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山海关附近的孟姜女庙,写着一幅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联究竟怎样读法?目前见诸报刊的是:海水朝(潮),朝朝朝(潮),朝朝(潮)朝落;浮云长(涨),长长长(涨),长长(涨)长消。  相似文献   

2.
提起长联,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昆明大观楼上孙髯的一副名联,如瀑布高悬,江河直泻,洋洋洒洒,气良非凡。本文仅就长联之“长”,进行探讨。长联一词,可能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该书第五十三回说: ……上面悬一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特晋爵太傅前翰林掌院事王希献书”,两旁  相似文献   

3.
《教师博览》1994年第10期刊载的《天下第一长联》说:饮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号长联’在昆明西郊约五里外的滇池畔的大观楼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观楼长联。该联长180字,确是一副长联。但现在把它说成“天下第一号长联”就不对了。  相似文献   

4.
秋诉     
浮萍伶仃地漂来漂去,石头上噙满古老的泪光,在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蛊惑下相映成辉。走出远古悲秋的沉重的呻吟,做着还没醒来的梦,迷惘的双眸里多了几分冷静与思索。秋是一幅用自然的哲论点缀而成的巨幅画卷,牵扯着我的心灵,引导我不得不去尝试撩开秋那层含蓄的面纱,去追求与感悟……我痴痴地爱着秋天,然而连理由还没有琢磨清楚,只知道那些被人看得有些萧瑟了的秋风秋雨能邂逅我纵横思维的感悟——那便是永不认输,奋力向上地攀登!攀登!——题记提起秋天,就不得不先说一说落叶……落叶是秋天的使者,无怪乎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但叶落向来…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旧居的一幅长联岳林才编者按楹联,是中国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又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或称之为教育艺术。邓小平旧居这付长联,就是楹联的典型。现抄发如下,供大家作为研究教育艺术的范例。伟人虽逝,万古留芳。前往小平旧居瞻仰的人们,有的争购伟人画像、书籍...  相似文献   

6.
书画作品的幅式,也叫“品式”,是根据作者的创作形式和书画用途来确定的。中国书画幅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堂幅:又称“中堂”,是书画作品中尺幅较大的作品,既宽又长,张挂于堂屋正中,故称“中堂”,在其两边常配以纵式或横式对联。不过,现代居室均大楼套房,不同于以前,没有了堂屋中的条案、八仙桌等陈设,中堂也逐渐失去了实用性。条幅:又称“立轴”、“直幅”、“竖条”、“竖幅条屏”,条幅宽度不如堂幅,宽度较窄,是一种长条形的常用的独幅作品幅式。有一种特别窄长,形如古琴的称之为“琴条”,今不多见。屏条:又称“屏”、“条屏”、“屏联”,是…  相似文献   

7.
<正><国宝档案>千里江山图属性:宫廷绘画时期:北宋作者:王希孟规格:宽51.5cm/长1191.5cm藏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记得,那是北宋末年的中原,我就出生在这片偌大的,却带有伤痕的土地上。我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脆弱且跌宕。但我还是想告诉你们我年轻时候的故事。我是一幅画,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幅名画,没有人不曾听说过《千里江山图》的名字。那段年轻时候的记忆伴随着年月流逝,越  相似文献   

8.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之一是得到尊重和赏识。人生是一次远征、一次攀登,支撑着人们去远征和攀登的精神支柱就是必胜的信心,而这必胜的信心来源于有效的夸奖和适时的鼓励。赏识教育正是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一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要想实现成功的教育,就必须寻求实施赏识教育的最佳途径,因人施教,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一)教师博大的爱心是赏识教育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生无论是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人生的每个不同的时期都能够用音乐生动的表示。音乐能够强烈、明确的表达人们内心世界,音乐能够影响和激励着人们在精神与灵魂的阶梯上不断攀登。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谈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本文就对试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后的人生感悟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陶西平 《山东教育》2004,(28):63-63
前些日子,我参观一所名校。在校园的墙上,在走廊的两侧,悬挂着一幅幅精美的学生绘画作品,这些绘画展示着孩子们的才华,也体现着校园浓浓的文化氛围。在深感兴奋的同时,我想起大约20年前的一件往事,并由此产生了许多联  相似文献   

11.
巧对谜联一年元宵灯节,乾隆皇帝雅兴大发,同大臣们一道,来到翰林院文华殿猜灯谜。步至中厅,只见一只大灯上写着一幅谜联。  相似文献   

12.
智趣语文园     
一、汉字跳舞暗藏成语人们都说汉字是一幅画,看了下面的字组画,你一定会赞成这个说法。下图中的两个主人公的舞姿是多么优美啊!里面还暗藏着成语呢!我们学习可  相似文献   

