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回想女儿的成长经历,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这天赋就像星星微弱的光芒一样,容易被人视而不见,或像丑小鸭一样,我们还不能把它和未来的“白天鹅”联系起来。我们疏忽的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希望,对孩子而言,也许正是这一小小的疏忽,而影响了孩子一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2004年,我的女儿以622的高分被南开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录取,邻居、同事们都夸我教女有方,希望我传授些经验。说来惭愧,我这个做父亲的平时很少管孩子,如果说对孩子有什么帮助的话,我想只有一条:尊重孩子的兴趣并加以适当引导,为孩子的成长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3.
正栴栴是我女儿的小名,4岁的小姑娘给我们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惊奇。对于女儿,我最大的愿望是健康快乐地成长!和所有的妈妈一样,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我有太多的困惑,甚至不知所措,为此我常常游走于网络世界汲取妈妈们的经验,现正努力地做一个60分妈妈。我在一本杂志中看到:60分父母既懂得自己的责任,给予孩子必要的关爱与支持,又懂得给自己和孩子"留有余地";60分的父母知道"笑"当然好,"哭"也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60分父  相似文献   

4.
我以前看过一些国外专家写的有关家教方面的书,书中提倡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作主。我觉得这样的观念很好,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很多事情让他自己来做决定。现在孩子已经6岁,我却发现他越来越固执了,特别会强调理由。明明是不合理的事情,也会被他说得头头是道,我有时都很难说服他。再加上有爷爷奶奶在一旁帮着他,他就更固执了。请问我该怎么把握好“让孩子自己作主”这个度呢?北京崔毅江答: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做主的观念之所以很好,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归根结底就是由无数选择组成的。孩子从小学习选择,从小事开始学…  相似文献   

5.
怀孕时,我就听过“勤劳妈妈懒女儿”的说法。当时就想,如果自己做个懒妈,能否培养出勤快的孩子呢。于是,女儿很小时,便有了许多动手的机会。而我也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着做“懒”妈的快乐。其实,做“懒”妈真不容易,要努力做到三“放”。  相似文献   

6.
为人父母之初,曾在一本书中读到,孩子到了初中阶段,是成长中问题多发的年龄段。当我女儿一进入初中,我便时刻提高着警惕,谨防孩子走上邪路。起初,我以为要把握住孩子的心理活动状况,就得从探查她的隐私入手。于是,每当有外来电话或信件来时,我都设法偷听(看),以便及时发现孩子心中的秘密。正当我为自己的“家教精明”和“方法精妙”而窃窃自喜时,有一天,女儿班主任老师一个电话将我“请”到学校,班主任怀疑我女儿有早恋现象,虽然我不太相信,但回家后我与妻还是要求女儿从实招来,倔强的女儿一口咬定她根本没有与男同学谈恋爱。我见女儿如此不…  相似文献   

7.
蔡英英 《教育导刊》2009,(10):50-50
《全球幼儿教育大纲》提出:“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在一个尊重他们的环境里成长,这种环境还必须是安全的,对儿童间的差异性是宽容的。儿童有自己的需要、权利和内在价值,而这些都应该被认可和支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把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这种尊重包含着对儿童的自主选择、自我表达以及个人生活空间和时间的尊重,即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尊重中体会到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8.
一位韩国心理医生提出“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我不禁拍手叫好。我欣赏她那句深刻的话——“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懂得等待的智慧。”这对望子快成龙、望女速成凤的我们乃至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良好的忠告。“慢速培养”并不意味着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对他们的成长漠然置之。相反,它需要我们具备等待的智慧,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细致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去除欲念汹汹的浮躁和功利,多一些理智和冷静。事实上,许多人却陷入急功近利的怪圈,失去了等待的执著与韧性。许多…  相似文献   

9.
享耳 《家长》2012,(Z1):51-52
错误和失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应将它们看做是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切不可听到"请家长"几个字便感到不舒服。朋友打电话跟我说:"我女儿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坐不住,总爱摆弄小玩意儿,搞小动作,常挨老师批评不说,我们还经常被老师  相似文献   

