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定义的区分 对于复数z=a+bi,其中a和b分别叫做复数z的实部和虚部,一定要记清楚bi并不是虚部.如2+i的实部为2,虚部为1,而不是i.  相似文献   

2.
1 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定义的区分 对于复数z=a+bi,其中a和b分别叫做复数z的实部和虚部,一定要记清楚bi并不是虚部.如2+i的实部为2,虚部为1,而不是i.  相似文献   

3.
复数是新增内容,对复数的理解,容易出现以下几点错误.1.对于复数z=a bi,必须强调a、b均为实数,方可得出实部为a,虚部为b,否则不能明确其实部、虚部.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说明统编教材《复数》这一章有几个概念的处理与旧教材不尽相同: (1)实部与虚部:复数a bi的虚部,旧教材是bi,b是虚部的系数,统编教材把b叫做虚部。这是顺从多数人的习惯和现行国内外教材普遍的提法。  相似文献   

5.
<正>求解复数即确定复数,常规的求解复数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即先将所求复数设为z=a+bi;然后将其代入复数方程并且整理、化简该方程;最后利用复数相等的定义即方程两边实部与实部相等、虚部与虚部相等,建立关于a与b的方程组,从而解出a、b确定所求复数。求解复数必定要有复数方程,而方程是为了求值所用。那么,对于复数方程而言是否也可以通过方程的整理直接得到所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已经规定,两个复数a+bi与c+di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实部和虚部都相等,即a+bi=c+dia=c,b=d.a+bi=0a=b=0.(α、b、c、d∈R)但课本上利用复数相等定义证题的例题没有,有关练习题也比较少.下面几道题在证明过程中都运用了这一概念,作为补充,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形如a+bi(a,b∈R,i是虚数单位,i^2=-1)的数叫做复数.复数z=a+bi{实数(b=0)虚数(b≠0)(当a=0,b≠0时为纯虚数),也即把实数扩充到了复数范围.对于复数,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2个复数相等的条件是:实部等于实部,虚部等于虚部,即 若a、b、c、d∈R,且a bi=c di,则{a=c,b=d. 复数相等的条件的实质是把复数等式转化为实数等式,从而去解决实数问题.理解了这一点,就得到了解决复数问题的一把钥匙--凡是给出了复数等式,就可以通过复数相等的条件把已知复数等式转化为实数等式,达到解题目的,用2个复数相等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相似文献   

9.
复数集方程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很多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常因忽视其具体限制条件及运算范围而产生错误.本文举例谈谈解题时易产生的四种错误. 一、未注意实数绝对值与复数模的区别对于复数z=a+bi(a,b∈R),只有当虚部b=0时,  相似文献   

10.
1.复数z=i2 i3 i4 i5的值是A.-1B.0C.1D.i2.1 i i2 … i2007=A.0B.-1C.-i D.13.已知z=1 i!2,则1 z50 z100的值是A.3B.1C.2 i D.i4.(-1( 1! i)36i)3--1 2 2ii等于A.i B.1C.0D.-15.复数z=12 ii的值为A.1-i B.1 i C.-1 i D.-i6.(1-2i)(3 4i)(-2 i)等于A.20 15i B.20-15i C.-20-15i D.-20 15i7.以2i-3的虚部为实部、3i 2i2的实部为虚部的复数是A.2-2i B.2 2i C.-3 3i D.3 3i8.复数(11 -ii)10的值是A.-1B.1C.-32D.329.若复数z=(a-!2) 3i为纯虚数,则a1 i2a0i07的值为A.i B.1C.-i D.-110.如果复数21 -2bii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  相似文献   

11.
一、复数 1.数_称为虚数单位。 2.i的幂有周期性,所以_=1、 =1、=i、=-i。 3.1 i i~2 … i~(50)_。 4.复数Z的代数形式是_、三角形 式是_。 5.复数Z=a bi(其中a、b都为实数)中a叫做_、bi叫做_、b叫做_;Z表示实数需满足_,Z表示0需满足_且_,Z表示虚数需满足_,Z表示纯虚数需满足_且_。 6.两个复数Z=a bi、Z_1=c di ,Z=Z_1的条件是_和_。 7.如果两个复数都是_,可以比较大小,如果_,就不能比较大小。 8.在复平面上x轴称为_,y轴称为_,原点O在_上,它表示_。 9.两个互为共轭复数Z与的实部 _,虚部_;Z =,Z-= ,Z·=,=。 10.复数Z=a bi可以用复平面以 _为起点,点_为终点的向量来表示,向量的_叫做这个向量的模。 11.复数Z=a bi(a≠0)的幅角θ可用公式_求得,模可用公式_求得。两个共轭复数的模_。 12.Z=a bi化成r(cosθ iSinθ)来表示,其中模r=_,幅角θ有公式cos=_,sinθ=_。 13.复数幅角θ的主值取_,在电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三册P:77说:“(复平面的虚轴不包括原点;原点在实轴上,表示数0)”。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日制十年制高中数学第三册参考书P:76—77也写道:“复平面与一般的坐标平面的唯一区别就是平面的虚轴不包括原点”。笔者认为有商榷的必要。 1.复数Z=a+bi由有序的实数对(a,b)唯一确定,且a叫实部,b叫虚部。用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表示复数Z时,实部a在x轴上取,此时,x轴叫实轴;虚部b在y轴上  相似文献   

