由此不必要在商标制度之外单独建立一套地理标志制度。笔者建议采纳一种新的保护模式:即在现行商标法的体制下,取消将地理标志作为商标法的二级客体纳入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保护模式,增加地理标志为商标法的一级客体,使其与普通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并列,成为商标法所保护的一类独立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未注册商标在我国商标法中的法律地位谈起,根据现行商标法分析了未注册商标的三重保护机制,对于新商标法中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加以肯定的同时仍然就其在转让和许可使用方面效力规定的缺失、未注册商标使用和管理的混乱、先用权制度的不足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立法目的乃是一部法律的金字塔顶.我国新商标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商标管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贯彻计划经济的产物.纵观世界各国的商标法律,多数国家都没有把"商标管理"作为立法目的,相反倒不难看出其立法宗旨在于保护商标权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姓名商品化权的确立是进一步强化商标管理的需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主体擅自抢注自然人的姓名作为注册商标,而自然人的权利受到侵犯后,由于侵权责任成本过低、侵权认定困难、法律威慑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姓名商品化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通过分析研究李子柒姓名商标被抢注一案,从确立姓名商品化权商标法保护制度、明晰商标法保护认定标准及增设商标法惩罚赔偿机制等方面来探究商标法对姓名商品化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涉外定牌加工是否侵犯国内相同或者类似注册商标的纠纷层出不穷,相关判决也随着理论认知的深入而不断改变。新《商标法》第四十八条将商标的使用限定于"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第五十七条将商标侵权情形进行细分并对"同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情形外的侵权形式增加"容易导致混淆"这一要件。这两项修订将直接影响今后实务中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定性。  相似文献   

7.
判定商标侵权的实质标准为商标混淆。商标混淆的本质是消费者对经营者商誉、标志、商品(服务)来源间的"三元"关系及相关信息产生认识错误。我国立法对混淆可能性标准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存在两方面的不足:对注册商标侵权行为,没有引入混淆标准;司法解释规定不妥。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商标混淆的重要考量因素应包括商标之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商标的显著性与知名度、商标或服务间的关联度以及商标之间的相似度和相关公众的注意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前,域名与商标的争议已成为实际法律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和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域名与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问题,不仅是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也是保护我国的域名与商标、促进我国网络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商标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产权所专有的排他性独占权。在商标权保护中,为了协调商标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商标法引入了商标权合理使用制度。由于我国商标法对商标权合理使用制度只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对商标权合理使用的概念、分类及限制进行阐明具有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对我国有限的驰名商标加强保护力度已成为业务之争。其保护方法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驰名商标制度,尽快制定一部专门保护驰名商的单行法规,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维护商标专用权有机结合,建立一系列扩大保护措施,从而实现对驰名商标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