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极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对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研究背景,重点分析研究科学技术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在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统与社会转型的关系问题,是一切文明国家历史发展所面临的共同命题。从人类文明史的总体过程来看,传统通常要比变革具有更为强大的历史力量。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象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社会历史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地传承和创造传统的过程,社会转型归根到底是传统的转型,即社会成员用新的时代精神整合扬弃原型社会中的旧传统,从而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并且能够满足现实人类实践活动需要的新传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方向上走上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社会转型之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必然要从社会体制的变革追踪到文化传统尤其是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传统的转化。儒家文化传统一方面会以其内在的文化机制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会在社会转型的冲击和挑战中通过变异与创新获得新的认同和传承。因此,儒家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简言之,就是从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向以商品──市场为中心的现代社会渐变或突变。伴随着社会转型而来的,是文化的转型,传统的文化结构模式和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中发生袭变、调整或重组。一方面,传统价值体系及表述这一价值体系的元话语受到商品化、市场化大潮的猛烈冲击而分崩离析;另一方面,由于附生于各种经济成分的意识形态的合法化,不论是出于人们自觉的或被迫的价值观念调整。更新,还是出于救赎当代社会和当代人的精神危机,最终都会生成新的价值观念和传述这些价值观念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是人类生活中的事实和主体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维吾尔文化是维吾尔民族群体的集体表象,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转型对维吾尔文化带来一种新的机遇与挑战,对维吾尔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知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新的传承与创新,才能使维吾尔文化适应现代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中,文化的作用日益显现.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与内在机制,它关系到社会转型的主体--人的新形象的确立,我们必须正视文化转型在社会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中国社会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6.
略论当代伦理转型——当代伦理建设研究系列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伦理转型的几个基本问题:当代社会转型与伦理转型;当前“道德困境;现代伦理的基本价值与基本系统;建设之路。道德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交往活动,当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权威的交往方式的变革。新旧伦理道德交替和社会正义伦理建设滞后以及新的制度和规范与人的素质还有一段长期的磨合过程,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现代伦理的方式:个人权利伦理、正义伦理、契约伦理、职业伦理。建设之路:操作主体、操作程序与机制、道德精英、制度建设、道德教育、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由于各地区社会转型的起点、机遇、社会环境、发展态势不同,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不平衡性。以往学术界对于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即东部沿海地区与中百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成因,多从自然条件、历史原因、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加以探讨。本文则将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及其拉大的原因放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加以探讨,认为社会转型及其不平衡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与中西部民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拉大的现实原因,并以此宏观社会背景为依据,提出缩小差距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是社会的整体变动,这种变动既有社会革命导致的社会形态的更替,也有同一社会形态内阶段性的质的飞跃.社会转型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人们用"转型"来标示这种现象,则是一种主观的意识活动,暗含着对"型"的分类与价值指涉.因此,由于分类的标准和价值立场的不同,对"何谓社会转型"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要从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这两个维度来界定社会转型,由此观照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及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态,学校文化生态建构与转型期社会文化生态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共部门旧有的组织文化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扬弃官僚文化,实施新的文化战略,塑造适合我国国情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的教育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本文探讨了社会转型的实质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强调了人的转型是社会转型的核心,认为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实现教育整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我们从文化断裂可以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理解为人与自然界的搏弈史和人与人际间的搏弈史,前一个阶段是生产对物的文化,后一个阶段是生产对人的文化。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文化生产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成为加速人类社会全球化趋势的主要力量,也将人类社会文化的互动水平提升到一个复杂且高度互联的层面,但这同时也对跨文化交流提出挑战。当代中国要真正实现“大国崛起”,必须将文化输出机制打造为可持续发展力,在重塑我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更富情感的表达构筑中国形象;根据新媒体及各国受众群体的特点更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输出,打造属于中国的文化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总结洛克、黑格尔等人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从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出发,创新了市民社会理论。理论界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深入探析,也是对当前我国所处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方向的思考和探索。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快速成长起来,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也在逐步加强,这些方面的特征和马克思所论述市民社会的某些方面相契合。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论述,在构建我国社会管理新格局中日益凸显出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视觉消费是当代消费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当代社会的文化生产。当代文化生产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欲望需求,广告是开发人们欲望需求的重要手段,而复制则是文化生产的基本方式。发展我国大众文化,必须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社会责任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对社会承担的使命、职责、义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是以每个人出色地完成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起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的责任:一是承担着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责任,二是承担着推动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新世纪民族复兴的要求,如果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树立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应是大学生不可忽视的问题,培养大学生适应新世纪要求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陆育红  齐鸣 《海外英语》2011,(10):279-280
Culture study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acdamic fields, no matter what you are involved in is literature study, social study or the image study. People more and more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cultural phenomena. While to what is culture in nature, pepole have different perspectives.Compared with the conception of society, the nature of culture is illustrated in the paper, and it is furthered to analyze how to define the scope and object of the cultural study.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文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困惑,因此,为构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必要。走向文化自觉既能增强文化的免疫力,也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回应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进行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能使人们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也能促进人的现代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文化的价值观也在不断的转变中,而这突出表现在青年文化的变化上.青年文化对于整个国家未来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预示着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从文化环境—文化特征的角度对青年文化的特征和趋势进行探讨,试图寻找青年文化的发展趋势和中华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诸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当代,宗教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发挥好宗教在倡导平和、修身养性的积极作用,在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时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是对传统工程观念的反思,它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将工程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形成共同服务和支持工程文化发展的特色学科群,建立以工程专业课程和工程实践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等,能更好地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