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3.
贾良玉 《学语文》2006,(4):15-15
20世纪后期,老北京城以多胡同四合院而闻名遐迩.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首部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胡同的消失成为大势所趋。为了留下往日城市的旧影。摄影工作者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为我们摄下了一组组珍贵的图片。《胡同文化》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应邀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  相似文献   

4.
吴闿生《诗义会通》中的“旧评”篇幅颇大,考其源,70%旧评直接转录自吴汝纶《诗经点勘》,二吴书中旧评的来源又可追溯至明代戴君恩《读风臆评》等《诗经》学著作,其在旧评的选取过程中未脱“桐城派风范”。旧评与再评、新评共同建构《诗义会通》的评点系统,展现出吴闿生重“奇”“雄健”“言外之意”等审美倾向。《诗义会通》评点以文学为内核、以经学为衣裳,体现其于民国这一特殊时代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吆喝声声     
作家萧乾的《吆喝》一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旧北京城胡同里的吆喝声,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激起了我对旧北京城各色美食的无限向往,也勾起丫我对家乡小巷里的吆喝声的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中的内容与旧《大纲》有一处明显的不同,这就是新《大纲》中规定背诵的篇目是旧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的3.5倍。背诵篇目的成倍增加,为语文教师增加了一项不容忽视的教学任务——背诵教学。怎样较好地完成这项教学任务呢?只靠学生简单地死记硬背显然是不行的,教师必须指导得法,教给学生有效的背诵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3课《风》这篇课文,“节选自老舍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第五章”(教参P83).“这篇课文写的是解放前北京春天的风”(课后习题1),“展示了旧北京破落衰败的景象”(教参P81).  相似文献   

8.
《邶风》、《鄘风》和《卫风》三地风诗在《诗经》中被分为三个部分,在名称上被分别冠以单独的称谓,但是实际上都是写卫国之事.邶、鄘、卫三地地处中原,其地理位置无论古今都十分重要,考察这三地的风诗犹如商周社会的一面镜子,从不同侧面让我们了解了中原地区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和文明程度,因而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华  王锐 《现代语文》2007,(11):123-123
《豳风》是《诗经·国风》中最早的诗,共七首,均产生于西周。《东山》是《豳风》中周公东征时期写的诗歌,属《诗经》中的征役诗。有人认为诗的作者就是参加这次东征的士兵。这首诗意蕴丰厚,笔法摇曳,堪称《国风》中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陈寿《益部耆旧传》,是在东汉以来形成的“清议”之风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撰写而成的.陈寿不满意前人所作,故有这部“经远”之作.他出身士族,又职居中正,虽厌恶“清议”弊俗,却不可能完全否定“清议”本身的作用.此书大约亡于唐代,但影响颇大,其佚文散见于唐宋类书及注书征引,有待搜辑.由于陈寿是一个优秀的史学家,故《益部耆旧传》之作,既含有他的爱憎理想,也体现了他的史德和文学才能,如果结合《华阳国志》、《三国志》、《后汉书》等书进行研究,《益部耆旧传》在我国史学尤其是方志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则更清楚了.  相似文献   

11.
刘波 《历史学习》2001,(12):27-27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新教材在讲述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时,比之旧教材增添了“准许华工出国”一条。言下之意。清政府在这之前是不允许华工出国的。那么,历史的事实究竟如何呢?本对此略作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精神的食粮、快乐的殿堂! 我爱书籍,尤其是一些中外名著。走近《水浒传》,我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走近《西游记》,我领略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走近《骆驼祥子》,我了解到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走近《名人传》,我明白了顽强奋斗的人生真谛;走近……  相似文献   

