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遂谦 《父母必读》2014,(8):104-109
不同发育时期的宝宝,对不同类型食物有着特定的需求,何时吃、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如何从进食中获得快乐?当然,这也是父母的一门重要功课。婴幼儿时期是塑造行为模式的黄金期,正确的喂养模式及科学的进食教育,可以帮助宝宝形成健康饮食习惯,奠定健康的饮食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儿童发育专家对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在1岁以后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多发年龄为2-6岁。有20%-60%的家长为孩子的吃饭问题担忧,其表现在担心幼儿因太挑食、吃得太少、不愿尝试新的食物而导致生长不良、必需营养素的缺乏和大脑发育受损。为此,家长们经常采取恐吓、体罚等各种方式强迫儿童进食,然而这种喂养行为常常会产生负面  相似文献   

3.
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一般表现为强烈偏爱或厌恶某些食物、吃得慢、吃得少、食欲差、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对食物缺乏兴趣等,涉及到饮食行为主体心理、饮食环境、饮食习惯等多个维度。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探讨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认清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为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体格和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形成的饮食行为不仅会延续到成年,并且持续一生。饮食行为不仅可以影响儿童目前的健康,还会影响他们至成年甚至是一生的健康。因此,儿童食品安全之于儿童的未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孕期小贴士     
《父母必读》2015,(4):73
孕期吃太油,孩子终生胖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孕期饮食影响孩子一生的代谢模式,如果孕妈妈吃得太油腻,将来孩子出现体重超标和相关代谢紊乱症的概率更大。研究人员建议孕妈妈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应控制营养摄入,防止高脂肪饮食,这样有助于改善孩子大脑下丘脑(该大脑区域对代谢起到调控作用)正常发育,进而降低其日后发生代谢紊乱症和肥胖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李翌雯 《家庭教育》2005,(4B):30-31
宝宝吃什么、吃多少,都关系到身体器官的发育,对其一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宝宝不同的发育阶段,妈妈要选择最健康的饮食方式喂养宝宝。  相似文献   

7.
王丹 《教育导刊》2005,(5):47-49
为什么城市里新一代儿童身体发育速度个体差异那么悬殊?为什么天气骤变时医院就挤满病儿,且儿童患弱视、近视、肥胖症、哮喘、多动症的日益增多?除遗传因素外,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缺乏体育锻炼、忽略科学饮食等都导致了这些现象产生,其中,饮食不当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教育导刊》2002,(8):46-46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和营养检查测试的最新数据表明,年龄在6~8岁之间的儿童中有12%~14%的人超重,学龄前儿童超重占8%~12%。究其原因,可能与父母按目前流行的饮食指南标准,为将日常饮食中脂肪摄入限于30%而不让孩子吃过多乳制品的做法有关。乳制品是含钙最多的食品,美国学报告,儿童吃大量乳制品可以防止长胖。  相似文献   

9.
很多父母认为,给孩子单独准备"儿童餐"更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过,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健康与疾病社会学》杂志刊登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与吃"儿童餐"的孩子相比,吃"成人餐"(即与父母吃同样饭菜)的孩子更健康,这也是影响儿童饮食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形成.不仅关系到幼儿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幼儿性格、态度的形成。已有研究表明,平衡膳食的益处已不局限于促进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而是有着更为广泛深刻的意义。美国学者布朗研究了“食谱与性格形成”问题.认为父母应珍惜学前儿童尝试不同类别食物的好奇心。因为一个人在幼年接受的食物类别越多,其成年后性格的包容度就越大。比如,各种蔬菜鲜脆、辛烈、清苦等诸多口感滋味,与学前儿童形成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拒绝蔬菜的学前儿童常常有拒绝接受周围环境的倾向。为此,笔者依据对现实中幼儿饮食行为特点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家长、教师所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上海市7-15岁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和体格发育情况,以便于进一步探讨营养干预措施,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我们对全市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和体格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健康发展与儿童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以往对儿童健康的理念,主要是看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的"健康状况"。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的健康标准并不只是依据单纯的身体形态的发育指标来衡量,而是包含了儿童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发育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今国内对蒙台梭利的研究更多体现在宏观层面,而专门对饮食生活教育的研究较少受到关注,特别是缺乏"深描"性质的质化研究。鉴于此,研究者以6部蒙台梭利教育论著作为"访谈"对象,采用非交互性资料收集方式,深度挖掘文献资源,通过三级编码发展出蒙氏儿童饮食生活教育的扎根理论。研究发现,蒙氏儿童饮食生活教育思想体系包括饮食营养的价值追求、食物的来源及处理、儿童饮食行为的发展、饮食生活教育过程等4个理论构念,其中包含健康功能、健康权利、健康卫生、食品制作、食物选择、饮食文化、发展需求、发展阶段、营养因素、行为练习、饮食调控、教育误区等12个触发式概念。蒙氏饮食生活教育也是一个调节儿童与食物主客交互并具有积极价值追求的实践体系,对于当今儿童健康教育现实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儿童铅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化工业和交通的高速发展,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铅中毒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尤其是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和行为特征,铅污染对儿童的危害最直接、最严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铅对儿童生长、心理、智能、行为发育损伤是不可逆的[1],严重危害儿童的  相似文献   

15.
你的孩子是否回避与人对视?是否重复旋转某一物品?是否只吃几种食物?作为家长,你需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孤独症的趋向。根据卫生部公布的《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症也被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和沟通障碍以及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要求也日渐精细化。尤其是对于正处在身体发育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合理而健康的饮食搭配,才能保证身体和智力的健康发育。为此笔者针对高中生饮食习惯上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根据大多数高中生饮食选择与搭配上的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且也结合合理饮食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改进高中生的饮食习惯,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把儿童发育期需要肤体接触称为“皮肤饥饿”,并证明从新生儿开始的肤体接触和成人对孩子的抚爱,能使孩子获得皮肤欲的满足,并促使儿童皮肤依恋期的健康发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发育和健全个性的形成。此外,这种情感的需要会促使小孩探索环境、兴趣、爱好的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大多会产生不安和恐惧心理。尤其与父母分离会使幼儿产生分离性焦虑,长此以往,会发展为“自闭症”。然而,几乎所有发育正常的小孩都喜欢有人去抱他,孩子也都乐于成人的亲热。这就不仅要求给予幼儿良好的生活环境,更需要主动关怀、多接触…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儿童饮食行为形成的第一站 健康行为是大脑中存放的“资本”,一生中不断增值,享受着它的“利息”  相似文献   

19.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有1.5亿,并且打工者的数量还在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农村留守儿童3000万,占农村儿童的18%-22%。父母长期缺位,使其子女在身体发育、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等方面得不到正常的呵护。缺失了正常的教育容易导致儿童在心理方面存在偏差,儿童的心理不健全,逆反心理严重,极易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一些有识之士预言:"我们在民工潮涌动的同时付出的很可能是一代留守儿童的前途和未来的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时期是饮食行为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挑食、偏食行为在幼儿中普遍存在,并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教师都必须注重对幼儿挑食行为习惯的纠正,以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何改变幼儿偏食、挑食的现状,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一、小班幼儿挑食行为的原因分析1.幼儿身体素质、性格特征较差生物因素如气质、性格特征;消化、吸收、代谢功能的发育;感知觉、神经肌肉和语言发育;能量摄取自控机制的发育,均影响幼儿饮食行为的形成。幼儿进食的偏爱行为与早期味觉发育密切相关。幼儿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