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内涵深藏在思想的表象之下,有一种道不尽、说不清、讲不透的感觉,仿佛飘然于天上。且在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恰当.往往看不到思想史的灵魂所在。正如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所说:“思想史应当如何改变过去的传统写法和充满训导性的教科书式的章节结构,  相似文献   

2.
初读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到书中专门讨论“仁”的部分,试图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却不料葛书对“仁”的内涵仅从“仁者爱人”层面作解,连众所周知的“克己复礼”这一维度都不顾及,而且书中还引述某个时髦学者的“考证”,称“仁”的本义当足“心中想着人的身体的人”?于是,就把阅读本书的计划搁置了下来。后来,葛书又出了第二卷,我犹豫再三.又买了一本,只是没有细看。再后来他的《导论:思想史的写法》也出了单行本,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至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在语言学史的书写上,"关键词"写法很值得探索。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散步》可以看做是用关键词写法的《中国语言学思想史》的启蒙之作。  相似文献   

4.
学界目前对思想史的学科定位比较紊乱,思想史与哲学史、学术史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化,思想史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边界等根本性问题正处在探索之中。学界对于思想史学科定位的诸多不确定性,对高校的《中国思想史》课程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涉及《中国思想史》课程性质的界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材的编写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思想史》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及教学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瞿菊农的《西洋教育思想史》是中国最早的西方教育思想史著作,对教育思想史研究领域的诸多问题作了深入思考,在思想史研究领域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其中特别指出的是,西洋教育思想史就是人类自由的发展史,肯定人类追求自由的理想,对于今天正在致力于发展民主政治的中国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郑大华教授的《晚清思想史》,学界大部分前辈认为此书在许多方面为晚清时期思想史的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也有部分学者就此书的一些内容及写法等提出不同的见解。笔者以为思想、文化与哲学的范围难以区分,总体而言,《晚清思想史》抓住了晚清思想发展的主流脉搏,勾画出了晚清思想发展的内在轨迹,对每一种思想都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价,虽不尽善尽美,但不失为一部思想史力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者,笔者这些年一直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从现有的思想史研究而言,抛开“文献”与“阐释”两类最常见的研究取向外,事实上,研究思想史最易招人诟病的就是如何让读者确信研究成果恰当、合理地还原了历史人物的观念与思想;毕竟思想史研究依照其本意,原本就是探究历史人物观念的内涵,如果放弃这样一种观念探究的努力,思想史研究基本也就如同缘木求鱼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思想小史》的简明与常乃德的写作目的是分不开的,该书中对于近代思想的探讨是其重要特点。了解常乃德对思想史分析和生物史观的异同,以及后来关于思想史理论的一些重要看法都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此人此书。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性课程。要讲好《中国法律思想史》,就要在教学中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开展课程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把法律思想史与社会发展史相结合,把法律思想史与当代法治实践相结合,把法律思想与中国文化的其他方面相结合,从全面、实践、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开展《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语法学思想史是中国语言学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当然,我们在研究语言学思想史时一般更倾向于语言学的整体性,而不是从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分别来研究其思想史。基于此,中国语法学思想史研究可以看作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中国语法思想史》可以称为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11.
申国昌、史降云合著的《中国学习思想史》一书为研究中国学习思想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其独有的风格拓展了思想史的研究领域,是当代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思想史研究方面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思想史著作在当前受到拷问,其合法性一再被质疑。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思想史”的内涵,转换视域,改变设问方式,对思想史进行重新诠释。以清代为倒对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突破进行述评,可为“思想史”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韦政通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思想家和思想史家,台湾资深学者,著述等身,而最具代表者有《中国思想史》、《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文化概论》、《伦理思想的突破》等。2006年4月14日,韦先生应邀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讲学,就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发表了专场演讲;17日又就相关问题与研究所博士生专门座谈。本文是在演讲记录基础上,结合座谈记录,由何卓恩教授整理而成,标题为整理者所加。文章整理后,经韦先生审阅。  相似文献   

14.
在承袭了前20年研究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思潮史、思想家、学术史研究、引进社会史研究范式及学科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以2000年以后《近代史研究》与《历史研究》为主要考察对象,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进行了回顾,进而展望了今后思想史发展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经历了单一研究传统的发展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研究中的问题日益突显,充分考虑中国传统化的特征以及心理学发展的轨迹,对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重新进行定位,使其研究走向具有多元研究传统的新时期,同时应当至力于运用新的研究策略进行具体研究,从而促进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16.
自从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斐在1956年的《农民社会与文化》一书中提出“大传统”和“小传统”这一对概念后,“大传统”与“小传统”这一人类学术语对中国当下的学术格局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体现了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学科互渗.葛兆光先生《中国思想史》第一卷的理论思路即按照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关系来展开.葛兆光早年研究道家与禅宗,侧重上层文人士大夫,随着研究深入,视野开拓,目光也就转向了民间文化.道教与佛教不只在上层精英文化中传播,更在基层民间代代传承.而过去的研究者只看到从精英到民间的过程,强调大传统对小传统的渗透.而自从接受人类学的概念后,葛兆光承认大传统与小传统问题是他在整理中国思想史过程中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人类学  相似文献   

17.
郑大华先生的《晚清思想史》一书对主题一以贯之,内容言简意赅,引用流畅得体,夹叙夹议,即还原了历史,又常引人深省。对如晚清思想史的逻辑起源、研究主题的探讨等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当然书中也存在如合力论等存在争议的问题。但是,从全书来看,《晚清思想史》不失为一部颇有见地的思想史著作。  相似文献   

18.
成庆 《政治思想史》2012,(1):193-196
作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者,笔者这些年一直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从现有的思想史研究而言,抛开"文献"与"阐释"两类最常见的研究取向外,事实上,研究思想史最易招人诟病的就是如何让读者确信研究成果恰当、合理地还原了历史人物的观念与思想;毕竟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屈原之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光芒四射,笼罩百代,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关于社会、人类的终极价值的思考,比如理想的社会模式、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生的目的、脱离了主流社会后人该如何生存以及生死问题等等,多数是在其最后的乡村苦难生活中完成的。事实证明,这些思考具有恒久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学史与美学史上,更体现在思想史上。陶渊明显示思想史意义的文学创作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从不枯燥抽象地说理,而是由生活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生活与理论、理论与生活水乳交融,难以切分。抽象的理论,往往通过个人的生活实践得到生动形象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将文学经典置于思想史的场域中考察,或利用思想史的角度理解文学经典,不同于运用单一理论方法讨论文学文本的阐释策略。思想史语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1)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念,如何凸显在我们现在的精神生活中;2)我们思考这些价值观念的基本方式;3)反思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文学经典所作出的一系列选择。从思想史视野切入文学经典阐释,便于:1)揭示经典产生及传播过程中的精神价值,2)反思文学史上某些作品的"被经典化"问题及其意识形态功能,3)对照现有文学经典史,找寻文学思想史上的失踪者,4)感知文学交流进程中那些思想史文本的独到价值。一句话,文学文本只有在思想史语境中才能更好地确认其价值与意义。拓展经典阐释的学术思想空间,以思想史语境式的解读与分析,得出有益于当下社会及人生的启示价值,才能称得上是有生命力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