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所引《红楼梦》文句,皆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之《红楼梦》。限于篇幅,只对《贾府示意图》择其要者加以说明。一、周长和面积。1)大观园的周长有“三里半”。第十六回里贾蓉说:“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省亲别院了。”“三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观园,为现代园林中“名著园”之首创,乃新北京十六景、首都八十年代十大建筑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建园始于一九八四年。时值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政策既行,弘扬民族文化之风乃张。于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拍摄《红楼梦》之议,宣武区政府当机立断,双方合作,在菜园街南口建大观园景点八处,以为拍片之用。其后,我区政府按总体规划,边建设边开放,至一九九一年建成景点四十余处,而大观园之全景皆备。工程历  相似文献   

3.
女有赵薇,男有李承鹏,皆以“大眼”闻名于世。“李大眼”,绰号虽不雅致,但李承鹏安然受之。电视剧《武林外传》中有一男角儿叫“李大嘴”,电视剧《乡村爱情》中有一女角儿叫“谢大脚”。“不论大脚、大嘴,还是大头,别人敢这么亲热地叫你,我觉得是他认同你。”李承鹏说。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将《抄捡大观园》中“春睡捧心之遗风”注释为:“指西施蹙眉捧心之美。这里讥讽女子的娇慵病弱。春睡,喻杨贵妃之醉态。遗风,即余风,前人遗留下来的风韵、风致。”笔者认为这一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观园,因而小说的基本情节也依托大观园,可以说,庭园建筑支撑起整个小说的结构大厦。“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贾元春《大观园》)在小说中,曹雪芹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别样美丽的清代园林。第十七、八回,通过贾政、元妃游览大观园,把园内景点尽收眼底,集中展示了大观园园林的艺术美。贾政等人游览大观园,首先见的是一座假山,这是典型的中国园林景观,正如贾政赞叹:“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假山的堆砌成为一障景,造成园中的曲…  相似文献   

6.
大观园究在何处?这是自有《红楼梦》以来就存在的一个红学问题。过去早就有人研究过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又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认真作了探讨。但至今结论尚不一致。笔者认为:大观园在曹雪芹的灵台之间,在《红楼梦》里,是艺术的综合。但曹雪芹写它的时候,一定有许多实际园林作为蓝本:其中主要的是北京西郊一带的皇家御园,尤其是圆明园。曹雪芹在书中为什么写它?脂批云:“大观园系玉兄写十二钗之太虚幻境,岂可草率。”又云:“大观园系十二钗栖止之所,然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而用元春之命以安诸艳,不见一丝扭捻。”脂砚斋以为作者是为写十二钗写它的。我们说只就《红楼梦》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程本《红楼梦》写到大观园“从东边一带……至西北”的一条边长是三里半。本文从大观园内建筑景点的具体描绘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出只有程本《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规模才是正确的,合理的,才是曹雪芹的原著。而脂评本随意缩小大观园的面积,是因为其炮制者没有读懂《红楼梦》。  相似文献   

8.
《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中刘姥姥以“闯入者”的身份来到大观园,察言观色、左右逢源。殊不知,她也成为大观园中人眼里的一道“风景”,在被审视中实现取悦他人的价值。这种“看与被看”视角的切换,使得刘姥姥与大观园及园中之人相互映照、彼此成就,留下一段令人唏嘘感叹的故事。本文从“看与被看”视角解读刘姥姥人物形象,引领学生管窥大观园中的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9.
对于《陈涉世家》中“与皆来会计事”一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北大中文系《古代汉语》、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都翻译为“一起来集会议事”。“皆”指“一起”,那么“与”是什么意思?对此,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略而不提,《古代汉语》认为“与’’迢‘举”,是全部的意思。对于此类注释,汪义华先生提出质疑。他认为“与皆来会计事”是“皆来与(之)会计事”的非常规词序省略句。窃以为将“与”看作介词是合理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之。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食蟹观钱仓水《红楼梦》第37—39回写了吃螃蟹,有始有终.有起有伏.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充满着欢乐,充满着情趣,并由此而显现了大观园人的食蟹观。食蟹为一种雅兴贾母等受湘云之邀吃螃星赏桂花,都说道:“倒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为什么大...  相似文献   

