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关涉实效性的元问题。在社会结构从总体性社会向个体化社会转型过程中,进一步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系,是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回应。当前,要把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基础,以集体价值作为过渡和转换的桥梁,加大政策议程中教育主体的参与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包容性,提升价值的共享性,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历来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也正是这个特点,它的思想教育内容几乎涉及到了学生德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阅读教学应抓住这一特点,注意从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意义入手,完成语文教育,完成思想教育,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从个人与社会在思想政治层面上的矛盾关系入手,调节个人与社会在思想和政治层面上的关系,通过教育和价值引导的手段,使社会意识形态个体化和个人思想品德社会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学校如何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不多见的探讨中,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学校,其自身的伦理性质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没有得到关注。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要求学校具有公共性。当前我国学校组织的私利性、个体化特征非常突出,这恰恰是与之相冲突的。这正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学校实践所面临的组织困境。这说明,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应该与学校改革结合起来,并让学校成为培养好公民的场所。根据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个体化社会中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一种可能就存在于把个体化的学校组织改造为一种民主共同体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让人耳目一新。它吸取了我国当今语文教育实践和世界各国教育思想的成果。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课标下,如何打破传统阅读教育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一、阅读教学的意义阅读教学的意义不只在懂得有关的语文知识和理解课文,接受课文思想的教育,还在于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方法论、价值观,在全方位的活动过程中影响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这样,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6.
斯蒂格勒的“第三持留”思想将人的问题与技术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且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哲学意义。文章对“第三持留”进行存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人、技术和教育联系起来。研究发现,教育建立在“心理—集体—技术”三重个体化的基础上且与技术统一于“人之为人”的发生过程之中,显现出其面向未来的存在论意义;此外,数字技术正在异化教育,比如:瓦解作为地方性实践的公共教育,教育商品化和资本僭越导致去个体化,最终可能会造成教育存在论意义的丧失。围绕斯蒂格勒的相关思考,应对当前的教育困境需要强调学习者的生存主体性,倡导全社会的负责任创新以及在转型中找回教育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阅读教学的若干理论命题主要是为目前同质、一无化的思想教育存在和实施张目的。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育人”,是把阅读能力培养过程变成学生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内化的思想教育过程;强调阅续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以便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并具有“正确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论意义体现在观念、规则和操作三个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坚持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在兼顾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基本要义:有效传播必须满足受众的某种社会与心理需求,必须注重传播过程的互动与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传播的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思想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而顺利完成社会化,从这种意义上讲“使用与满足”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努力创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近性教材、注重教育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及时回应大学生的利益关切是“使用与满足”理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推进,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更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现阶段阅读教学的全新理念。现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此,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想、途径以及写作与阅读教学的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求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