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需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开放课堂,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开放性教学情境;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课堂质疑情境;要使学生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在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质疑技巧,主动发问,养成质疑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思维从疑问而始”,因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老师讲“问题”。学生背“问题”(答案)状况,就必须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善于提问,求疑解感。  相似文献   

3.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语文课堂上“硬塞知识”的现象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着,许多满堂提问的语文课实质上就是“硬塞知识”,许多的提问或者过于浅显,学生无需动脑;或者过于难、偏,学生无法动脑最终还是由老师代答。如何避免语文课上“硬塞知识”的现象,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陛,提高课堂提问效益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老师首先做好两个前提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顾春梅 《职教论坛》2002,(16):49-49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搭梯子”,引导学生自己爬。而提问就是“搭梯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一、提问的内容1.教过的内容。也是所谓的“旧知识”。通常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掌握的内容之间有一个界限,而让学生学习激活旧有知识,并将其向新知识迁移,使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因此需要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调整教学进度。提问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安排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也可以安排在学习新知识时,或者在复习时。2.课堂教学中没有教过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就是“新知识”。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转换提问”模式即是依据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一定情景活动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序性提问的教学模式。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个体积极因素,从而构建一个相互监督、全方位合作的运行体系。从操作过程来看,“转换提问”模式仅占用一节课的前8到10分钟,提问内容限于上节课所学知识,先由老师提问学生个体,学生个体达到提问要求后,则由该学生在讲台上提问其余任何一位学生,依此类推,然后再由老师小结并向新课过渡。该模式的第一阶段为老师提问学生。老师主要通过提问学生,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堂中,需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开放课堂,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开放性教学情境;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课堂质疑情境。要排除心理障碍,使学生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质疑技巧,主动发问;养成质疑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苏娅 《中学文科》2007,(2):17-1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师生关系发生了转换:“教师成为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导演”,学生则是主动提问并在教师引导下寻求解决方法的“演员”,即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与这相适应的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问策略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策略。  相似文献   

8.
有缘在“千课万人”活动中欣赏蒋军晶《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教学艺术,真是一种享受,尤其是他的提问艺术,让人敬佩。蒋老师针对课文中难理解的地方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运用精当的提问,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并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是由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质疑情境,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养学生质疑意识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学生,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提问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的提问。  相似文献   

11.
陈琼雯 《职教论坛》2001,(12):57-57
自质疑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问题,即“自问”,提问主体和提出问题都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学生由原来单一“答问”的任务变为“问”与“答”的双重任务,从而完善了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态转入主动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质疑能力呢?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发展学生的自我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型”人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2、坚持平等性原则。教师…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好的课堂提问能有效调控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效率。提问是由老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给出答案,然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评价。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由老师或者学生进行讨论回答。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提问教学法,古已有之。过去叫“问答法”,或者叫“谈话法”,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应付。现代的提问教学法,与传统的问答法有本质的区别。现代提问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老师,或者学生之间互问,形成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争议处""自相矛盾处""课文题目处"等方面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前者是提问,后者是激“问”。激“问”也常常需要先用提问的方式去激活思维。因此,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说是调动和引导学生思维的“抓手”。课堂上的情况告诉我们,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的时候。提问算不上什么全新的教学手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被视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现代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将老师、学生、教材知识较好地联系起来,促进师生对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奖获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是学问,就是要学会怎么样问,就是学会善于思考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人才的社会,新世纪的建设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才智,提出问题的胆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要系统训练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疑、敢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年级越高,提问的能力似乎越低。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即使在学习中不懂的问题或一知半解的问题也不愿意向老师或同学提问。为什么呢?长期以来,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习惯于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学会提问是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然而,目前在课堂上仍然存在“教师问得多,学生几乎没有问题可问”的现象。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上海市静安区西康路第三小学于2005年承担了上海市规划课题《“小学生学会提问”成果的推广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C05016,课题组组长毕宏玲,主要研究人员有陆少明、施黎莺、任月珍、孟忠勤、陈玉洁、梁曾平等)。试图从学科、年级等方面探索、研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下面的一组文章就是该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现代教学论,都把课堂提问(包括口头提问、书面设问和自学思考提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一、常用的几种课堂提问 1.引趣激疑性提问。这类问题一般是在学习新课的开始或者教学内容的转换时提出,一般不要求学生马上回答。它具有激疑性,以便能够使学生产生惊奇或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可以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任意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很快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就会感到惊奇,很想知道老师用什  相似文献   

20.
一.进行课堂的瞬间记忆训练 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指:“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在人脑中的储存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在人脑中储存的时间短,但在记忆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因此、在教学新单词的过程中,首先要先向学生宣布要记忆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新单词时,耍求学生在三分钟内熟记所学的单词,然后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看哪个组的学生记住的单词既多又准确,也可以通过个别提问的方式由老师读单词,学生口头拼写或者一个同学说汉语词意,另一个同学读出单词,或者找一个同学读出单词,另一个学生说出汉语意思,也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来完成。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