13.
题目 :已知复数 z1 =i( 1 - i) 3,( )求 argz1 及 | z1 | ;( )当复数 z满足 | z| =1 ,求 | z- z1 |的最大值 .上述第 ( )题比较直观 ,可直接求得 .z1 =i( - 2 - 2 i) =2 - 2 i=2 2 ( cos7π4 isin7π4) ,从而 argz1 =7π4,| z1 | =2 2 .而第 ( )题则是复数模的最值问题 ,本文对其分析探究 ,给出下面六种解法 :解法 1  (代数法 )设 z=a bi,( a,b∈R) ,则由条件知 a2 b2 =1 ,∴ | z - z1 | =( a- 2 ) 2 ( b 2 ) 2 =9- 4 a 4 b.令 y=- 4 a 4 b,与 a2 b2 =1联立并消去 a,可得 32 b2 - 8yb y2 - 1 6 =0 ,则由题意有 Δ=6 4y2 -…  相似文献   

14.
复数z=a+bi=re~(iθ)=γ(cosθ+isinθ)取实值的充要条件为b=0;或=z,或γ及Sinθ中有一为0。灵活运用这些充要条件可以解决某种类型的复数在何时方能取到实值的问题。因为它从一个方面揭示了实数与复数之间的联系,所以有着不少的应用。如在证明代数基本  相似文献   

15.
(本讲适合高中) 由于复数与平面上的点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所以许多平面几何问题,特别是涉及规则图形(如正多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矩形、圆等)的几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坐标系,利用复数方法求解。笔者近年来一直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发现一点规律,现总结如下。 文中涉及的一些复数的基本知识: (1)复数的三种表示法:代数式z=a bi;三角式z=r(cosθ isinθ);指数式z=re~(iθ)。 (2)Rez表示复数z的实部;Imz表示复数z的虚部.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等集合,都可以在一条数轴上排列成序,而复数集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复数集是无序的。 又有人说,形如a bi的两个复数,可作如下约定:实部大的复数大,若实部的数相同,则虚部的系数大的复数大。在这样的约定下,复数集岂不是有序的吗? 各执一理,似难判定。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1.复数的运算,类比多项式的运算 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运算法则(a+bi)±(c+di)=一(a±c)+(b±d)i; 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运算运算法则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1.已知复数二一1二、,则在复平面上与乎对应的点所在的象限是、).人笑一娜一B.第二象限C声三象限n第四象限2.设复数一2 i与一3 i的辐角主值分别为a尹,则a十一月的值为().A.粤且华c平D.粤 “4一4~4~.43.设a,b任R,且a(1 i)一吞(1一i)于Za (1一b)i,则a bi的三角形式为(  相似文献   

19.
对于系数是复常数的Riccati微分方程,y'=py2+qy+r,其中p=a+bi,q=c+di,r=e+f i是复数,a,b,c,d,e,f∈R,i是虚单位,且pr≠0,得到了此类方程解存在的一些条件,并给出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由复数加法法则可知,两个复数相加的几何意义是把加数中的一个复数对应的点进行有规律的平移,平移后得到的点对应的复数就是其和。利用这一观点解决有关复数问题更简捷。 依据:z=x+yi,z_0_a+bi(x,y,a,b∈R)由复数加法法则知z+z_0=(x+a)+(y+b)i 结论:复数z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点z+(a+bi)是把点z沿实轴方向移动|a|个单位(a>0时向右移动;a<0时向左移动)再沿虚轴方向移动,61个单位(b>0时向上移动,b<0时向下移动)得到的。 本文称这种方法为平移法,下而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 例1.如果复数z满足|z+i|+|z-i|=2,求|z+1+i|的最小值。 解:由复数的几何意义知复数z为以A(0,-1),B(0,1)为端点的线段AB,而z+1+i表线段AB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线段A′B′,(如图所示),而|z+1+i|最小值表线段A′B′上的点到原点的最短距离,即|z+1+i|_(min)=|O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