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初读史铁生是在大学时候,是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开始的,读罢让我久久难以平复心中的那份激动。那段知青生活让史铁生失去了最宝贵的健康,也暗淡了最绚烂的青春,但中却没有一丝灰暗。对陕北那片贫瘠的土地,他爱得那么深厚、那么质朴,质朴得就像那遥远的清平湾。它是小说,我却从中读出了散的荡气回肠。章中那份对土地和生命默默的关怀,强烈而持久地震撼着一颗年轻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真切的反应陕北人们的愿望和要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千回百转的历史长河之中流传至今,成为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陕北民歌作为陕北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中的重要角色,描绘和反应民俗事象。陕北民歌是陕北民间的歌,它散发着人间的烟火,它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它的发展从未脱离过这片富饶的黄土地。陕北民歌通过唱词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它能让人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用艺术的语言形式来传达情谊,陕北民歌表达得不仅仅的歌词的内容,还讲究着语言的韵律。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它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植根于陕北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它拥有悠长的光荣历史,陕北民歌更多的注入的是革命精神,充分的展现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5.
从土地资源的特点看土地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有些地方土地抛荒现象较为严重。本文以此为背景,由土地自身的特点入才探讨了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剖析了土地受到忽视的原因;认为土地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是推动科技进步的诱因之一,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6.
我.很普通。个子不高,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走在街上,很容易淹没在人群中有人说我朴实得像个农民,或者渔人。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农民要对得起土地,渔人要对得住大海:而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学生、课堂、数学.就是我耕作的土地.我出航的大海。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4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孕育了中国人民崛起的民族之魂──延安精神。延安时代已经过去,延安精神却永存。认识延安精神,充分发挥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把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为一体,培育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文明成果。它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镌刻着深厚的阶级烙印、从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陕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中心。就自然环境而言,陕北地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贫脊,…  相似文献   

8.
喝水     
一瓶矿泉水映出了陕北老汉的质朴与这块土地的厚重,也让我照见了自己的浅薄与庸俗……我被公司派往陕北的定边县开采石油。井场的周围全是沟壑分明的黄土高坡,没有一丝的绿意,倒是钻塔的轰鸣声给这片沉寂的大地带来了少有的生机。那天恰好无事,我忍不住强拉着陕北  相似文献   

9.
初冬季节,我们从西安乘车赶往陕北宜川的壶口瀑布去参加一个活动。一路上天气实在好得清爽,我斜倚着车窗,目视着窗外在阳光和微风中铺展开的大地,心中升腾起飘飘然的轻松。进入陕北,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渐渐明显起来。被风雨侵蚀了千百年的黄土山峁沟壑纵横,散落在山峁上的一丛丛乔木,撑叉着深褐色的枝干直指碧蓝无云的天空。公路与一条小溪结伴在山峁间盘绕,那小溪清澈见底,蜿蜒在岸边的草丛中。几支芦苇探出长长的脖子顶着毛茸茸的芦花,在微风中金光灿灿地摇摆着。转过一个山弯,眼前横亘着的便是黄河了。滔滔的河水有着与山川一…  相似文献   

10.
试论陕北古代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北文化是陕西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引起研究者的关注.陕北文化的特点,是在陕北独特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诸因素下形成的.陕北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在周秦汉唐等朝代,陕北是周京沣镐、秦都咸阳、汉唐长安的屏障;就是在宋金元明等时期,陕北也是军事要冲、边防重地.历代王朝为了经略陕北这块土地,曾付出了很多代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陕北的开发并不算迟.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统治者只顾在这块土地上征伐讨略,致使战  相似文献   

11.
解读幸运     
我,很普通。个子不高,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走在街上,是很容易淹没在人群中的。有人说我朴实得像个农民,或渔人,我觉得挺有意思。农民要对得起土地,渔人要对得住大海,而我,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学生、课堂、数学,就是我耕作的土地和出航的大海。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无定河》从宏观历史视野叙述中国土地革命在乡村形成的燎原之势,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序列,融合陕北方言俚语的书面语言质朴、生动,细致入微的勾勒了陕北土地的景物风貌、民俗生活,呈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相似文献   

13.
陕北绥德话“的”的用法同北京话一样,也较复杂,但是有些用法和北京话不同。本就绥德话“的”作助词、介词时与北京话相异的方面作些描述,有些用法还作了历时的考察,以此说明“的”的来历。  相似文献   

14.
陕北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代代顽强的陕北人。在这里伴着嘹亮、高亢的歌声,顽强的陕北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勇敢的精神直面生活的困难,同时又改变生活、创造生活、享受生活。陕北民歌这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形式,积淀了丰厚的陕北文化,传承了陕北人民不怕艰难困苦、勇于改变现状的伟大精神,表达了陕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人们总会想当然地把中共中央落脚陕北作为圆满完成了战略转移,实现转危为安的标志。实际上,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仍然面临着重重危机。敌人军事上的围追堵截、党内路线分歧造成的分裂以及陕北恶劣的社会环境给中共中央带来了结构性的压力和挑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中共中央走出了一条最大限度寻求团结合作、不断将群众路线具体化的生存道路。这样的成就是中共自身建设走向成熟,确立了道义威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姜琴 《山东教育》2004,(23):93-94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  相似文献   

17.
汪敬尧 《语文知识》2003,(7):26-27,21
陕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陕北民歌以其博大的内容、活泼的形式、自由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奇妙的语言,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民间文学宝库增添了光彩。陕北民歌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息息相关。巧妙的叠词、丰富的叠字就是催生陕北民歌这朵艺术奇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初读史铁生是在大学时候,是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开始的,读罢让我久久难以平复心中的那份激动。那段知青生活让史铁生失去了最宝贵的健康,也暗淡了最绚烂的青春,但文中却没有一丝灰暗。对陕北那片贫瘠的土地,他爱得那么深厚、那么质朴,质朴得就像那遥远的清平湾。它是小说,我  相似文献   

19.
没有去过陕北、延安。路途并不遥远,可隔着黄河、吕梁山,隔着广袤的黄土高原。但是,那一方地域在我们心中并不陌生,那里的土地、山川、风情、民众……好像可感可触。是什么使我们走进了、了解了那块土地?是文学和艺术。小时候读长篇小说《保卫延安》,那场“圣战”的宏大、艰苦、悲壮,解放区人民对党中央的保卫和支持,在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后来读抒情诗《回延安》,其间洋溢的革命战士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思念,延安人民对回归的赤子的浓浓情谊,至今想起来都怦然心动。有一首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陕北民歌,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唱到五六十年代,直到21世纪初的今天,又在山西民歌手阿宝的口中唱出了新的韵味和新的意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相似文献   

20.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我爱这土地@艾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