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的高要求与现行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形成了内在的冲突和矛盾。通过超越高尚人格与底线伦理两极道德目标的对立,重视道德自为能力的学习,倡导体验感悟的道德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超越驯顺走向自主。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应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普通公民中进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二是在共产党员和一切先进分子中进行以大公无私为原则的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大公无私道德原则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如果没有大公无私的道德原则作为人们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理想和道德目标,人们的道德水平就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小说家哈德森的代表作《绿厦》中包含丰富而深刻的自然观。在小说中,哈德森通过展现阿贝尔和里玛的爱情悲剧,生动地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永恒依恋,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及其与自然之间的永恒矛盾和冲突,无情地批评了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呼吁人类尊重、热爱和保护自然。在哈德森看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应该成为人类的道德理想或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师道德失范指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现象与行为,属于职业道德失范的范畴.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在于德育主体性力量的缺失.教师道德失范的类型主要有教师目的型、价值取向型、情感型和传统型.制度缺失是教师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制度规范体系与内容不完善;制度目标不明,存在制度性的偏差;制度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存在制度性的矛盾与冲突,缺乏"制度共识".制度重建是消解师德失范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之间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甚至相矛盾的现象。从道德进步判断的标准、道德发挥作用的特点、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历史文化影响进行考察,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虽不完全一致,但也并非二律背反,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社会根源及其扭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有:道德理想目标的丧失和道德失范,道德情感的麻木、困惑、缺失,道德生活动力的欠缺或扭曲和道德人格分裂等。道德信仰危机的社会根源包括德行与幸福的严重背离,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及其所引起的利益关系的调整与人们道德信仰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道德信仰政治化的后果等。扭转道德信仰危机的措施包括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建立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一致社会制度.正确对待个人自我利益追求与道德信仰的关系,加强科学的人生观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道德模式的转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体现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过程中,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从道德现象的发展变化来看,我国目前的道德就处于从集体本位的道德模式向集体与个人相统一道德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这一转变可以通过道德赖以存在的利益基础、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及道德作用方式等的改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道德本来是要成就人、成就德性、成就善的。但是,明清时期以传统礼教为核心内容的权威主义思想体系被官方意识形态强化,传统道德所蕴涵的主体性和仁爱精神被日益消解,体现近代取向的道德哲学和行为被视为异端,道德日益变为对规范的绝对强调,走向人的反面。《红楼梦》深刻批判了封建末世道德对人的物化与工具化、道德与德性的背离以及德行与善的背离等等道德异化现象,表达了道德向人回归、向德性回归、向善回归的憧憬,预言了以人为本的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9.
经济理想与道德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在现实中存在着一些矛盾,但从本质上、从发展趋势看,二者则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作为经济运行理想状态的帕累托佳境蕴涵着深刻的伦理规定,也需要健全的道德来维持。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展现出经济与上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美好态势,人类经济的发展必将走向义与利、公平与效率、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完美统一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运行的视角来探究经济与道德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现象的缘由、实质、对策。认为从文化发展的逻辑过程看,这是一种寻常的文化矛盾现象,是文化自身延续发展的逻辑过程中内在包含的东西。但这种矛盾现象又与人创造文化的主体性活动紧密相关,人类文化创造活动中的合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都会导致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基于此,我们既不能为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感到失望、困惑,又要勇敢地承担起消除这种矛盾现象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