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种袖珍戏剧"(张爱玲语),于是,她将各种色彩斑斓、款式多变的服饰展示,这成为作者和小说人物身份、心理、性格与命运的外化,成为诠释人物存在的方式,也使她的小说风味迥异,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2.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文声芳  袁晓东 《考试周刊》2008,(16):173-174
狄更斯在小说<雾都孤儿>里塑造的南希这一人物形象仅仅是小说中的一个次主要角色,但却是小说中一个极为典型的人物.她不像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样表现出或者好或者坏的某一面,而是在某些时刻表现出来的好的一面,某些时刻又表现出坏的一面.正因为这样,这个人物才更贴近于生活,这个人物的人性之复杂才值得我们来探究.本文将重点从她的人生所面临的重要选择来探讨她的选择和命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小说的题材选择上脱离了传统小说的题材形式,而是把平凡人物和琐碎事情写进小说,通过精心选择有意义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揭示主题.文章对曼斯菲尔德小说在细节描写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探讨.细节描写艺术的成功是她的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她小说的细节描写艺术对于研究她的作品以及指导我们的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方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小说语言既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写实精神,又汲取了现代主义的种种技艺,大胆创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她围绕小说语言所作的种种努力都对准着一个目标客观、冷静地描写现代社会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6.
寻阳 《现代语文》2004,(4):15-16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最重要的女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她一生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改革与创新,被称为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与乔伊斯、福克纳一起并称为当代三大意识流作家.就创作技巧而言,伍尔夫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自并运用象征、暗示、隐喻、影射、摹拟等方法和技巧,时序倒置或互相渗透、多层次、多视角地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表达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性观点,呼唤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她打破了传统写实小说由作家根据时序去描述人事景物的框限,放弃了传统的"全知视角",由作家的个人化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作者"退出小说",让人物的思想、感觉、情绪的流动变化过程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7.
刘亚波 《出国与就业》2011,(22):134-135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非常注重小说的形式和技巧.她挑战传统的小说写作技巧,淡化小说情节描写,着重刻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大量借鉴使用了许多艺术手法,如绘画、音乐、色彩等.小说中伍尔夫大量使用了光线和色彩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认为伍尔夫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能更好...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奠基人.她的短篇小说标志着英语短篇小说进入现代成熟阶段.她以着力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注意心理表现和运用意识流技巧写作著名文坛.在她的小说里,情节退居次要地位,而细节描写得以突出.她常用细节描写揭示主题,描绘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以及用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她的细节描写在她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哈代小说中人物居无定所,心灵也一直游离在反抗与顺从之间,是"漂泊"中的小人物.哈代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使人物的"漂泊"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从而增强了人物漂泊的悲剧性.因此,从叙述时空的角度来解读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漂泊",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哈代小说.  相似文献   

10.
区别于现实主义"细节描写"的意象化叙述是张爱玲小说的最大特点,也是她能够创造出前现代/现代中国参差形态的主要途径.当代作家毕飞宇从时间意象化、空间意象化、人物命运意象化等诸方面承续和发展了张爱玲小说叙事的想象力和形式感.和张爱玲"物化苍凉"的生命悲剧性体认不同的是,毕飞宇在"物化伤害"的过程中更多出了几分"现代"的焦虑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默默无闻的人>对于擅长宏大历史叙事的尤瑟纳尔而言是一个独特的文本,它把笔触伸向了原生态的小人物的生和死.本文的结构是由一个圆形和两个梯形构成的叙事图形,在存在的意义和本质的虚无之间作者阐发了自己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总是站在市民的立场上看待生活和评价生活,有着浓厚的市民情结。她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生活的本真状态,塑造市民形象,描写市民生活,嘲讽知识分子。她面对生活,面对平凡的民众,讲述自己心中的市井琐事,感动着许许多多普通人。  相似文献   

13.
吕志青的小说,在思想意蕴层面受到西方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强烈的思辨色彩使其负载了丰富的思想信息而不仅仅是故事的载体,存在的悖谬感和可能性构成其重要主题;在叙事层面,多种现代小说技巧的使用产生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并形成一种智性的幽默品格。二者的有机融合共同构成吕志青"触及现实和发现存在"的小说追求,实践对存在的诗性沉思的小说精神。  相似文献   

14.
突破与困惑--谈池莉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5.
她以她的姿态绽放——论林徽因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杨绛先生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姿态各异、贴近人性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在现当代文学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究其原因是杨绛在创作中占据了清晰的观察角度,在作品里呈现了自己独特的智慧和思考。解读扬绛小说中的不同类型女性形象,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扬绛对社会的理解和她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直感型、体验型作家 ,她很少在作品中作理性剖析和哲理探讨 ,但对人的生存状况、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一直深深地关注 ,且始终流贯于作品中 ,她对生命有很深的体悟。生命体悟 ,正是萧红小说的深层哲理内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挖掘哈代系列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死亡”意象,既曲折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怀,也反映了在社会大变动时代悲剧过后,哈代所作的具有相当深度与力度的哲学与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其长篇小说《倾诉》中,勒-奎恩描写了阿卡星人的一种信仰体系——“诉真道”。通过对“诉真道”的解读可以清晰地看到道家学说对勒·奎恩思想与创作的深刻影响。道生万物、崇尚自然、阴阳相生、尊道贵德等道家哲学思想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和阐释,从而使作品在影射现实社会的同时具有了深厚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20.
凌力不是传统男性主义的接续者,也不是西方女性主义的趋同者。她对历史的演绎既有女性写作的共同特点,也具有一般女性主义历史小说作品所缺少的那种大开大阖的气度和纵深理性思辨的特点。凌力对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命运也给予了格外关注,但在处理女性如何进入历史的问题上,她显得更加客观和清醒,不大主动将自我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她们身上。在创作方法上,凌力与大多数女性主义历史小说作家不同,更多秉承现实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女性化的成分,开创了女性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