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斯的自传《父与子》是英国传记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派传记。高斯在这部自传中一反隐晦和溢美的维多利亚时代传记文风,围绕父子之争,建构了一个偏执、狭隘的父亲形象,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父权至上的伦理观。《父与子》在传记艺术层面融入现代小说的写作手法,改变了传统传记的书写规范。作为英国"新传记"的前奏,《父与子》开启了现代派文学"杀父"的反传统之风。文章拟从伦理学、文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揭示《父与子》的杀父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20世纪上半叶英国传记的发展轨迹,将整个20世纪可分为4个阶段,上半叶两个阶段,下半叶两阶段。上半叶传记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反传统,重实验,注重传记作家的主体性。亚传记从自省式发展到回忆录和自我辩解式。小说理论催生了传记理论的发达,导致传记文学化。这一时期重要的传记现象是"新传记"。  相似文献   

3.
白银时代的罗马古典传记在英国的译介影响了英国传记的发展进程,它促使英国本土传记在人物形象塑造中重视对人物性格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并探究历史事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推动传记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为18世纪开始的传记繁荣奠定了基础,但也导致传记成为道德教化的载体,极大削弱了其客观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英国小说诞生之初至今传记传统从未中断。现实主义时期的小说关注"真相",即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再现";现代小说批判"再现"外部的写作方式,艺术地阐释"内心真实";后现代小说解构传记写实假象,消解了传记与小说的界限,追求"艺术真实"。"自我"是传记的核心内容,传记是体现"自我"的最直接的文学形式。英国小说将传记传统刻入其基因之中,以不同的写作技巧,关注并深入讨论自我问题,借助英国小说的传记传统可勾勒出不同历史语境下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传记文学的第一生命和永恒追求,而传记材料的真实是传记真实的首要基础和基本条件。传记材料的来源有多方面,既有官方的书面文献,也有传记作者的实地考察,因而对传记材料的搜集应做到广收博采、汇集比观。对所搜集到的材料,也要以"传疑"、"择雅"、"离古文者近"等多种标准加以考证甄别。对传记材料的使用,则应在大量使用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恰当地使用"奇"材。只有对传记材料的搜集、考证、使用都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确保传记创作的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6.
在17世纪的英国传记中,托马斯·富勒的立传原则具有开创性.他对传记发展的重要贡献是在传记理论中提出传记应当注重娱乐性,并在人物描写中通过多样性和个性实现趣味性,因此推动了英国传记从历史和宗教领域独立出来.当然,富勒的传记依然无法摆脱为宣教和道德教化目的服务的传统,因此他的娱乐功能常常服务于道德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杨晶 《考试周刊》2010,(30):52-53
一、对新具象主义绘画的了解认识 在当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艺术全球化危机呼声高涨的情形下,各国都提出绘画艺术要"民族化"、"区域化",以此来"全球化"。这就不得不迫使艺术家们在传统上找契合点,上世纪80年代后西方所谓“新绘画”发展迅速,如意大利的超前卫绘画;德国的新表现主义绘画、新野兽绘画;法国的新自由形象绘画;英国的新精神绘画;美国的新意象、新浪潮、新象征,新具象、新表现,涂鸦艺术、庞克艺术、叙事显象、图案与装饰、具象表现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8.
张峰 《考试周刊》2010,(26):41-43
马肖是西方"新艺术"时期的大师,他的音乐创作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得不到其该有的艺术地位。本文试图从马肖的生平,音乐创作特点,与"新艺术"的关系,以及对后世作曲家的影响等方面着手,使读者对这位法国"新艺术"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有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罗杰·诺斯是英国18世纪传记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他在自己的《诺斯兄弟传》中践行着传记写作坚定而独特的思想;他依凭丰富的资料信息和卓尔不群的传记写作标准,完成了英国18世纪最具影响的传记作品之一——《诺斯兄弟传》。他的故事因来自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老练总结而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10.
现代和后现代文学对传记的真实性原则提出质疑和进行颠覆。大众文化的流行致使一些传记家忽略了这些原则;文学批评中"自传死亡"、"传记死亡"之类的说法从理论上对传记文学进行了消解;图像和影视成为传记的载体,以其特有的形式和价值标准在淡化传记的真实性诉求。面对这类挑战和危机,传记家应当坚守原则并抵抗商业大潮的侵袭和浮躁的社会心态,同时又与时俱进,进行方法的革新。鉴于传记对国民教育的重大意义,社会对传记写作应当给予更多扶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