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导思路,弄清三个部分导读题:课文分哪三个部分?(《这不是一颗流星》是一篇溢满亲情的文章。文章分三部分:开篇由看戏熊引出孩子念念不忘熊皮手套;接着通过回忆.表明阿婆对孩子“舐犊”深情,以及孩子对阿婆无尽爱怜,从而释除悬念;篇末点题,深化中心,希望大人保持一颗赤诚之心,让社会充满友爱与温馨。)三部分是怎样衔接的?(由看戏熊引出回忆,通过回忆释除悬念,篇末点明中心。) 二、导内容,把握三个人物导读题:文章重点写谁?他们分别是怎样三个人?(课文以母亲的身份写孩子,孩子天真活泼,稚气可爱,  相似文献   

2.
语文情感教育例谈芜湖市第十八中学孙宗龙语文课区别于其它课程,除其工具性外,最具典型的是其情感性。情感教育,说到底是德育的渗透。《这不是一颗流星》将一平常百姓家阿婆与孩子之间“爱”的真挚情感浓缩于字里行间。熊皮手套、阿婆的一只手、小浩波稚气可爱的话语、...  相似文献   

3.
初一册这不是一颗流星【课文题解】“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作者在课文结尾所说的话表明:标题中的“流星”是指孩子的“念头”。阿婆去世了,孩子还梦见阿婆,还念念不忘要给阿婆做熊皮手套,这一点足以表现孩子的念头绝不像一颗流星,而...  相似文献   

4.
在记叙文写作中,关键要写一人数事型记叙文,它是写好数人一事型记叙文的基础。   一、睹物思人法   以“实物”为线索,运用倒叙手法,触动人的感情,引起回忆。其情节为: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以“衬衫”的由来为线索,采用倒叙手法,扣住“一件珍贵的衬衫”,回忆“我”亲身经历的往事,歌颂周总理关怀人民群众的崇高品质,表现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意。   二、抒情议论法   以“中心”为线索,采用顺叙或插叙等手法,在写人记事部分的前面用抒情议论的语言,表明自己对所写人物的…  相似文献   

5.
《看月食》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普文章。作者通过爸爸带孩子们看月食的描写,介绍了有关月食这一自然现象的科学知识。围绕着“看月食”,作者以三种不同的“变化”为线索,写得兴趣盎然,井然有序。即:时间的变化,妹妹对月食认识的变化,月亮的变化。讲读这篇课文,要紧紧扣住这三种“变化”,分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程序,致使教师指导与学生写作都有极大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我们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总结出了作文课堂教学程序“六步”法。  第一步:“引”。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从所学的单元内容中引出作文训练要求和作文选材的角度。引语要简洁、精当,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启发。这时,抛出训练任务和目标,可谓水到渠成。以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不是一颗流星》写“小浩波童心的纯洁,对阿婆念念不忘的朴实的念头;阿婆对小浩波的疼爱,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感动得学生流下了童稚的泪…  相似文献   

7.
姚宗智 《学语文》2000,(3):18-18
《回忆我的母亲》(初中第六册),是一篇传统的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其课后练习“理解’分析”第一题:“细读课文第一段,分别指出这一段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表明文章叙事线索的句子和全文表达感情基调的句子。”其中“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一问,答案设置为“她勤劳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原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两个分句,文章正是扣住这个题目,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爸爸的去世;一是“我”心灵的成长。在这两部分中,应该说表现人的心灵的成长才是文章的重点。作家正是通过写爸爸早逝这件事情催发了“我”心灵的早熟,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英子的悲哀在于她失落了的单纯与她必须面对的人生。林海音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道:“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了。父亲去世后,我童年的美梦从此破灭。”是的,现实生活往往是残酷的,但人们又不能不去面对它。一个…  相似文献   

9.
粽子情     
这篇习作的最大亮点是,从一个小角度切入,抓住故乡的习俗一端午节包粽子着笔,以“粽子情”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叙写了包粽子、问粽子和再包粽子等几件事,写得真切生动。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来写粽子,处处扣住一个“情”字,寓情于事,以事传情,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10.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说。”结果,有八位同学发言,大家…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构思中,设问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如何设问思考或者说围绕什么问题进行思考呢?根据文章的构成规律和作文评分标准与方法,可作如下“三问”。一问:为什么写写文章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这就需要弄清“为什么写”。高考作文是按命题要求来写作,问“为什么写”,其实也就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作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  相似文献   

13.
徐洪法 《师道》2002,(5):46-47
我的“一”,“一”的我,这宝贵的“一”不单使我的生活有滋有味,还使我的工作有声有色。一篇得意之作我写过一些教学随笔,最满意的就是1983年发表在《小学生报》上的《多些“一”》。文章很短,主体部分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4.
梁英 《红领巾》2010,(1):2-5
熊姐姐正对着一本本子在写着什么,写完之后就把本子放进了抽屉,还上了锁。 熊弟弟很好奇,就问:“姐姐,你在本子上都写了些什么呀?” 熊姐姐神秘兮兮地说:“这是一个‘秘密’。”  相似文献   

15.
在运用倒叙写记叙文的训练中,不少同学觉得无从下手,即便是下了手,也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作文。他们大多会这样问:在什么时候运用倒叙最妙呢?一当“结局”“片断”对主题的挖掘、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展示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结局或片断被“前置”,也即被强调,它们相对于后文的地位就越重要,自身所具有的“吸力”就越大,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效果——设下悬念,引人入胜。例如《祝福》,开头部分写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然后按时间顺序写祥林嫂的半生事迹,这是把结局提到前面的倒叙。在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6.
“老师,你知道Happy熊吗?”有孩子这样问我“Happy熊是谁呀?”我不解地问:“它是我们自己的报纸。”孩子们自豪地向我解释。就这样,我认识了这位叫肖雄的10岁的男孩——《Happy 熊》的创办人。  相似文献   

17.
郑琦琦 《早期教育》2001,(10):34-34
“老师,你知道Happy熊吗?”有孩子这样问我。“Happy熊是谁呀?”我不解地问。“它是我们自己的报纸。”孩子们自豪地向我解释。就这样,我认识了这位叫肖雄的10岁的男孩——《Happy熊》的创办人。  相似文献   

18.
《海滨仲夏夜》原文近四千字,有的课本节选其中写夕阳落山到月夜刚刚来临这段时间景色的第一至第六自然段,九百字左右。全国通用教材扣住文章的题目,节选侧重于“海滨”、“夏夜”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写的是夕阳落山后天空和大海的景色,城市的  相似文献   

19.
很多中学生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常常很有兴致地刚写几笔,便文思枯竭,似乎把想写的话全写完了,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作文“无话可说”。作文之所以“无话可说”,是由于题材单薄和观察不细致,是由于没有掌握回忆联想的写作诀窍。回忆,就是把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特别要注意捕捉细节;联想,就是把事件放在更复杂的背景中去描绘,写出与主体事件相同的或相反的,相似的或相近的,互为因果的另一件事。我们先来看一段文章,这是笔者的学生的一篇习作,题为《阿P的门牙》,写的是阿P因门牙大而引发的悲剧。修改前是这样写的:阿P漫无目的在…  相似文献   

20.
熊益军 《班主任》2013,(2):35-35
小A行为散漫,经常拖拉作业,尤其怕写作文。一次作文课,小A实在“被逼无奈”,竞抄袭一篇文章应付了事。放学后,我叫小A到办公室,问他为何要抄袭别人的文章,小A说自己不会写。我又问:“那你为何要抄这篇而不是其他文章呢?”小A怯怯地回答:“因为这篇写得好,我喜欢这篇文章。”我的心一动,赶紧问:“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