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21世纪是消费呈现"井喷式"增长的时代,消费者在追求质量的同时,文化消费也呈现"奔跑式"上升趋势。然而,公众在追求"享乐型"的文化消费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浅薄化的思想、媚俗文化、消费符号化等。因此,作为消费主体的公众,思考其自身的自主力问题就具有了存在意义。何为公众自主力,公众自主力的提升对文化消费社会有何现实价值,公众又将如何提升自身的自主力等问题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出版的品质     
贺圣遂  姜华 《编辑之友》2012,(7):27-29,37
出版人的品格与追求,决定了出版的品质与成就.优秀出版人有着良好的修养,对文化和出版充满热爱、憧憬之情,有自觉承担启迪时代精神的社会责任感,有将文化圣火通过自身的出版活动播撒到更广大的民众中去的雄心与抱负;能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灵光一现的创意洞见,催生出有价值的思想并使其广为传播,为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具备非凡的商业才华,使文化的价值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档案与文化价值的关系、档案文化价值的属性特征、表现形式、实现途径等四个方面对1 997年~2012年间关于档案文化价值研究的成果进行述评,认为档案具有文化内涵与品格,档案文化具有多重价值,其开发利用渠道应该追求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的文化品格是指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素质与品格修养的总和。主持人文化品格的建立和健全与主持人自身的人格修养、职业观念、角色定位和心理调适有着紧密的联系。主持人的文化品格提升与电视业的健康发展、文明社会的进步有着紧密联系。重新构建主持人健全的文化品格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主持人应该有崇高的人格修养和职业道德观念随着节目主持人专业角色的确立、完善和提升,在大众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他们的社会角色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主持人透过自己的专业角色直接实现着自己的社会影响力。由于职业的性质所规定,从事大众文化传播者…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媒介文化在观念层面的作为与其在基础层面的作为珠联璧合,互文印证,不仅为社会转型提供了生产力方面的保证(即基础层面的保证),而且还提供了观念上的支持.媒介文化在观念层面的作为主要表现在媒介文化为大众生产消费欲望和消费观念,说服并驱动消费者将"消费"作为存在之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6.
杨先顺  郝晟 《新闻界》2014,(2):45-50
消费社会背景下,品牌符号价值是理解奢侈品消费的最佳视角。本文认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体系由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心理价值、社会价值构成,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生产源于需求体系和社会交流体系两条路径的相互影响。奢侈品意义赋值过程可概括为:通过昂贵的价格和奢华的外观、广告中的明星和场景、时尚领导与秀场文化、商场服务与氛围等市场营销方式的互动构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理解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形成原因和形成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培育理性的消费态度,有助于引导社会的奢侈品消费循序渐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媒介文化消费指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系,包含诸多需要考量的现代社会文化消费状态内涵。从媒介消费的角度看,媒介消费指数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对媒介传播力给予直观地呈现。现代社会价值文化趋势与社会现代进程的方向相互兼容。媒介文化消费是文化价值构建的在场行为。媒介文化消费的意义场域始终建立在社会现代性元素之上,因此媒介文化在社会消费中弥漫着强烈的现代性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消费社会中,物质极大丰富,消费不再是为了满足使用需求,产品被赋予了独特的符号意义。本文研究了宣纸作为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产品,如何建构并排除其消费符号意义。希望通过本研究对文化企业对消费符号意义的建构提出一定的建议,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李金涛 《大观周刊》2012,(11):276-276
一、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在生产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物性特征、使用与使用价值;而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的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征与形象价值。在消费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价值与生产都具有了文化的含义。传统社会的生产只是艰难地满足生存的必需,而消费社会显然把生活和生产都定位在超出生存必需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编辑工作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选择和加工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社会精神文化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它以纸张书报刊和电子书报刊为载体,及时地传播着各种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对高品位精神文化消费的需要,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健康的文化消费机制,导引和规范着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使之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1.
