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的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最终走向了毁灭的悲剧结局。悲剧的发生,和她生活于其中的不容忍爱的时代以及无爱的婚姻有关,和她把爱情等同于生活的爱情观有关,也和她思想深处的矛盾冲突有关。  相似文献   

2.
埃米莉以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及其天赋的才能创造了文学上辉煌的成就.纵观她的人生、小说和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其中无所不在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既源于她的现实生活,也源于她独特的价值观.面对不幸的生活和严酷的现实,埃米莉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表现出敢于抗争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3.
鲍赛昂夫人是巴尔扎克笔下贵族妇女形象的典型代表,她生活在社会新旧意识交替的时代.她不满于虚荣浅薄的上流社会及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勇敢地冲破旧制度的樊笼释放真我个性,大胆地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生活,但她生活的典型环境又决定了她必然毁灭的悲剧命运.她的悲剧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
钟菱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2):154-156,162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大多是凡人悲剧,而非英雄悲剧。二、注重表现主人公身上的欲望即物欲、情欲是张爱玲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三、善于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强调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四、善于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烘托悲剧色彩。张爱玲创作悲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跟她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二是跟她自身不幸的遭遇有关。  相似文献   

5.
沈凤喜是张恨水《啼笑因缘》中的女主人公,唱大鼓书的她先是与富家子弟樊家树之间有过一段感情纠葛,后来又成了大军阀刘德柱的姨太太。在刘德柱的喜怒无常之下,凤喜最后落了个被逼发疯的悲剧下场。沈凤喜的悲剧命运一方面与其自身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埃米莉以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及其天赋的才能创造了文学上辉煌的成就。纵观她的人生、小说和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其中无所不在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既源于她的现实生活,也源于她独特的价值观。面对不幸的生活和严酷的现实,埃米莉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表现出敢于抗争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位富有才华的现代女性作家,她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时饱受着凄凉与寂寞,她的许多小说的素材都来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其创作情节大多是她悲剧人生的写照和体现。本文剖析了萧红的悲剧人格和小说的悲剧意蕴,同时分析了萧红独具蕴味的文体风格,以充分认识这一悲剧并富有才华的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8.
爱米丽悲剧产生的原因在于,她自小生活在封建家长制和男权社会清教传统思想的阴影中,人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而她守旧的性格,又使她彻底成为清教传统和新旧观念冲突的牺牲品.爱米丽个人的悲剧,体现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子弟无所适从的痛苦和深深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9.
探究《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格的分裂是造成布兰奇悲剧的内因;她所生活的父权制社会是铸造布兰奇悲剧的外因,是毁灭布兰奇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0.
丁玲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倾注了她一生的心力,她描摹千姿百态的女性生存本相,探求思考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她认为女性的悲剧是时代社会的悲剧;是传统男权思想意识与性别观念的悲剧;是不合理的体制制度的悲剧;是女性自身尚未建构自我主体的悲剧.她进而思考女性的命运,寻求女性的解放道路.她认为要改变女性的悲剧命运必须改革社会,更新制度;必须投身社会实践,进行文化改造;必须建构女性自我主体,"强自己".  相似文献   

11.
印度女作家马哈丝瓦塔·黛薇的小说<哺乳者>刻画了一个普通印度妇女约书达一生的悲剧.约书达生活在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殖民主义入侵所带来的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中.活着的时候她是一个圣洁的母亲,死时她却成了一个社会新旧交替时代的牺牲品.她的命运代表了无数个印度妇女从殖民主义时代转向后殖民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中玛格丽特这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她的故事感人至深,其悲剧人生催人泪下,历代以来,人们总是从客观环境方面去寻找她的悲剧成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方向找到导致她悲剧的根本原因,她自身的人生态度,将美引入生活。  相似文献   

13.
当代小说家方方通过对知识者生活的描写,对人的存在和命运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她笔下的知识者虽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阅历各自不同,却有着相近的精神血脉,呈现出具有家族谱系的人物类型:即祖父辈,父亲辈,我辈三代知识者.在他们看似不同的生命形式里折射出三代知识者相似的宿命悲剧:无处遁逃的生命定数.宿命,在方方笔下表现为一股神秘的力量,她形象地描绘出在宿命之手操纵下代际轮回的宿命悲剧,发出一声声宿命的叹息.  相似文献   

14.
她以她的姿态绽放——论林徽因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安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的爱情悲剧具有社会的和自身的原因。安娜生活在俄国社会变更动荡的时代,她不为上流社会的虚伪所容是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安娜本身纯洁、真挚、善良是她走上悲剧道路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沈毅 《现代语文》2009,(12):122-123
安娜的悲剧不仅让托尔斯泰神伤,也让各国读者心绪难平。这是一位聪慧、美丽、善良、执著而又敢于抗争的女子。她有一个“复杂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可是却嫁给了头脑僵化、思想保守、虚伪成性的“官僚机器”卡列宁。与弗龙斯基的邂逅,重新唤醒了她对生活的追求,也一步步促使其走向悲剧的边缘。她的悲剧既不是基于性格的个人悲剧,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婚姻家庭悲剧,而是一个源于社会的家庭悲剧和源于家庭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7.
在《人生》所描写的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里,巧珍以火般的热情和水般的温柔包容高加林.可她的爱情最终是一场悲剧,这悲剧的原因在于她和高加林之间爱情基础的薄弱、阶层差距,也在于她自身的悲剧性格.  相似文献   

18.
晴雯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下层的小人物,是如何用生命来和那个不公正的时代和社会进行坚决地抗争,以至成了那个社会的最无辜的牺牲者。晴雯的“怒”,既充满着对不公命运的恨,更熔铸着她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19.
玛丽虽然是生活在南部非洲的白人,但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与土著黑人一样的贫困和痛苦中,她渴望摆脱这种境况.在迫于社会压力结婚之后,她绝望地发现自己走回了母亲的老路.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使她麻木痛苦的生活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狭隘的种族意识注定了他们所面临的必将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性格上,玛丽一生中除了一次微弱的抗争外,精神上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她被动地接受环境和命运的摆布.因此,社会环境和性格缺陷使玛丽的最终悲剧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20.
王琦瑶是王安忆的经典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都在追随男人的脚步,她悲剧的人生演绎了上海时代女性的悲剧。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终归于"依附",过于期待爱情,追求不属于自己的幸福,从云端到谷底的生活,也没让她领悟到爱情的真谛。文章试从王琦瑶与其生命中的五个男人的故事以及她自身的弱点来阐述她具有依附性的悲剧人生。希望文学中王琦瑶的悲剧人生可以警示新时期的女性,以年轻漂亮作为获取短暂幸福的资本、依附男性而得到的幸福是不可靠的,从而让新时期的女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