13.
千古名赋《滕王阁序》因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垂不朽矣”,千百年来,此联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王勃在描写登楼远眺之景时,选择了“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人们正是在“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得到最清楚的理解”(莱辛《拉奥孔》)处进行赏析,认为它描绘了一幅优美之景。笔者认为,此联强大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抒发了真挚的感情,使读者如同看到了诗人自身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儿童是怎样学数学的》一书中有一个故事,题目暂且叫《金鱼脑中的奶牛形象》,大意是:一只蝌蚪与一条金鱼一起生活在金鱼缸里,成了好朋友。蝌蚪长大后成了青蛙,跳出金鱼缸去周游世界。有一天他回来看望金鱼,金鱼问:“你在外面见到些什么?”青蛙说:“有一种动物叫奶牛。”金鱼很好奇,继续追问,青蛙就向它描绘“:这种动物有四条腿,头上长着角,身上有白色的花纹,还长着一条尾巴。”这时金鱼的头脑中肯定会出现一种动物的形象,那么大家设想一下,金鱼与青蛙脑中浮现的会是同一种形象吗?当然不是,在金鱼脑中出现的是这样的形象:这个故事让我们联…  相似文献   

15.
叶公好龙?     
孩提上学念书,有一篇课文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课文讲的是叶公好龙的故事。记得书上还画着两幅画:一幅是这位好龙之士的居室里到处画满了龙的图形,另一幅上是当龙真的造访时,他却吓得抱头鼠窜的可笑样子。寓言故事之所以经典,大概就是它能道出一些社会万象。近日浏览被媒体热炒的复旦、上海交大两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是个制联高手,一生撰联甚多。在浙江“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就流传着一个郭老征联的传说。1962年10月某天,郭老偕夫人于立群及秘书等攀登佛顶山。沿途一面赏景,一面谈笑,兴致正浓,郭老突然提出请大家来对对子,大家欣然赞同。郭老吟道:“佛顶山顶佛”,这可把众人难住了,因为这上联是回文句,即头尾回环,顺读倒读都相同,并且是即景而成,要对上谈何容易。当下大家冥思苦想,试对下联,终因未有工巧之句而作罢。郭老一行游罢普陀回宁波,又游览了著名的“天一阁”。见门口匾额“天一阁”三字,一随行人员兴奋地叫道:“用‘天一阁一天’相对,不是…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不把它吃了,我们就把你交给蔡美儿领养。2011年伊始,香港《南华早报》英文版刊载的一幅漫画格外引人注目:画中的一家人——父亲、母亲和眉头紧锁的小男孩——围坐在厨房里。在小男孩面前的餐桌上摆着的是一份还没有动过的早餐。一旁的父亲眼见儿子迟迟没有任何动作,便声色俱厉地发出了以上的警告。而就在父亲的最后通牒发出以后,小男孩似乎很害怕。就是这样一幅生动有趣的漫画,背后却代表着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异常激烈的大辩论,人们对此反应不一。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六年高考作文题给考生提供了两幅漫画:一幅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展示的是一只截去拇指、多出枝指的右手的画面。另一幅题为《截错了》,其内容是:在手术室里,病床躺着一个截去右腿的病人,他张着大嘴、指着畸形的左腿,似乎在嚎哭、喊叫,他手里还拿着“左腿截肢”的手术通知单呢;手术室门口站着两位医务人员,一个在擦手,一个在做记录——这说明手术刚刚结束。试题大作文要求考生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  相似文献   

19.
一位父亲自儿子两岁起就逼儿子学艺,而且还得意地炫耀其教子经验:我规定他每天必须干什么,不准干什么。如果孩子不听话,我就狠狠地揍他。这样,儿子长到10岁时,父亲的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儿子不仅弹得一手好琴,还略通书画。一次,儿子的一幅画着许多自由飞翔的小鸟的图画,在当地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父亲洋洋得意地说:“我感到很荣耀,10年的工夫没有白费。”可是有一天,父亲突然看见儿子的一幅画,画上一只乖巧的小羊在弹琴,一个大灰狼龇牙咧嘴地站在琴旁边,说:“你得一直弹我爱听的曲子,不然,我就吃掉你!”父亲恍然大悟———乖巧的小羊,还…  相似文献   

20.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单幅图,以《王奶奶回来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记叙文。观察单幅图写作比观察多幅图难度大。图上画着:雪后的田野、关锁着的茅草屋、门楹横联写着“光荣人家”、门前放着一筐木柴、苇絮靴、蛋糕,一张纸条上写着:“请王奶奶收下少先队员”,一个小朋友隐藏到屋角,喊“王奶奶回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