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是怎样健康成长的?他们不但需要父母持续不断地说“是”表示支持和帮助,还需要及时地说“不”表示指导和扶正。因此,学会拒绝孩子成了为人父母必备的一个教育技能。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相信“手”之家教理念会带给每一位家长以深刻的启迪。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教育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赞扬。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赞扬能开启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食指:表示指引,意味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我们喜欢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正确的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父母自己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3.
杨来仓 《教师》2008,(24):22-22
子女成长与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要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父母要赏识孩子的行为习惯,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创造环境让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时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最终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之才。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成长期望与生涯规划做父母的都期望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但光有期望是不够的,父母应帮助孩子学会规划和经营自己的生涯。成功的生涯规划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1.知己。即父母应培养孩子学会了解自己,正确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如“我是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5.
王志 《宁夏教育》2007,(4):77-77
做父母的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去比、和别的孩子去比,却常常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有的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相似文献   

6.
父母深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不少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甚至包揽孩子的一切。马卡连柯把父母这种事无巨细的包办代替,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做法说成是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在生活中确有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都在将这份“最可怕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孩子。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包办”,习惯了享受来自大人的照顾和关爱,一旦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  相似文献   

7.
柯云路 《教育》2007,(11S):52-53
善于关心是一种行为智慧 既然“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呢? 也许孩子的年龄尚小,但不管有多大,父母从现在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改变观念。要把孩子习惯了的、周边世界都关心自己的氛围有所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这一讲“准确表达”,主要是协助父母学会怎样和孩子说话,怎样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够即时知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蕴含的关爱和善意,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子女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9.
在孩子3岁之前,就要开始坚持不懈地教孩子学会负责任,教会孩子在尝试错误中积累经验、学会判断什么是“我不可以的”、陪伴他而不是替代他,让他学会为自己负责。主要途径是为孩子设立“合理的界线”,引领孩子将“界线”内化。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障碍,但是父母的天职提示我们只要坚守“护栏原理”,引领得当,孩子就能够为自己负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孩子在哪个成长阶段进步最大.结果发现是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时.总是用最欣赏的眼光关注自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表扬自己的孩子,最后小孩全部都学会了走路、说话。  相似文献   

11.
提到赏识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一味地夸奖、赏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跷起大拇指的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教育;是让人学会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聪明、讲礼貌、成绩优秀的好孩子。而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仅仅只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或是耐心教导吗?当然不是!西方父母认为,要培养孩子培养成还孩子,就先要把家长培养成好家长。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父母为了孩子是如何从自己做起的吧!第一课: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家长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有点困难。但是西方好的父母总是会抽出时间来与教育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教育孩子是他们最重要的事。美国的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就把“FAMILYFIRST”(家庭第一)写在员工守…  相似文献   

13.
家长心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很久以前就指出“应该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作为父母,我们平时就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赏识孩子、尊重孩子,并摸索着该如何给孩子创设一个温馨而又快乐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4.
常有孩子埋怨父母“没能耐”,不能给自己最好的生活,比如汽车接送,比如出国旅游,比如做小留学生……在与同学比较中,产生不满,偶尔父母教训几句,他们就反唇相讥:“我是不优秀,那你们呢?”对此,不少家长感到“寒心”,自己千辛万苦地养育他们、宠爱他们、珍爱他们,但他们似乎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或干脆不屑一顾。如此是由生活中建立起孩子“饮水思源”的美德。第一,从父母自己做起。自己要孝敬父母,对上一代人尊敬、体贴、关怀。一些“恶媳妇”从不屑跟婆婆说话,或者虐待老人,那么,敏感的小孩怎么能学会尊重父母呢?感恩也不只限于亲缘关系,成…  相似文献   

15.
宁波读者小田来电问:“我们发现孩子对人对事缺乏感恩的心,似乎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教育他理解父母,理解他人,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和社会呢?”主持:“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学会尊重他人。下面,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父母应学会怎样和孩子说话,怎样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够及时知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蕴含的关爱和善意,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子女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7.
我校曾作过一次调查,有22%的孩子几乎从不和家长沟通,有19%的孩子觉得父母不辛苦,只有5%的孩子自己洗袜子,有近两成的孩子没考虑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有41%的孩子从来不对父母说感激的话,只有19%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这表明,当今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只知道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缺乏“关心他人”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对此,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行为素质教育的基点,以活动让学生的心热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做关心他人的阳光小天使。一、引导感悟教育的真谛在于能启发自觉。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首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  相似文献   

18.
“家庭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在家庭小事所构成的生活环境中,时时处处对少儿身心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因此。一日三餐的茶余饭后便成了家长教育子女必不可少的时机。孩子的良好品格,要在孩子小的时候从一些小事上抓起。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深知自己的孩子“生于深官之中,长居妇人之侧”,从小  相似文献   

19.
做父母的必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相似文献   

20.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去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童年时的大人物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