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里·托尔斯泰娅是列·尼·托尔斯泰的幼女,多年侨居美国,从事托尔斯泰著作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她的回忆录《父亲》是一部关于托尔斯泰生平及其著作的名著,于一九五三年在美国出版,深受欢迎,并被译成许多种语言。本刊从该书中选择一个片断译出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以82岁高龄从家中出走,在寒冷的路途,在一个无名小站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天。托尔斯泰出走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俄罗斯。莫斯科的各家报纸登出消息后,全国各地都有电报发往这个因接纳了托尔斯泰而闻名于世的阿斯塔波沃车站。人们以深切的目光注视着这位享  相似文献   

3.
1962年托尔斯泰的遗嘱原本终于发现了,它们在莫斯科市音乐学院的已故教授哥尔顿维塞手中珍藏了五十多年。在遗嘱里,扎尔斯泰把他的全部文学成就毫无保留地赠给了俄国人民,那就是托尔斯泰的一切著作在全俄国范围内,任何人都可以印行,以广流传。尽管他的这一意愿遭到托尔斯泰夫人的反对,但他还是坚决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4.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9,(10):12-14
18~19世纪.托尔斯泰家族中超尘拔俗的人物为数不少,有作家、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等,但也有闻名遐迩却令人担惊不安的人物,此人全名是费多尔.伊凡诺维奇·托尔斯泰(1782-1846)。他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堂房叔父。费多尔在世时流传着许多传奇轶事。列夫·托尔斯泰对他这位堂叔有过颇为全面而公允的评价:“他是一个行为不轨却魅力四射的人,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经常置人类道德规范于不顾,而且还屡屡漠视刑律,但他却是一个勇敢、机智、有教养、讲信义的挚友。”  相似文献   

5.
正值中俄友谊再谱新篇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博物馆及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共同推出“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大型主题展览,为源远流长的中俄文化交流史又添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6.
几天之后,托尔斯泰在他最热烈的崇拜者钢琴家和作曲家亚历山大·戈尔靳魏依泽尔的陪同下光临奥列依斯。不知为什么托尔斯泰十分喜欢满头乱蓬蓬黑发的戈尔靳魏依泽尔,他曾多次来雅斯纳雅·波良纳作客,到加斯普拉已经是第二次了。托尔斯泰随意用俄语改变他的姓氏,有时叫他“灵巧的指头”,这会儿又特意把他拉到高尔基这儿来,好夸耀一下他高明的、有魅力的演奏。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娅最喜欢她的妹妹塔吉雅娜。塔吉雅娜结婚以后,每年夏天总是带着一家人来到雅斯纳雅·波良纳她姐姐家避暑。塔吉雅娜见托尔斯泰总是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就问: “你往你的小本子上记些什么东西呀?”托尔斯泰眨眨眼睛,说: “记的就是你们。”“我们有什么可记的呢?”托尔斯泰耸耸肩头,风趣地回答说: “这就是我的事情了。真实总是有趣的。”还有一次,他对塔吉雅娜开玩笑说: “你以为你在我这儿是白住的吗?我把你的行动全都记下了。”  相似文献   

8.
阿列克谢.康斯坦丁诺维奇·托尔斯泰(1817—1875)是19世纪俄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兼历史小说家。他出生在彼得堡的一个贵族家庭,因外公家族地位显赫,到了1843年他已获宫廷侍从头衔,但托尔斯泰的婚姻大事一直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9.
9月9日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诞辰。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产,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每一点微小的了解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著名的文艺工作者谢缅·布克钦成功地发现了托尔斯泰的一位通信人,她现在居住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托尔斯泰对协助他搜集关于彼得一世材料的出版家和历史学家伊斯托明讲了一个奇怪的、带点浪漫色彩的故事,说他的《安娜·卡列尼娜》的构思几乎是梦中产生的。托尔斯泰当真是在梦中呢,还是幻觉呢?——不得面知。他神思恍惚,忘记自已身在二月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忘记  相似文献   

11.
大文豪客死他乡有机会到了俄罗斯,莫斯科国家文化联合组织的官员金基斯给我讲到大文豪托尔斯泰临终的一段史实。由于和妻子索尼亚的不和,世界著名的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矛盾,于俄历1910年10月2日,在他82岁高龄的时候离开了家。...  相似文献   

12.
正列举俄国的作家,历来首先总是想到《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但是近几十年来,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对人物病态心理的描述,对人物灵魂的深掘和拷问,让许多批评家把他提到托尔斯泰的前面。陀思妥耶夫斯基怎么能达到这种无与伦比的艺术境地的呢?  相似文献   

13.
1903年11月,托尔斯泰写出了《论莎士比亚和戏居必的长篇论文,全面、系统地批驳了早已为人们认可接受的莎士比亚,使其“体无完肤”。用后来评论家的说法:“制造出文学批评史上一大公案”。那么,托尔斯泰是怎样批驳莎士比亚,他为何要批驳莎士比亚呢?  相似文献   

14.
尽管托尔斯泰后来的婚姻有过很大波折,但是,他的求爱和结婚,却仍然被隐含进了那几部享誉世界的长篇名著之中,化为伟人的永久记忆,成了千万读者歆慕和向往的动人篇章。求爱1856年,发表了小说《童年》、《少年》等,已经小有名气的托尔斯泰被提升为中尉,但是,军队生活不能满足他的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的外孙女达妮娅讲述这位伟大的俄国作家的弱点和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列夫·托尔斯泰在儒勒·凡尔纳赵秋长在世界文坛上,大概再也找不到一对像托尔斯泰和凡尔纳这样大相径庭、互为相左的作家了,一个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一个却是最大胆的幻想家。托尔斯泰和凡尔纳同生于1828年,两位历史老人都在各自篇幅浩瀚的巨著中不同程度地反映...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河附近的托尔斯泰街26号,是一座美丽的草木葳蕤的庭院,越过临街的雕有花纹的木围墙,可见一栋橘红色的两层楼的木板房。院门口镶着的一块小小的铭牌上刻着如下俄文:“列夫·托尔斯泰故居博物馆,作家1882至1902年在此居住。”  相似文献   

18.
薇拉·谢尔盖耶笑娜(1882—1975)是列·尼·托尔斯泰的女仆。她出生于雅斯纳雅·波良纳,并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因而有机会耳闻目睹托尔斯泰的工作和生活。这个回忆录由她口述,由苏联哲学科学院通讯院士尤·伊·巴拉兴于1974年3月20日纪录。  相似文献   

19.
列夫·托尔斯泰为儿童写的书是托尔斯泰教育观点的创造性的表现,是他对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长期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托尔其斤泰在他的教育文章中对儿童文学的语言考虑颇多。他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儿童读物的语言上,同时也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儿童文学问题,由于他对语言素有研究,几乎所有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在《论大众读物的语言》一文里,托尔斯泰对儿童文学提出了基本的要求:“一,语言要易懂,大众化,不有意滥用方言词语;二,内容要通俗,不抽象;三,不要一味追求教训人,而要寓教于趣味的形式之中。”  相似文献   

20.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作家。他一生中曾经与中国及中国文化发生一定的联系,他在这方面的某些看法和态度,由于受到他世界观的影响,因而不免片面和失之消极。但,他仍然是希望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和热切向往中国的。东方文化曾长时间吸引着托尔斯泰的注意力。1870年,他患着宗教苦闷时,就开始寻觅浏览东方宗教方面的书籍。不久,他搜集完成了《圣贤思想集》,其中包括着《圣经》、佛、中国的老子的言论。在亚洲各国中,托尔斯泰感到在思想上与他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