11.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列传》今之论者常常抓住传末这段话说:你看,太史公称宋玉们为“之徒”,可见他们不是些好东西;他们的文辞虽好,但人品低下,“终莫敢直谏”,一味用“从容”的言辞谀上,导致“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加之现代历史剧《屈原》,又假剧中人物之口骂了一声“宋玉,你这没有骨气的东西”,于是宋玉这位历史上鲜有生平记载的辞赋家几乎成了出卖爱国诗人的犹大。其实,这是让宋玉背上了黑锅,太史公的本意决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时代变了,时尚的春风也刮进了大观园。这不,一个小小的“美女指数”就把惜春和湘云搞得紧张兮兮的。这下,大观园里可热闹了:有人拼命减肥,也有人挖空心思想长胖。后来,这两路毫不相干的人马竟联合起来,成立了互助组,于是,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开始了……请看《幽默红楼》之《减肥增胖互助组》。  相似文献   

13.
“李贺诗集”卷二《感讽五首》之二诗有二句曰:“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我翻过古代许多版本的“李贺诗集”,此处“摇扬”二字之“扬”,皆作提手旁之“扬”,无作“木”旁之“杨”者,但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四库全书本《昌谷集》、清姚文燮注本《昌谷集》此处却作“垂杨”.“李贺诗集”卷四有《新夏歌》一首,篇末二句曰:“三月摇杨入河道,天浓地浓柳梳扫”,其中“摇杨”之“杨”,许多版本都作“木”旁之“杨”,但也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此处则作提手旁之“扬”.李贺诗这两处之“摇杨(扬)”,作“垂杨”和尚有作“摇漾”者暂不论.而以《感讽诗》作“摇扬”和《新夏歌》作“摇杨”者居多(如《协律钩玄》、光绪四年宏达堂开雕本的《李昌谷诗注》,也有《感讽诗》和《新夏歌》皆作“摇扬”者,(如吴汝纶评注本《李长吉诗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还有人认为这两处皆应作“摇杨”者(如今人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①)应以何者为长呢?虽一笔之差,却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含义迥别,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14.
84年第11期《世界知识画报》刊登了“社会信息化与微电子技术”一文,并选配一组精美彩照。笔者初看,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之感;再看,又有心旷神怡,令人向往之意;复看,则有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疑虑百结之情。彩照共七幅:①办公室自动化系统。文件的起草,定稿,分发,归档以及会议记录,复印,打印等都由计算机完成。②美国加州一位工作人员在离  相似文献   

15.
一天,女儿晃着一本书兴奋地对我说:“妈,同学借我一本《幽默红楼》,特有意思。”什么,红楼也能幽默?我随手翻了一下,只觉头晕:在大观园学校里,板儿成了歌星,湘云和惜春抢着做他的经纪人;探春为连任班长到处拉选票:黛玉的诗集出版了,书名叫《花季少女写真》……这都哪儿跟哪儿呀,简直是亵渎经典。想那《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乃是曹雪芹“批阅十载,  相似文献   

16.
我关注完美     
作文课上点评佳作,老师总喜欢说“近乎完美”。我们应该追求完美,但只有“完”才“美”,未完的东西就一定不美吗?《红楼梦》并非完满,曹雪芹只写到八十回。但就是这八十回,就已经为我们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的文学形象;就是这八十回,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就是这八十回,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起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成为永远灿烂夺目的一颗明珠。如果世事皆求“完”而后再论“美”,那么大观园里这个凄美的故事,是否因没有写完而不可称其为不朽的佳作呢?黄宾虹的《峨眉道中》,你或许看过。远处的群山只是一笔带过,留下的是…  相似文献   

17.
指南针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作文世界》陪伴你告别了猴年的365天,迎来了雄鸡高歌的新一年!愿新的一年中,《作文世界》继续陪伴着你成长,带给你更多的欢乐与收获!新年的“大观园”中,你可以认识各式各样的人物。有和学生们玩作一团、富有理想的年轻老师,有到处爱砍价的男孩,有男同学眼中的“天才同桌”,还有一位关心贫困学生、外严内慈的老师。“广角镜”中,你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各色东东。世界上“相似”的东西有多少?你同意“相似”使地球上的你不再孤单吗?你喜欢音乐吗?音乐能使人产生多么奇妙的想像呀!告别亲人,应该是痛苦的,可在有些角落,却…  相似文献   

18.
读书偶记     
一、释《种树郭橐驼传)的“皆争迎取养”句 “皆争迎取养”,是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句。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注云:“争相迎取驼于家而养之”,把“养”解释为养郭橐驼。当代选本对该句的注释莫不  相似文献   

19.
马端临(约1254—1323)所撰《文献通考》一书,是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典章制度的集大成之作。顾炎武评价说:“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按马端临,字贵与)《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为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少有舛漏,尚亦不免。”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第17回写贾政带领一批清客游览大观园。他命人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