10.
老师:您好! 我女儿今年13岁,很不好沟通,鼓励她的话被认为是违心的话,批评的话则被认为伤她自尊.我现在对她真是束手无策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家长:您好! 在孩子青春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很多家长由于不擅长沟通,经常与孩子发生冲突. 在与孩子沟通时,建议家长不要掩饰自己的真实心态,但要尊重孩子,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举个例子,当女儿做了一些让您很生气的事情时,您可以对孩子说:"虽然我很生气,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有原因,能不能跟我说说?"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也有机会了解事情的真相.否则,极有可能会因为我们的片面看法"伤害"了孩子.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中学生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在我遭遇挫折,情绪低落时,我渴望你们的关怀和鼓励;在我满怀憧憬、把握成功时,我需要你们的赞赏和肯定;在我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请你们尊重我的选择,呵护我的自尊,给我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这位中学生的心声给我们忙忙碌碌的父母们带来了思考:如何在应对  相似文献   

12.
家教文萃     
好父母应遵循的十大原则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帮助,其中应遵守十大原则——平等。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争辩一下,否则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感情交流。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需要精神、情感。情感交流要从出生就…  相似文献   

13.
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得到赏识。我们必须真正从讲台上走下来,尊重孩子的意愿,满足孩子的需要,满足他们需要被尊重的心理和渴望成功的梦想。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孩子的差异性、独紫性、自主性,从而耐心地倾听,由衷地赞赏,热忱地鼓励,让孩子在向往中学习,在学习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4.
王晓芬 《幼儿教育》2008,(11):36-36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以自己的思考和方式处理着身边的事情。在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和孩子不免有矛盾、冲突,而有时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没有读懂孩子。  相似文献   

15.
王晓芬 《幼儿教育》2008,(12):35-35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以自己的思考和方式处理着身边的事情。在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和孩子不免有矛盾、冲突,而有时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没有读懂孩子。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 ,我家安装灯管 ,我那4岁的女儿很好奇 ,形影不离地前后跟着电工转 ,等灯管装完了。我女儿蹬蹬地跑来 ,气喘吁吁地向我喊 :“我发现!我发现了!”我问 :“发现什么了?”“我发现那灯管一打着两头先亮 ,中间儿后亮。”面对孩子的那股认真劲儿 ,我当时鼓励了女儿的“发现”并向她讲明了道理。她懂事地一个劲地点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发现” ,都是通过他自己的细心观…  相似文献   

17.
情绪和情感是人类重要的心理活动形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家长,要注重家庭中孩子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一、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孩子的情感需要满足的缺失或不当的现象。请看下面一组镜头:镜头一:一名母亲正在指导女儿拼图,孩子试了好几次都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母亲一边指导,一边对孩子说:“你再拼不好妈妈不喜欢你了!”女儿的眼中含着泪花……不难看出,这位母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她给了孩子情感上的压力,做女儿的不免要想:妈妈是因为我的聪明能干才喜欢我的。这位母亲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虽然没…  相似文献   

18.
Q余姚读者新宇来电问“:我的孩子做事只想着自己,不管别人。我们知道这不好,可是,怎样帮助孩子改正这个缺点呢?”A主持:一些独生子女不习惯关心他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来看看,杭州市文三街小学的部分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帮助别人的吧。观点1让孩子体验到助人的快乐。我的女儿佳佳在我教的班级里学习。刚入学时,我让她做什么,她动不动就说“:我不会。”而另一个女学生云云热爱劳动,做事认真。为了帮助女儿,在值日时,我故意把云云和她编在同一组,任务是擦瓷砖,为云云提供关心和帮助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当孩子学走路时,父母总有这样的体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只要不伤到哪儿,摔几个跟头对孩子学走路有好处.摔跟头是孩子成长的经历,也是一种成长的需求,只有满足这种需求,孩子就可以从过程中得到经验,有效地锻炼平衡能力,从而更快地学会走路.其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应让学生“自己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本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多年,一直在追求和摸索信息技术理想化课堂,下面谈一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0.
转眼女儿六周岁了,回想女儿的成长过程,我的感受是: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好教材。家长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日积月累。在孩子牙牙学语时,我就爱抱着吉他对着她又弹又唱,有时还随口编进自己的感受和着琴声唱。几年下来,发现女儿的乐感特别强,她刚能摇摇晃晃走路的时候就会和着音乐跳舞。在商场门口、音像店里、音乐喷泉旁,一听到音乐,女儿就会翩翩起舞,引得路人驻足观看。一首歌听过几遍后,她就能唱出主旋律。记得女儿两周岁时,就能自己编词了,如套用“生日快乐”的曲子,编进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我要我要,长鼻王……”套用“小星星”的曲子,编进了:“小白兔跳起来……”她倒也很能自娱自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