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柯敏 《新闻世界》2012,(8):137-138
微博是基于互联网终端发布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因其低门槛、内容的简短性、操作的便捷性等特点,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展迅速。在一些人为微博鼓掌喝彩的同时,另外一些人却因微博中的谣言大伤脑筋。虚假消息和谣言的不断出现让人怀疑微博中把关人的消失。本文从把关人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微博的特点,试析微博的把关过程,把关弱化的原因、如何健全其把关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晓星 《新闻世界》2013,(9):158-160
2011年是媒体微博年。在微博的多元化、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受到大众追捧的同时,微博的主体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与病毒式的传播的弊端也给作为信息“把关人”与舆情“晾望者”的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将微博这个虚拟媒体空间关注和现实传播环境相结合,做好线上与线下的合作互助,是媒体微博能否长久生存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掌握微博及"把关人"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主要对"把关人"理论在微博媒体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将从微博及对"把关人"理论的概述入手;分析"把关人"理论对微博环境重要性;深入探析把关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着重从各个侧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微博带来了高度的"信息自由",却也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添上了翅膀,加大了谣言传播的可能性。从微博谣言传播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欠缺"把关人"的媒体环境存在很多隐患,尤其是危机事件爆发时,言论失控或许会走向极端。作为新媒体平台,微博省略掉的"把关人"功能,不是不需要,而是需要一个更适合微博传播模式的特殊"把关人"将这个漏洞补上。因此,微博时代需要既可靠又有公信力的微博"把关人",而微博运营方有对海量信息进行把关的责任,于是微博辟谣账户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微博的发展特点谈微博缺失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微博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微博传播中把关人角色的缺失,微博也成了失真信息、琐碎信息和庸俗信息滋生的温床和加速传播的助推器。本人将从中国微博的发展特点入手,探讨当下微博缺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于网络媒体去中心化、传受合一等特点,把关人在网络中的地位受到威胁,纠错功能减弱。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反思网络环境中的把关职能,强调由"纠错"向"筛选"的回归。而微博关系化的传播模式恰恰适应了这种职能变化。微博作为新兴媒介的代表,对其把关形态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今后对新媒体发展方向的整体把握。关系化信息流模式的形成,为微博把关机制的发挥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微博大行其道,影响日盛。同时,微博假新闻也层出不穷,影响恶劣。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零碎化、把关人缺失、传播方式裂变以及网络狂欢心理的推动。要改变微博假新闻泛滥的现状,就需要做到强化监管、认证、自律,加强把关、管理和他律,以实现对微博假新闻的防范和治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的发展变化,使得读者获取图书信息的来源与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通过对网络书店图书微博运营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网络书店图书微博在内容把关、培养消费群体、信息反馈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应对图书微博平台进行正确的定位,树立品牌化的经营与管理理念,从内容把关与管理、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微博影响力、重视读者用户的反馈信息三方面将经营与管理的方式品牌化。  相似文献   

9.
微博侵权现象伴随微博而生,且社会危害日益凸显.微博侵权特征一是其传播特点加大了侵权的危害,二是构成微博侵权的博文往往指向性更强且更直接,三是侵权主体具有广泛性并难以识别,四是侵权具有即时性.其成因主要有“去罪化”心理、把关的滞后性、断章取义以及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10.
徐冰 《中国记者》2012,(10):39-40
有人曾论:微博改变中国.微博能否改变中国这是个大话题,但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平面媒体首先感受到了冬天,电视媒体也未能幸免.广播似乎独善其身,其实不然,广播面对的冲击和危机同样存在,只是对广播来说,绝对是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信息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其控制对象的五个环节下手:信源控制、信息内容控制、环境控制、传播过程控制、传播效果控制。针对微博低准入、无把关和低犯罪成本的三大特点,遏制微博谣言的传播应从信源、信息内容和传播过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对微博谣言传播进行控制,最根本在于对微博用户素养的整体提升。由于微博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更是信息的生产者,因而一个高素质、可信的微博用户群可以从根本上打击和杜绝微博谣言的传播。其次,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应承担起"把关人"的责任,加强  相似文献   

