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住房制度改革已进行十多年了。住房制度改革实行的是属地政策,各地在制定房改政策时有很大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房的实际情况与房改推行之初相比之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随着现行的房改政策调整,多渠道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条件是今后房改及房管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职工住房改善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供给商品化、管理物业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房改工作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就现阶段来说,在杭高校教职工住房改善应从以下几方面工作抓紧做好:1.高校房改要与地方政策同步。一般高校的房改都执行属地政策。这样可避免独家搞房改,单兵独进,减少各种阻力,教职工容易接受。如在杭高校大多是省、市属单位,执行的是杭州市的房改政策,各学校之间既有它的共性,又有它的特性,但高校房改工作必须与杭州市房改政策同步。为此,在杭高校的房专会经常研讨房产管理中一些共性的问题,大家互相交流经验、探讨办法,这为推进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中明确指出:停止住房的实物分配,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这对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提供了指导性的政策方向。许多省市根据该文件的精神制定了地方性的房改政策。但对于高等院校来说,由于其组成群体的特殊性,不能照搬照套地方的房改政策,因此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特有的规律来制定符合高校特点的房改政策。本文就高校  相似文献   

4.
现存的住房制度严重阻碍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房改虽已经过了十多年,并未根本上改变旧的住房体制。问题何在,不禁要回顾我们房改走过的路。因为任何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实施,并取得预想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能否准确找对政策问题所在。政策问题是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中筛选出来的。我国房改实践表明,房改的过程,是一个政策问题筛选、政策措施选择和政策目标不断调整的过程。一、政策目标:房改的目标是住宅商品化、社会化《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将房改目标确定为:建…  相似文献   

5.
1、理顺关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房改政策住房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最大的一项改革。房屋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国家对房地产的管理有着各种各样的明确规定。房改的前提是附合国家法律规定,不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无形流失。同时房改又是一种分配制度的过渡形式,各级政府考虑到人们的承受能力,相应出台一些具有过渡性质的优惠政策,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改革形式。学校的房改必须无条件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有关房改的政策。2、严格掌握同一地区房改政策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6.
我院房改工作按照住房制度改革“属地化”政策,在院党政班子正确领导下,96年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巨大成绩。1.认真组织,慎重决策房改工作一开始,我们就清醒地认识到,房改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政策是否与职工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对此,院领导十分重视。房改工作一开始,院里就调兵遣将,成立了以院长为首的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反复学习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洛阳市[1995]104号《洛阳市出售公有住房暂行办法》等12个配套文件,尔后,广泛发动群众,多次在中层干部会、院职工大会等会议上宣  相似文献   

7.
住房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快住房建设,缓解居民住房困难,不断改善住房条件,正确引导消费,使住房在管理和使用上逐步实现商品化。邓小平同志1980年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设想以后,国务院于1988年和1991年先后发出了三个文件,就住房改革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明确的政策规定。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江苏省住房改革的基础工作已在1988年进行,並在一些市、县作了单项改革的试点。199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正式颁布了《江苏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从此,房改工作在全省逐步铺开。高等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部分,必将随着房改工作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房改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点。近几年来部分企业在试点过程中推出了多种模式,总的趋向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住房经营机制。这对于减轻企业社会负担,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发挥了显著作用。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迫切要求从理论上深入研究这一改革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关系,研究如何转换企业住房经营机制,明确企业房改的方向和总体思路,以便推进企业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解国 《高校后勤研究》2023,(4):32-34+52
高校教职员工住房房改后,住宅区维修面临的责任主体矛盾和经费投入困难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制约着住宅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本文以国家和山东省出台的有关政策为依据,结合山东大学房改住房管理改革实务,梳理住宅区维修工作的责任主体,剖析住宅维修的焦点即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难题,以期理顺住宅区物业管理和维修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在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公有住房租金改革、公有住宅出售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北京各高校住房福利分配的停止和住房补贴工作的启动,房改工作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1.房改工作暴露出的问题亟待解决1.1 房改综合配套改革跟不上房改是一项综合配套的改革。住房福利分配制度的改革,意味着与之相应的一切福利制度均应随之改革。然而,与住房福利分配  相似文献   

11.
住房货币化对解决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益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房改不能照搬地方政府的房改政策,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来制定适应高校工作需要的房改政策。如何解决好青年教职工的住房问题,正是高校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意义(一)何谓住房分配货币化: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是城镇住房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国家房改政策与我校教师的住房状况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和1999年北京市政府关于《北京市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明确指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标志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已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分房、实物分房进入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化、工资化住房分配新体制阶段。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在京中央国家  相似文献   

13.
《学习之友》2011,(3):F0002-F0002
住房公积金贷款是我国住房保障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深化房改的重要政策措施。目前国家为确保职工能自行解决自住住房,大力扶持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利用公积金贷款购买白住住房解决自身住房问题,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现有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如下优惠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要取消福利分房房改,是时下中国最火爆的话题之一。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朱基总理向中外记者宣布,住房建设将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本届政府要抓的五项改革之一就是住房制度改革。朱总理强调:“我们必须把现行的福利分房政策改为货币化、商品化的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从1994年开始,我校对原住房制度进行改革。历时一年半,学校住房改革取得显著成效。1 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高校住房制度改革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务院、省(市、自治区)房改政策为依据进行的。通过住房制度改革,建立新的住房分配体制,逐步把学校的住房建设、分配、消费、有效供给与教职工的合理需求纳入新的运行机制。同时,逐步实现住房建设资金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尽快改善教职工的居住条件,稳定教职工队伍,促进学校综合改革。2 我校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我校住房制度改革始终按照国家和湖北省的…  相似文献   

16.
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住房制度改革黑龙江大学副校长□赵奇黑龙江大学自1991年末开始实施住房制度改革,迄今已竣工集资楼52000平方米,是房改前15年国家投资建设住宅总和的2.34倍,彻底解决了无房户问题。学校住房制度改革已经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理解、支持和...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难点和焦点在于解决中等或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关键在于降低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降低房地产价格,政府决策部门应采取措施使我国房改政策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8.
住房制度改革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清华大学从九一年四月起酝酿房改,经过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数易其稿,确定了《清华大学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经国家教委批准后,于九二年一月起全面实施。本文旨在通过对本校房改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使房改方案日臻完善,推动住房制度改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公有住房出售后,校园内是否应保留一定数量的住房用作部分一线人员住用的公寓及其建立方式、管理模式、与房改政策的衔接等,本文拟就以上问题作一探讨。1.高校建立公寓式住房的背景及必要性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后,高校房改售房提到议事日程,许多高校开展了出售公有住房的工作。房子都卖了,一  相似文献   

20.
住房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全国房改工作的逐步展开,我校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