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在他们获取成功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已归纳出获得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心理品质.然而,结合乒乓球运动,对这些心理品质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对乒乓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起重要作用的几个心理品质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对象75名高中生和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55名,女运动员20名.研究方法要求所有被试者填写运动竞赛量表(SCAT-A)、特质性心理坚韧性问卷(TMTIS)、运动心理技能问卷(APSI).对所测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研究结果TMTIS总量表分与APSI总量表分呈高度相关(r=0.866),而SCAT总分与它们不相关.除了注意力分量表外,APSI量表中的各分量表分均与TMTIS各分量表分呈正相关.APSI量表中的注意力与SCAT总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当代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运动技能学习、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以及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所需具备的心理品质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解我省优秀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现状与特点,我们根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拟定的指标与要求,对部分项目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了测试研究。现将测试对象、指标、方法以及结果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3.
现代体育竞赛正朝着高水平和强竞争的方向发展。运动员欲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专项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又与运动员的意识、心理控制能力、情绪稳定等心理素质的高度发展不可分割。心理训练,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运动员在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所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并且学会调节各种心理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1前言 竞技体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相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体育运动的完整训练体系。运动实践和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体能,技能和战术的发挥程度,同时也影响训练的进程和成效。心理训练的目的就是帮助运动员提高和完善从事专项运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技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心理测验法对我国部分省市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发展良好,具体表现为:智力水平较高,语言能力优于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优于普通学生,情绪稳定,自信心、自恃力、独立性、思维敏捷性较强,智力因素与个性因素发展协调。具备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于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少年足球运动员应具备的比赛动机、感知觉、运动表象、注意、意志和战术思维等心理品质进行分析论述,进而指出要培养少年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应采用的心理训练方法和实施心理训练中教练员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其目的是培养运动员适应篮球项目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克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障碍。本文通过阅读有关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的资料,确定了青少年篮球队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选择了适合青少年篮球队员的心理训练方法,使青少年篮球队员的心理训练作用更突出,从而可促进和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赛后恢复,决定着运动员在新一轮竞赛周期的训练和竞赛水平的发挥,同样决定着运动员在赛场的运动成绩。研究中等水平体育舞蹈标准舞运动员赛后恢复现状,针对现状制定恢复方法,为指导中等水平标准舞运动员在赛后恢复中提供科学的恢复方法。该文以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体育舞蹈专业标准舞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得出主要结论:(1)赛后恢复影响着体育舞蹈标准舞运动员在赛后训练的技术与质量。(2)赛后恢复影响着体育舞蹈标准舞运动员在下一场竞赛的水平发挥。建议:(1)中等水平体育舞蹈标准舞运动员在竞赛过后重视赛后恢复。(2)中等水平体育舞蹈标准舞运动员在竞赛过后要双管齐下,进行心理和生理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     
G846.148.3 9901398对我国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探讨〔刊,中,A〕/程云峰,刘晓梅//内蒙古体育科技.-1998.-11(4).-1-2,4(SML)乒乓球//少年//儿童//优秀运动员//心理素质//个性心理特征运用心理测试法对我国部分省市体校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发展良好,具体表现为:智力水平较高,语言能力优于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优于普通学生,情绪稳定,自信心、独力性,思维敏捷性较强,智力因素与个性因素发展协调。具备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体操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意志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体操运动的特点,论述了心理意志品质在体操训练和比赛中的重要性及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现代的体育竞赛正朝着高水 平和强竞争的方向发展。运 动员要想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专项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又以运动员的意识,心理控制能力、情绪稳定等心理素质的高度发展不可分割。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运动员在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并且学会调节各种心理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肖威 《中华武术》2005,(7):9-10
心理训练,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练习者在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所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以及学会调节各种心理状态的方法。田径运动成绩的高低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的运用具有直接的关系,更有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田径运动训练中除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具有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还要具有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  相似文献   

13.
田玉梅 《体育科技》2011,32(4):77-79,88
通过对短跑运动员的心理品质特征和比赛中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短跑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有很大影响,教练员应根据短跑运动员心理品质特征,把系统的心理训练贯穿整个训练过程,培养意志力,提高短跑运动员比赛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山滑雪运动员心理训练探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镇雄 《冰雪运动》2008,30(2):66-68
实力接近的高山滑雪运动员之间的比赛,其心理品质、心理训练水平对比赛的胜负起决定作用。根据高山滑雪运动项目的特点,认为高山滑雪运动员心理品质特征为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克服困难的拼搏精神、敏捷的感知与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觉能力。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应注意加强对其良好动机、态度和专门化知觉的培养,并在技战术训练中培养高山滑雪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在比赛中对技战术的发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体育舞蹈风格、表现力以及运动员有意识的形体表演都源自身体感觉、身体表达及技术技能.身体的空间性是体育舞蹈构建一个有意义世界的条件.体育舞蹈中身体的暂时性体现了主观与客观时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击剑是开放性技能类运动项目,为了在比赛中获胜,运动员除了具备良好的身体和技战术条件外,还要具备比赛获胜的心理条件,模拟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适应能力.模拟训练是运动员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践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在运动员的头脑中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使技术在千变万化的特殊情况下,能够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7.
足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它能帮助运动员或球队克服比赛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可能导致出乎预料的失败。只重视技战术训练,忽视运动员的心理调节,是球队取得好成绩的隐患。 1.运动员赛前心理 1.1 弱于对方 由于对手实力非常强大,作为弱势一方的球员,心理变化一般向两个极端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和消极心理品质。前者积极因素占主导。尽管彼强我弱,但弱方如果赛前心理上作认真准备,解放思想,不畏强手,立足于拼,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遏制对手的优势,攻其不备,就有可能在比赛中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后者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院运动训练专业体育舞蹈主修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与我国其它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舞蹈主修课程设置进行对比,提出了我院运动训练专业体育舞蹈主修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使之适应教学需要,培养出有广泛的艺术与体育技能,具备教学、训练、科研、全方位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与竞赛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综合”(《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P117,1990.6)。  相似文献   

20.
短跑是一项高强度的竞技项目,往往在毫秒之间决定着运动员比赛的胜负,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但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本文对影响百米运动员赛前心理变化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提高运动员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培养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意志力,使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与运动技能达到同步发展,促l进运动成绩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