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1年冬季的逐日降雪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1982-2012年NCEP时间间隔为6h的1°×1°格点资料研究该地冬季降雪的环流特征以及用相关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冬季降雪的大气环流。其结果表明:由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降雪日数和降雪量总体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雪量大于白天,降雪日数北部平原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1月份,而南部山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2月份。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日数和降雪量近52a来都出现增加趋势,主要存在5~6a和9~10a的周期反映,都出现了突变,但突变年份不同,其降雪的典型环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西风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其影响机制相同,都需要较好的水汽条件和一定的冷空气。  相似文献   

2.
利用MICAPS、自动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20年3月2日~3日锡林郭勒盟东部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条件是乌拉尔山高压脊和极地冷涡,而高空蒙古低涡、低空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是这次暴雪的触发机制;"阶梯槽"的建立与维持使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与极地南下的冷空气在锡林郭勒盟地区交汇,为此次大(暴)雪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强降雪主要发生在地面暖锋一侧,降雪集中时段也同暖锋锋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此次降雪属于暖区降水;强降雪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低空急流出口区左前侧,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显著,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卫星云图上,暖湿输送带从建立到维持直至消散的过程,对于降雪的强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1年冬季的逐日降雪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1982-2012年NCEP时间间隔为6h的1°×1°格点资料研究该地冬季降雪的环流特征以及用相关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冬季降雪的大气环流。其结果表明:由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降雪日数和降雪量总体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雪量大于白天,降雪日数北部平原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1月份,而南部山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2月份。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日数和降雪量近52a来都出现增加趋势,主要存在5~6a和9~10a的周期反映,都出现了突变,但突变年份不同,其降雪的典型环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西风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其影响机制相同,都需要较好的水汽条件和一定的冷空气。  相似文献   

4.
选取自动气象站、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FY-2E云图TBB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10月7~9日发生在青海东部的寒潮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着重分析强降温和降雪发生时温度平流、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及云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阻塞高压和横槽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环流背景;中低层冷平流优先于高层冷平流迅速进入青海东部,高空偏北急流加速了冷平流的输送,造成了强降温;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强的上升运动为大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降雪由冷锋云系造成,TBB在-59℃~-35℃之间,TBB越小,降雪越强,其演变特征可为判断降水强度及落区提供参考依据;EC模式对寒潮系统的发生发展均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对温度精细化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地面逐小时自动站资料、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500hpa天气图,FY2-2E卫星资料、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0年5月8日至9日那曲地区初夏一次全地区性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对那曲地区强降雪产生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次那曲地区强降雪过程为北部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的结果,证实了强降雪产生与风速减弱,雨雪天气来临前本站气压处在相对偏低的位置,且高空辐散,低层辐合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藏北冬半年降雪资料的分析,建立了藏北冬季降雪灾变的一阶灰色模型。对1994 ̄1995年,1995 ̄1996年降雪进行了试报,并对本世纪末藏北降雪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强降雪天气下能见度与温度的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风》2017,(13)
利用气象自动观测系统、WAFS数值预报产品、MACPAS等资料,对2015年至2017年中16次严重影响航班运行的强降雪天气进行分析,其中选取了两次典型春季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重点研究了强降雪天气中能见度变化规律,解释了在强降雪天气情况下能见度与风的相关性,并提出能见度趋势预报的发布规律,以及强降雪过后温度骤降对飞行器和机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及其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年-2010年天山地区21站的冬季降雪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反距离加权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天山地区近50a冬季降雪量及降雪的集中度与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方法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冬季降雪量变化的情形。结果表明: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未来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的变化趋势与过去50a冬季降雪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仍将持续上升,冬季降雪的集中度和集中期也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冬季降雪量及降雪的集中度和集中期在一定的时间序列中存在不同周期变化,且周期反映比较明显;此外研究还发现,天山地区南(北)坡冬季降雪量及降雪的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年际变化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61年~2019年呼伦贝尔市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呼伦贝尔市夏季气温呈升高趋势,气候舒适等级由冷转为舒适,冬季趋于变暖,极寒日数较少、降雪逐渐增加的气候变化特点,并探讨了这种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市旅游资源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地面逐小时自动站资料、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500hpa天气图,FY2—2E卫星资料、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0年5月8日至9日那曲地区初夏一次全地区性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对那曲地区强降雪产生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次那曲地区强降雪过程为北部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的结果,证实了强降雪产生与风速减弱,雨雪天气来临前本站气压处在相对偏低的位置,且高空辐散,低层辐合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源代码审核是指在编码阶段发现和修正软件源代码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词法分析是源代码审核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详细分析了词法分析的实现过程,完善了危险函数数据库,优化了特征分析方法,特别是将贝叶斯理论成功运用于词法分析,并成功开发出一个词法分析工具SSCAN.测试结果表明,SSCAN比主流词法分析软件Flawfinder和Rats具有更高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共词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机会是未来可能发生并且可资利用的"技术变化",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本文借鉴技术预测和知识发现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关键技术、技术前沿和技术趋势三个视角的分析框架。提出以科技期刊文献为数据源,以共词分析及其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最后以铝电解领域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介绍如何运用技术机会分析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本文在对现市面上最畅销的14个品牌电脑且最受消费者关心的9个指标进行统计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特征分类.结果表明,内存容量,硬盘容量,参考价格和显存容量可以归为第一类,屏幕尺寸,重量,最大内存容量和质保时间可以归为同一类别,而摄像头像素则单独成为一类别.从此调查分析结果出发,探究主要影响价格的指标,同时结合客观的分析,首先能够使消费者对笔记本电脑有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其次能够为购买时能够提供一定的专业帮助,避免消费者被商家的炒作和噱头所迷惑.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笔记本的科技水平较高,参数繁多,而且还有品牌效应等无法定量化的指标,所以文中尽量做到全面地向普通消费者提供一些关于选笔记本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李淑燕  孙锐 《科研管理》2016,37(5):10-18
运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开放式创新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借助Bibexcel、SPSS和Ucinet等分析工具,构建高被引作者共现矩阵,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以可视化形式展现开放式创新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表明,国外开放式创新研究可分为综合视角、开源软件视角及外部视角三个学术群。其中,综合视角从开放式创新的概念、适用条件、知识管理、价值网络、商业模式创新及创新价值网络、知识产权、企业创新绩效、用户创新等方面展开研究;开源软件视角针对开源软件社区进行研究;外部视角聚焦于获取外部技术与知识的研究。同时,梳理并阐释了国外开放式创新各学术群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动态二阶电路系统进行了分析,通过变换域求解,总结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高校通信市场对于电信运营商而已是市场必争之地,取得高校新生市场份额对于运营商在完成市场任务、扩大市场占有率关系极大。通过对开学前、开学时、开学后不同时段的市场策略的讨论,为高校新生市场营销策略进寻找一条获得高校市场胜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