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汝亚 《考试周刊》2010,(29):186-187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经典实验紧密相连。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其中最基本的是要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另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初步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是高考要求的四项能力要求之一,有关实验探究的试题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很大.高中生物实验要求学生要动手操作、动脑分析,掌握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等内容.实验误差是做实验时经常面对的问题,实验误差有方法误差、仪器误差、人员误差、环境误差等,尽量避免或均衡实验误差,才能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也往往作为生物考试命题的内容.以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了解题目要求:解题首先要明确题意,看清题意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2)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3)确定实验思路:就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并对可能产生的现象作出预期,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生物实验设计二、学习重点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三、学习过程1.明确目的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这一类题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5.
新高考对实验内容考查的能力要求依次分为a、b、c 3个等级,具体含义如下:a.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b.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c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下选2009年高考实验考查的重点内容作一简要分析,以便师生在高考复习中能诊断出高考题跳动的“脉搏”,找出学生答题与高考要求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曾吉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5-37
各项生物学原理及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得出的,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事实、概念、原理,掌握生物学实验技能和学习科学方法,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的重要载体。2005年《生物科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能力要求就指出要“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掌握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定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能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一、《考试大纲》对生物实验部分的要求《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可划分为两类:一是理解所学实验及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进一步理解有关的生物学知识;二是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即能独立完成实验和实习、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初步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具体是能用恰当的语言对实验结果及方法作出科学描述和解释(包括用图表、数据),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相关的生物学事实,能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的技能、方法、原理解决新问题。高考对考…  相似文献   

8.
<正> 2005年生物高考大纲提出了如下要求:“……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正确理解、分析文字、图解、图、表格等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这些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大纲可以发现,高考对考生的语言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  相似文献   

9.
一、《考试大纲》对生物实验部分的要求 《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可划分为两类:一是理解所学实验及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进一步理解有关的生物学知识;二是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即能独立完成实验和实习、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初步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具体是能用恰当的语言对实验结果及方法作出科学描述和解释(包括用图表、数据),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相关的生物学事实,能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的技能、方法、原理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实验分析类试题有2种题型,即解释实验现象、结果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若题目给出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要求考生据此得出实验结论,则可运用实验设计的思路来进行推理,明确实验假设,找出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加以科学表述;若题目给出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要求考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作出正确解释,则需仔细阅读题目,注意题目中给出的背景知识(包括实验原理、装置、材料试剂等)与有关信息(包括数据、图表、曲线等),结合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进行推理、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生物的高考说明中对实验考查的目标和要求是“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具体的能力考查要求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另一方面则是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设计型实验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因此,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高考理科综合测试的目标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而言之,理科综合测试对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目标分为两条,  相似文献   

13.
生物“实验设计”题是近几年高考中的必考题,它是高考命题发生重大改革的一个标志,“高考说明”中已明确提出了对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1)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2)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有一类探究型实验设计题,实验结果是一个未知数,几种不同的可能性导致不同的结果预期及原因,此类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重点考查考生的设计思路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预测能力,必须对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几种情况讨论,解答本类实验题要求考生思维要有条理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谭献新 《高中生》2009,(6):42-43
一、考查教材中基础实验的原理、步骤等这类试题以教材所列实验内容为命题材料,考查学生对实验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步骤等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实验结果作出科学描述和解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生物实验题以其较强的甄别功能而得到命题者的青睐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也必然成为教学与复习的一个重点。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 ,生物实验命题趋势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本文结合对 2 0 0 3年高考实验题的分析 ,谈谈生物实验命题发展的一些新方向。1 从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解释向实验设计的方向发展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解释和实验设计都是实验能力考查的重要目标 ,前者在已有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 ,后者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 ,对实验原理的确定、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拟订、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性科学,实验在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每一个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出和验证的,实验能力是高考的要求也是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理科综合测试对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目标分为两条,即(1)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能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2)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  相似文献   

17.
“练习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是一个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实用性很强的电学实验,先后多次编拟成高考试题.由于学生对该实验原理理解不透、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细节重视不够,导致处理这个实验问题时经常出错.教学中,下面几个问题必须分析、解释清楚.问题一:指针偏转角度...  相似文献   

18.
实验设计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也是广大考生的拦路虎。如何组织学生复习好实验设计题的?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或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还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与以往相比在能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分析综合能力中增加了定量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这一要求体现在生物命题上可能是绘制坐标曲线图、设计图表归纳等。上海卷自1996年开始出现实验设计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及一题多解的方法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法多做演示实验,而且还应该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生活化、趣味化,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把分析过程、实验结果留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通过物理实验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初中物理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这节,笔者穿插了一个实验:将可乐瓶去底去盖并倒置,把两个不同色的乒乓球(一个黄色,一个白色)放入,白球置于瓶口,黄球随意放置。(如图甲所示)用…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4,(Z1)
问答题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原理对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这与《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过程与方法”中提出的“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某些具体问题”的要求是一致的。问答题与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