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科技快递     
《百科知识》2009,(24):9-10
为何只有人类会说话? 为什么人能说话而其生物学近亲黑猩猩却不能?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答案可能就在基因FOXP2上,这个基因的人类版本与黑猩猩版本仅有两点小小的不同,但却因此赋予人类独特的语言能力。FOXP2基因在人类语言功能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个基因会指导合成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又会与DNA(脱氧核糖核酸)结合,  相似文献   

2.
林森 《百科知识》2012,(1):23-26
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关,同时也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近年来,科学家们找到了人类大脑中第一个与语言能力有关的基因——FOXP2基因。这种基因不仅与语言还与人的认知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感觉到寒冷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生存之道。那么,为什么人能感觉到寒冷呢?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类基因与感觉有关,并试图在这类基因里寻找感知寒冷的基因,但收获不大。后来,科学家换了一种思路,他们通过研究基因突变,来找到缺少哪个基因会令生物对寒冷环境没有反应,那这个基因就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2006,(2):13-13
最新出版的美国《科举》杂志报道:研究浅色素班鱼的科学家已鉴别出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在人类肤色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决定人类毛发、皮肤和眼睛的颜色。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研究员发现,素班鱼基因组中存在一个决定鱼皮浅颜色的基因,这个基因上的单个氨基酸在改变色素沉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这种基因在序列上与班鱼基因极为相似。他们认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欧洲人皮肤颜色比较浅,也可能有助于找到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这种皮肤癌症。  相似文献   

5.
长寿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梦想,寻找长寿良方的步伐从未停止。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FOXO3A"的基因能够助人长寿,此前一个美国研究小组也发现,这种"长寿基因"在95岁以上、具有日本血统的美国人体内也普遍存在。科学家据此认为,这个在不同血统人身上存在的"长寿基因"应该就是人类关键的"长寿基因"。这个发现意味着  相似文献   

6.
德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要比迄今已认识到的还要近,因为昆虫有不少基因与人类相同。 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乌尔里希特希瑙日前指出,在7亿年前,昆虫已经拥有与人类完全相似的基因演变潜力。德国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2000年9月份,这所大学的科学家对一个7亿年前的淡水珊瑚虫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具有形成像今天脊椎动物某些器官类似的基因。 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脊椎动物,比如人类,与昆虫都拥有相同的形成肠道与肛门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美国基因研究专家埃里克·兰德最近在波士顿举行的“生物信息世界”会议上说,计算机科学家与生命科学家合作至关重要,基因学的发展依赖于生物信息技术的进步。目前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德海德研究中心负责人的兰德在大会演讲中指出,在过去的20至30年中,生物学已从一种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科学转向以信息为基础的科学。基因科学的成功将“大大依靠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联姻。”兰德说:“基因信息现在正推动着生物制药革命。破译人类基因组给我们带来了打开这个星球上最有价值的图书馆的钥匙,但我们现在阅读这些信息还处在非常初级的…  相似文献   

8.
"没有达尔文的演化论基础,所有的语言学研究数据,都不会有任何意义!"10月底11月初来到北京,应邀参加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和中文系举办的演化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语言学者和顶尖的大脑与基因研究科学家等齐聚一堂,探讨人类语言起源和演变的历程。我报告的是文字的阅读及书写在大脑里的神经运作回路和方式。呼应王士元教授的开幕宣言:"没有达尔文的演化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黑猩猩是与人类关系最近的“表亲”,但尽管两者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有98.7%存在相似,其行为与思维等特征却明显不同,这颇让人费解。一个欧美科学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揭示人类与黑猩猩在大脑基因活动模式上所存在的显著差异,为此找了部分答案。德国、美国和荷兰研究人员发现,形成黑猩猩与人类之间差别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基因或蛋白质结构本身,而更多体现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上。科学家们还发现,黑猩猩和人类在大脑基因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异,要大于两者身体其它部位。科学家们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数百万年…  相似文献   

10.
按照通常的思维,在进化链上离我们越远的生物,我们就认为它们越低等,它们的差别与人类也就越大。然而事实却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科学家最近发现,珊瑚虫这种低等的腔肠动物居然有11%的基因与人类相同。事实显然与此观点  相似文献   