12.
微博在新媒体时代迎来的传播格局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播权力去中心化、群体积极参与传播,参与主体的拓展弱化了把关机制,人们倾向于情绪化和碎片化的表达.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引导微博舆论最强大的思想武器,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面对微博舆论出现的"众声喧哗",首先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微博网络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3.
如今,大部分企业依旧以传统的营销手段占据着较大的资源和市场,但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一股以微博营销为代表的网络营销正以一种迅猛的态势席卷着整个互联网市场.微博营销,顾名思义是由微博所催生的一种新型网络营销方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微博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异,探讨微博营销能否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在网络营销的大世界中占据独特地位,并在中国市场得到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微博看自媒体时代信息把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大步跨入了自媒体的时代,微博客是其中一个新的成员,成为人们发表看法的新平台。与此同时,相对以往信息的把关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菲律宾人质事件"到江西抚州"宜黄自焚"等一系列事件,微博成为发布消息和评论的新渠道,而微博本身也经历了一场"测试版风波"。本文通过借鉴一些微博事件的分析来阐述自媒体时代的把关人及把关过程的变化,以期厘清自媒体时代信息把关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微博作为新兴媒体,其功能从简单的娱乐社交转变成为舆论卫士,微博在社会中正扮演着越来越多重的角色,同时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但是微博的作用能否一直保持效力,能否始终在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之内不危及网络话语空间,也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本文从微博话语暴力盛行的原因、微博话语暴力是否等同于文化建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对网络语言暴力这一问题作更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新闻发展进入了全时发布状态.微博直播更是成为时下新闻报道的一大流行趋势.网络监管与问责机制的不到位,使微博直播出现了背离新闻专业主义与职业法规的诸多现象,其中有媒体把关的漏洞,也有记者责任的缺失.微博发布中更加明确的权责机制成为新闻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微博时代的信任危机——从微众直播与围观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晓薇 《今传媒》2011,19(2):92-93
近期,"金庸去世"的不实消息逐渐平息后,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该消息的最初传播载体——微博上,引爆微博信任危机。在中国,当微博的媒体属性被扩大后,微博便以新兴自媒体的姿态为人们提供另一条信息传递的渠道,但因公民新闻未经把关便进入该渠道,使得微博上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虚假信息的裂变式传递给网民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构建真正的"更正与答辩"平台来维持微博信息环境的清洁。  相似文献   

18.
一、媒体人角色规范与微博特性的矛盾 媒体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于其他职业的角色规范.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媒体人须按照要求对新闻进行把关取舍,使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权威可靠,能够代表党和政府的声音.《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除政治上的规定之外,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把关更为谨慎,在信息采集和发布的程序方面有严格规定,在许多环节上设有把关人,其报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有组织化操作规范做保障.媒体人必须以职业规范为约束,自觉遵守宣传纪律,遵守所在媒介组织的内部规定.  相似文献   

19.
近期,“金庸去世”的不实消息逐渐平息后,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该消息的最初传播载体——谈博上,引爆微博信任危机。在中国,当微博的媒体属性被扩大后,微博便以新兴自媒体的姿态为人们提供另一条信息传递的渠道,但因公民新闻未经把关便进入该渠道,使得微博上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虚假信息的裂变式传递给网民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构建真正的“更正与答辩”平台来维持微博信息环境的清洁。  相似文献   

20.
璩静 《传媒》2013,(2):58-59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网络用户的视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博发展愈加迅速.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2年5月份,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超过半数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1亿条微博内容,人均在线时长为60分钟左右. 微博在近年公共事件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很多突发事件都是先被微博用户发到网络上,之后被大范围转发、评论,传统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但是由于微博信息的把关力度不强,很多假信息也被微博无限放大,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使得一些网络受众错误理解了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因此,只有了解微博传播的特点,深入探究微博传播规律,才能正确引导微博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