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不会直接告诉你"教什么和学什么"的内容。通过教材教师能够"教什么",学生能够"学什么"?通过教材教师需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通过教材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这些问题关系着语文教学对话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对话以教材为载体展开,在教学对话生成  相似文献   

2.
<正>预学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而不要什么都在课堂上由教师灌输,什么都在课堂上由教师摆布。"而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是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增加教师  相似文献   

3.
赵禹 《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63-164
教学生学在中小学提倡的比较多,而在高校中对其关注不够。但是,在高校中教学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教学生学是教学的根本职责。高校中,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教师也有对教与学运用不合理、对学生学习指导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对"教学生学"加以重视来解决。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重视"教学生学",认识到应该教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生学、应该如何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4.
<正>陶行知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来决定。"要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教学方法的运用很重要。教学中,关键是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学内容要精确到与学生的需求相关联,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这样,教学才能真切地挠到学生需求的"痒处",才能把学生表面化的学习变成充满思考的、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有效性教学主要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授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性教学应该是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应该是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收获的教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为此,本期《专题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进行探索。这只是一个"引子",我们期待针对这一问题有更多、更精彩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毫无疑问,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学生的素养或者成绩是"学会"的证据,而不是教了、学了的必然结果。因此,专业的教师更应该去关注"学会了没""学会了多少",而不是仅仅关注"教了没"或"学了没"。换句话说,"教过了""学过了"只是手段、过程,而"学会了"才是目的、结果。如果把教学过程当作信息传递的过程,那么,从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和谐统一,自新课改以来,关于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的选择问题,似乎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先学后教"的优势被无限放大,而把"先教后学"归结为一种落后、应该被淘汰的方式.笔者所在学校也在推广"先学后教",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先学"和"先教"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决定课堂的主旋律是"先学"还是"先教".以"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第2课时为例,谈谈笔者对于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思考及相关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案例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合理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例论结合",学生"学思并重",教学"教学相长",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学生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学生的素养或者成绩是"学会"的证据,而不是教了、学了的必然结果。因此,专业的教师更应该去关注"学会了没""学会了多少",而不是仅仅关注"教了没"或"学了没"。基于证据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如何上课,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学会评价,如何收集评价证据去设计教学、改进教学,这样的复习教学才会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魏光明 《江苏教育》2012,(10):36-37
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够觉察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其思维处于一种"半醒半醉"的"混沌"状态,此时,学生因受已有认知水平或思维定势等方面的影响,思考问题通常难以继续下去,无法得出最终的结果,或者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是结果的正确性未经检验,得到的答案或结论暂时还只能算是"半成品",尚需要进一步推敲或延伸。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些"半成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艳升 《甘肃教育》2014,(15):66-66
正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思索、去求知。而在学生"我要学"的过程中,不可缺少教师正确的"导"。这一过程中的"导",既不是越俎代庖,也不是放任自流,而应该是"引而不发"。具体而言,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导",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12.
有专家提出,学生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去学"生",这里的"生"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涵学生的生活、生存乃至生命。这就从一定意义上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思考:我们诸多的阅读教学课堂,真正给学生以学"生"了吗?应当说还是完全没有。专家所言有道理乎?有!践行所言去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学"生"又必须做到些什么?我们当应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呢?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肤浅的思考和不尽成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听懂了课,但做不出题".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中学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这归结为学生没有真正听懂课,是"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因此就必然做不出习题.对于这个结论我有不同的认识.根据我自己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多年来对一些学  相似文献   

14.
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在享受思考的过程。启发式教学就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发现,主动地探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标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去学习,而  相似文献   

15.
习题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在一些重点章节总要安排习题课。习题课安排少了起不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安排多了又势必影响讲课的效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逐步体会到问题在于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为什么要安排习题课,它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如何使用习题课,习题课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就不会去追求习题课的多少,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一、习题课教学的作用习题课应是通过书面、口头或实验以能解答习题为主的练习辅导课。它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养成懒惰的心里,只愿听老师讲,而自己不愿意动脑,老师也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讲授学生,也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方法,不要把教学作为"结果"进行,而应作为"思维过程"来进行,这才符合数学教学的本质,要给学生一点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动脑去思考问题,联想和猜想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也达到了学生能够理解和学会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从而导致学生始终不会学习。此外,传统教学只让学生跟学,不让学生自学,学生对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结果全凭耳听脑记,往往会因时间的关系而淡忘。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个体是在真思维还是在假思维,是有效思维还是无效思维。小学语文"学案教学"的探索是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家叶圣陶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追求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知道"学什么",自主解决问题学会"怎样学",养成自觉学习的态度变成"我要学",能够自主、合作完成学习全程达到"我能学",从而让语文课堂因自主而精彩。  相似文献   

19.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所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转述     
美教育专家提出逆向课程设计模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美国著名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提出了逆向课程设计模式,它是指在课程设计中,首先应明确课程目标,然后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分三步: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在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应该知道什么,他们应该理解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去理解,需要长久理解的是什么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确定预期学习目标的四条标准:一、根据什么确定哪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