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思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未来和谐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真 《华章》2010,(2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本文从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谐”作为社会状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在内的共产主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建立在唯物史观理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它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其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其自身的和谐关系。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同时代学者思想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提出了“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把人类对该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系统而深刻地提出了关于“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就是从绿色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左翼势力。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社会公正和生态和谐的社会。生态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理论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在(未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可贵的理论探索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来源。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深刻总结中外社会主义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具体发展阶段的经验教训 ,逐步认识和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 ,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科学设想是自由人联合体;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和谐关系;第四,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实现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我们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结果,是对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最科学概括。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说”列宁毛泽东的关于“社会主义多阶段说”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使这一理论逐步形成。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对资产阶级统治被推翻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作了划分,第一阶段叫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叫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马克…  相似文献   

9.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未明确提出"和谐"的字样,但是和谐思想却渗透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各个层面,社会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因此马克思对于未来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期,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着眼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内涵的分析,提出这一理论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吸收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全部理论的。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启示我们:市民社会是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辩证对待市民社会的生长,充分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克服市民社会的弊端,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大大丰富了他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为其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正确理解马克思东方理论,总结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有助于我们把握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与斗争,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具有求实性、国际性、创新性、系统性的理论特色,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是对我党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现理论突破,指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本世纪的拓展和深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更科学的认识指导下向前推进,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了全面研究,创造性地研究了社会发展的动因、手段和形式。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系统论,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发展过程论,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动态过程。历史主体论,即人是全部历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担当者,社会通过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社会自然统一论,即人类社会的历史和自然界的历史是统一的,人类史和自然史彼此相互制约。世界一体论,即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历史愈将成为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社会发展形态的统一体中具有自身独立特点,与以往社会和未来社会有着必然联系和差异的社会发展阶段。由经济差异导致社会文化领域的差异,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理想信念等思维方式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和谐进步有著极大影响。因而,提出构建主导文化,调整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民主等构建和谐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社会发展如何进行跨越的问题在国内学术界中众说不一。本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探讨,从而达到更加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人类社会跨越发展的形式与条件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公民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积极有效的文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正是一种文化建设。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所积淀的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充分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各种条件,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