林姗 《报刊之友》2014,(9):95-96
人文社会纪录片因其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在市场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主、客观障碍。越偏离纪录片地域文化的地区,对其消费需求越低。人文社会纪录片如何既能体现出人文价值和人文反思,又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萱 《东南传播》2022,(1):86-88
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意义与价值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符号消费成为现代社会消费的新趋势,不仅是消费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文化传播与社会交往.博物馆文创产品因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受到大众的喜爱.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外延性意指系统和内涵性意指系统进行符号建构,并引起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注与认同.受众对文化的认同进...  相似文献   

13.
电视娱乐与互联网的结合从"+互联网"到如今的"互联网+",是技术路径的延展到互联网思维嵌入媒体生产的新理念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电视娱乐文化传播亟需转变生产观念,与时俱进地在电视娱乐文化传播品牌的树立、建设及影响力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再通过话语渗透以及审美价值的提升,承担起对内对外的文化输出,把品牌做到极致,全面提升电视娱乐文化品格建构.  相似文献   

14.
王江蓬 《编辑之友》2016,(10):79-82
文章立足于认知传播视域,认为其视野下的文化表征具有人本性、融合性和科学性三重内涵.此外,以认知文化为内核同时观照客体的认知传播的文化属性使其文化价值逻辑得以显现,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其文化价值进行理性剖析.前者在于确证个体知识经验获得、积累的重要性,增强对信息的感知加工及对媒介及其生态变迁的适应力,推动认知调适、重构及媒介认知素养的提升;后者体现在科学分析导致认知差异生成的文化框架及文化心理机制,推动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文化中,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工业社会物的消费转化为关于社会的符号的消费,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们自身存在方式的一种言说。换言之,消费是用符号价值将消费者牢牢拴住了,而符号价值的形成与大众传媒密不可分。我们知道,消费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都市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感知价值理论,从情感、社会、质量及价格四个维度对国家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在线评论进行文本挖掘,利用Python等工具进行高频词分析、LDA模型构建和情感分析,探究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感知价值与消费需求关系,发现情感与社会价值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较大,质量和价格感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弱,且四个感知价值维度相互影响、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17.
公共数字服务均等化建立在公民文化权益的基础之上,对文化权益的追求是其动力之源;公共数字服务均等化是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题中之义,有助于推进社会效益,弥合数字鸿沟,保障社会公平;公共数字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公民社会的基石,政府应加强公共数字服务意识,并为之提供必要保障和完善顶层设计.表1.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成都地区的《新新新闻》日报,是当时四川报业中持续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影响面最广的民办商业性报纸,该报馆在经营中极其重视发行和广告经营,使其发行量和广告量成为全四川报业之最,其广告中所推介的消费产品为消费者灌输了独特的消费意识形态,影响着当时成都地区的消费活动与消费文化。本文选取《新新新闻》广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近代成都怎样的消费文化意识形态,又是如何借助多元的广告形象与话语表达,通过赋予消费何种功能与价值参与建构了近代成都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9.
韦文杰 《编辑之友》2012,(5):65-66,69
经济力形成过程中,动漫产业文化资源通过外形塑造、价值融合、结构重组、内核裂变等手法,对动漫文化要素进行创意,创作出动漫产品,为动漫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漫文化资本做内容上的准备.通过播映方式、衍生品开发方式、品牌形象塑造方式等与社会互动,产生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为动漫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做渠道和平台上的准备.动漫产业在主题内容、播出渠道、营销平台等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使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动漫产业的品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着力方向,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聚焦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文化创意产品,结合文创产品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案例,讨论传统文化的物质性属性与价值性特征。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形成是物、人与文化三种要素的交互过程,而文创产品的价值功能体现为共建意义、消费满足和媒介叙事的三重建构。在物质性转化中“,物—人—文化”的三者互动,正是充分利用了文创作为“物”的媒介功用,激发了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作热情,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价值性延展中,文创产品则调动了其文化属性、商品属性和媒介属性,将创意与文化相结合,将消费与体验相结合,将传播和链接相结合,满足了社会中各方的多层次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