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理论依据,探讨了机电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首先,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其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了机电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再次,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最后,探讨了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并总结了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陈为  范骏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0):44-46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更加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生产企业的需要,实施"教学无缝,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网络教学,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极为重要,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机电专业群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提炼出机电专业群的基本能力,构建了机电专业群的平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从课程体系的设计、实践环节的采用、教学模式的选择、考评方式的改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以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入手,探讨了中、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模块衔接的设置,以及借鉴先进的课程体系模块开发理念,结合湖南株洲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中、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模块一体化开发的新思路,积极构建课程体系模块衔接的畅通渠道。  相似文献   

6.
机电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文章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以任职岗位特点为抓手,从加强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员专业实践技能出发,分析了当前机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考核评价、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机电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以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为试点,经过5年多的努力,学院在高职项目课程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探索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高职项目课程模式,开发了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系列项目课程教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培养了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摘要:《江苏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明确指明了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就是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电工技术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对电工技术项目课程设计思路、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及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的总体设想,在分析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改革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81):168-169
本文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中高职教育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建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依据中高职阶段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高,探索了中高职教育课程的衔接实施策略,为中高职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高职机电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阐述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并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分段递进、课岗证赛融合的高职机电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实践表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能使学生、企业、教师多方受益.  相似文献   

12.
《机械职业教育》2008,(3):64-64
2007年12月23日,《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鉴定会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该课题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适应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法和技能竞赛等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标的积极作用下,我国机电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课堂有了较大的变革,专业老师为了强化学生的机电技能,引用了项目教学法,逐步完善了机电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了实际教学方案。所以说,此文简要地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机电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措施,以此来强化专业学生的学习进程,推动我国机电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院校机电、电工电子、自动化等专业中,PLC应用技术的教学已经十分普遍。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机电专业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深入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以企业职业能力要求为根本,以学生技能培养为目标,以项目教学方法为主体的《PLC应用技术》课程体系,并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谈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要求高职机电专业学生不但要懂得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要具有这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为实现这一目标,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提出了"依托行业,工学结合,产教结合,面向未来"的办学指导思想,对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课程结构不舍理、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和迁移性、课程中实际操作练习少等,高职机电课程体系设置也存在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机电专业现状以及入世对于机电专业骨干课程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探讨了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机电课程体系不完善,各课程的知识体系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与新技术脱节、理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与理念落后、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典型测控实验缺乏等问题,依照新工科对学科的创新实用性、交叉综合性与成果导向性的要求,借鉴国内外以项目为核心与导向、强调实验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成功工程教育经验,开展新工科机电课程项目引导式改革。以实现复杂机电控制问题为牵引,融合测控新技术,打破传统机电课程的知识构架壁垒,实现项目引导式机电课程体系建设与授课内容再设计;探索面向新工科能力培养的"课堂+企业专家+实验"的教学新模式,实现机电理论知识传授与工程实践有机融合,最终实现面向新工科突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无损检测专业为例,根据接装备制造业的无损检测专业要求哥口能力体现,以及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原则,对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培养目标、实现路径、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研,分析了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确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的整体思路。阐述了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结构设置、项目课程开发等问题,并构建了"以机为主,以电为辅,控制结合",同时,突出地方产业特点的课程体系,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通过项目教学的实施,检验了课程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