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文性起源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表现为一种文本理论,依运作层面的不同可分为宏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微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文章主要应用宏观互文性,分析了杜甫草堂几处景点名称的英译。宏观互文性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为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提供了一种颇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一部原文作品总是浸润在该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同时又与世界上别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文性可以分成语言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文化互文性又可以分为文化的内部互文性和跨文化互文性.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互文关系.互文性不但在译者理解原文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表达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典故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互文性理论在理解和表达典故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典故翻译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从互文性理论的四个方面(内互文性、微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文化互文性)探讨了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并运用互文性理论对一些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译者的原语和译语的互文性知识在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翻译研究已从文本内部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语言、文化、符号、文学、社会、历史等具有互文性质的大文本中.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旨在崇尚多元的理论大背景下,进行一种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新尝试.从互文性视角解析英译<红楼梦>,从而为译者选择翻译策略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文化意象互文性的限度与翻译策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是对当前翻译理论的补充,同时也拓展了译者的视角。然而,文本互文性和文化意象互文性在内涵以及外延关系层面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受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时空、语系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限制,文化意象互文性具有一定的限度,这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翻译策略是:异化异化加注释归化零翻译等。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概念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本间相互指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证明了互文性在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它旨在强调文本的含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来自于其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本文借助对互文性和文学翻译的研究,意在讨论互文标志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如何以新的角度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7.
<续茶经> 具有鲜明的互文特性,是互文理论与翻译研究契合的极好范例.互文性理论着眼于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影响,强调理清互文指涉关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译者对原文本的解构和译文本的建构都需要在参照前期互文本的基础上得以证实.译者可根据互文性信号标志追根溯源出前期互文本,了解其文化语境和历时变化,在互文关照下实现恰当的译文建构.  相似文献   

8.
从互文性角度出发,探讨了翻译中的文本重构的过程。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而翻译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互文性语言转换活动。通过对互文性指涉翻译过程的分析,即分析互文在语类、文章标题、文化典故、以及诗歌翻译中的体现,得出互文性理论应该成为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以加深对翻译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感应、接触、渗透和转移等作用。这一理论给广告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广告翻译中传统翻译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广告的创作和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互文性理论置于翻译实践中,借用费尔克劳夫的"显性互文性"及"成构互文性"两大分类,从引用、风格等方面对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互文性理论对译者理解原文本、恰当创造目的文本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番 《海外英语》2012,(3):149-151
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意义巨大,虽然翻译本身就具备互文性运动特征,但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成熟的理论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的努力。在互文性记忆下写作的文本要求译者首先作为读者阅读文本,再进行文本间的转换;该文从《陶诗》的三个译本出发,浅析了互文性是如何在诗歌这一"纯文学"形式如何在翻译中实现互文性意义传递的。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是以文本间的嵌合关系来说明文化的集体记忆,是文学批评中的较新理论。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将互文思维带入文学翻译中,在对文本的解读与重构过程中,探讨这一理论对于启发文本转换时对文化内涵的带入或重塑,以期展现出翻译研究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从互文性角度看跨文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强调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本文将这一概念应用到商标翻译中,通过分析商标中的互文性现象及其在外文商标汉译和中文商标英译中的应用,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商标翻译的新思路,为商标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把任一文本都视为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历史、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都可视为文本。从互文性视角看冰心的原作和译作,可以发现作家兼翻译家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之间在文化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生活环境等各要素方面相互映射,存在很多共性。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提倡译者根据不同的体系对文本进行翻译,从而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英语电影汉译名的"变异"现象出发,阐释互文性与目的语变异的关系,并据理论证片名翻译变异的互文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处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作者、译者、读者跨越时空,交流文本意义的互动活动,而互文性理论则强调文本的动态生成过程。二者之间是共生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互文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对翻译中文本的转换做出了新的阐释,为翻译研究向更加多元的领域继续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语言学互文性的角度看,作为文学文本之实体构成的语言,其包含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质素,语音、语词、语法无不透露出或隐或显、或强或弱的互文性信息。在文学文本翻译的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对照中,洞察出更为丰富多样的互文性表征:语音听音显意、语词文化会意及语法结构限意。这种对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言学互文性规律之解读,既显现出重要的文本翻译互文性理论建设之价值,又富有指导文本翻译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互文性强调的是某一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间相互依赖、相互指涉的关系,互文性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基础与前提,而广告语的翻译无不时刻体现着互文现象。本文首先阐述了互文性的由来与内涵等基本内容,其次通过对广告语的翻译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互文性理论如何应用于广告语的翻译实践,最后总结出互文性理论对于广告传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理论指出每一个文本都淹没在周围的文本世界中。翻译也就得以在众多文本的互相指涉中完成。由此可见,翻译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互文活动。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