13.
《新史学》与《三十自述》传递出梁启超在1902年关于学术、政治与天职的思考。作为一位从旧史学阵营中走出来的新史家,梁启超具备了从内部攻击旧史学的动机与能力。《新史学》随处可见对旧史家、旧史书与旧史学的指责,表现出誓与旧史决裂的心意。但《新史学》的撰写意图不是单一的,或者说梁启超凭借此文不止要在史学上有一番大作为。《新史学》还是一篇“谤书”,梁启超口诛笔伐的是包括清廷在内的历代专制君王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旧的政治文化观念。1902年,梁启超激烈批判旧史学,非议帝王政治,其中有理想、有行动,但相较而言,这些都是形而下之“器”。驱使他发出这些言论并不断付诸实践的,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国民责任,或曰天职,这才是他平生所怀抱的“道”。1902年之后,梁启超的大部分时光都在“笔舌生涯”中踽踽独行。尽管梁启超手中之器屡变,心中之道却始终不改。这是梁启超留给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和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东汉时期,许慎、高诱先后为《淮南鸿烈》作注。但至迟在宋代,二注已难见完帙且彼此相溷。有清一代,考据之风影响所及,治《鸿烈》者指不胜屈。刘文典的《淮南鸿烈焦解》钩沉抉隐,绳贯珠联,汇集了清代以来有关《鸿烈》校释文字;系统而完整地爬梳了《太平御览》、《文选》注等几部巨著,以征异文,辑旧注,更加以校订考释。较之于庄逵吉、王念孙、陶方琦、愈樾诸家,《集解》的校对功夫尤著。  相似文献   

15.
郭尚民 《山东教育》2014,(Z6):80-81
导入师:人们在形容文学艺术历史悠久的时候,往往喜欢用“源远流长”这个词?那么,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呢?一般认为,其中之一是《诗经》。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下注释1中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随后,请几位同学回答几个相关知识。(找同学读,并提问对《诗经》的评价、《诗经》反映的时代、《诗经》的内容等几个问题,学生回答。)初读感知师:相信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请你根据初读的印象,判断一下《氓》应该属于诗经的哪一部分?理由是什么?生:属于“风”。“风”是地方民歌,  相似文献   

16.
储晖  张永生 《教育》2009,(10):33-34
北京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北口站的墙壁上,《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启蒙读物以书法作品的形式被刻写在了艺术陶瓷上。来往匆匆的人们无形中都会放慢脚步瞟上一眼,等车的人则干脆驻足于此,饶有兴趣地看着这面别具特色的墙壁,更有人情不自禁地诵读出声。在这个被人们称为北京最富文化底蕴的地铁站里,透过一面墙,人们与国学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7.
关于《豳风·七月》的作者身份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分析旧说被质疑之处,结合《七月》中描述的各种物候、农业生产情况及上层贵族祭祀、宴饮的场面,可知作者熟悉两个阶层成员的生活,加之古有采诗、献诗制度,献诗的为公卿至列士阶层,且西周教育制度是"学在官府",《七月》既是一篇颇具文学艺术特色的诗歌,没有一定文艺素养的人是创作不出来的,可知作者身处贵族阶级,并接受过文化教育,综合这些条件可推测,《豳风·七月》的作者很有可能是官职不高的士这一阶层的农官。  相似文献   

18.
学习鲁迅不能不学习《呐喊·自序》(下简称《自序》)。《自序》是横亘在鲁迅作品面前的一道槛,不能越过。遗憾的是,众多版本的教材都删去了这篇课文,仅在北京版选修教材中留存。一九二二年底,在北京的旧寓里,鲁迅编完了自己第一部小说,追述了自己走上文学创作的历程,在痛苦和寂寞中进行了严肃而冷静的反思,写下了这篇具有总结性的自序。  相似文献   

19.
《风》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的第一篇课文,在讲读时,首先让学生看《读写例话》的题日——观察要细致,并指出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求让学生注意这篇课文哪些地方观察得很细致,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旧北京的春风、刮风时、没风时。在讲读教学时叫学生回答出本文的线索,教师板书。板书时,有意把“旧”漏掉。在学习第一段,当讲到“那年月,人们只知道砍树。不晓得栽树,慢慢地山成了秃山,地成了光地”时。说明旧北京的衰败破落。教师再提问,让学生找出老师“疏忽”了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加上“旧”字。适时地讲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北京,是繁华的大都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改编的基础和依据 参照苏教版小学《科学》四上《空气中有什么》和旧人教版《自然》五上《二氧化碳》两课的相关内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这两课虽涉及二氧化碳,但只是以讲解的形式一带而过,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教材不光对二氧化碳有较深入的研究,还在研究中带出一般气体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