11.
正说到返老还童,没有谁不心驰神往,这也是人类一代又一代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在某些动物身上,每天都在演绎着这个童话般的生命奇迹。这是演化史上一例令人困惑的"简化"现象:一种名叫道恩灯塔的水母,它们竟然颠倒了生命的周期,退化成一种单细胞生物!这意味着,演化并没有明确方向。科学家发现,正常情况下,道恩灯塔水母按出生、繁殖、死亡的顺序度过一生。但当它们在食物匮乏、生活拮据时,便会勒紧腰带、缩食瘦身,直至回到幼年固着的状态,再次成为吸附在海底其他生物上的水螅。此后,这些水螅会再次分化成无数的小水母,周而复始、生生不  相似文献   

12.
癌症,听到这个字眼,很多人都会背心发凉。这是因为我们更多地把癌症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确,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几大杀手之一,不仅人类受癌症的威胁,就是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也在劫难逃。科学家在珊瑚、鹦鹉等多种生物体内都发现过癌细胞,可是,你能想象得到吗,生活在史前的恐龙也得过癌症。这说明,癌症并不是现代明的产物,它可能是生物界最古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广闻博见     
科学家发现人脑中有一个基因决定着记忆力的好坏,若让该基因形态不同的人回忆过去的事,他们的成绩会差30个百分点,但这些人对语言等的记忆力却没什么差别。这个基因能产生脑神经生长所必需的物质“BDNF”。对此,科学家们推测,这些人之所以继承了该基因的这种对生存不利的形态,是因为他们在别的方面具有有利于生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科技快递     
人类Y染色体中有“新大陆”德国科学家发现,人类Y染色体上有一个区域一直被忽视,那里可能包含一些活跃的基因。这个区域位于Y染色体臂变窄处,也就是所说的着丝粒(两条染色体的交叉点)区域。该区域可能包含8个基因,但这个区域一直不为人注意。研究人员说,这些基因可能操控男性青少年的发育,它们还可能与睾丸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蚂蚁的世界     
人们对蚂蚁都不在意,因为它们太小了,而且又不碍事。但是,蚂蚁却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演化出来的最成功的生物之一。不!甚至连这个“之一”也可以不要,它们就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有人也许会问:难道蚂蚁比人类还要成功吗?这得看你如何去分析。当然,蚂蚁没有用上电视和计算机,它们也没有飞机、大炮、原子弹。但是,也许正因如此,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大约有1亿年了,人类却只有短短的几百万年。那么,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1亿年吗?这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地球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想在上面表演一番,新的生物不断地产生,旧的生物不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03,(14):50-50
美国科学家完成了人类Y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发现这个一向被认为脆弱的性染色体,自我保护能力比人们想象的更强。  相似文献   

17.
<正>择偶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维也纳兽医大学康拉德洛伦茨动物行为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重要证据,表明鸟类能通过气味选择伴侣。之前的研究表明,气味与一组特殊的基因相关联,这个基因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能帮助个体抵抗疾病。鸟类中的一些物种,已经能够避免选择MHC相似的同类做伴侣,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哺乳动物的嗅觉特别发达,而科学家一直认为鸟类缺乏这  相似文献   

18.
植物在整个生物界中是最基础的一类生物,它们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来源,装点并美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发现了植物的新用途,可以经过基因改造后用来反恐,发现那些隐蔽的炸弹。  相似文献   

19.
彭文 《百科知识》2005,(3X):30-31
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过去在猕猴体内发现的抗艾滋病基因与相应的人类基因只相差一个碱基对,理论上可以通过改造艾滋病患者的这个基因来对其进行治疗。去年,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猕猴体内一种名为Trim5α的基因,可以控制产生一种蛋白质,抵抗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多种逆转录病毒;人类的Trim5α基因也具有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人类所面临的食物安全、清洁能源、人口健康、环境优化和脱贫致富等自然与社会问题,都与生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说生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如科学家利用日本矮杆基因,育成了“奇迹”的墨西哥小麦,一举使这个粮食进口国成为出口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中国低脚乌尖水稻的矮杆基因,培育出了系列水稻品种,从而掀起了闻名世界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我国科学家利用海南岛野生稻的不育特性,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