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贝多芬的《降E大调"告别"钢琴奏鸣曲op.81》是献给他的挚友鲁道夫大公的,是其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唯一一首亲自题写标题的作品,分别为"告别"、"别后"、"重逢"。这首作品无论是动机化的主题写作手法,还是标题性原则,都洋溢着浪漫主义的精神。本文试对贝多芬《降E大调"告别"钢琴奏鸣曲op.81》进行分析,以探究其中的音乐发展手法和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演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亲自冠以标题的作品.此曲是1792年贝多芬献给卡尔.冯.李斯诺夫斯基亲王的.《悲怆》奏鸣曲音调庄严,情绪激昂,感情崇高,形成了贝多芬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作为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其重要性在音乐界自然不言而喻,《第六交响曲》也称《田园交响曲》,作为贝多芬首部自己添加标题的作品,打破一直以来所尊崇的英雄主义,回归田园自然风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显而易见,本文立足于分析《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创作技法,力图从创作角度挖掘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钢琴奏鸣曲》op110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晚期的作品,他的《钢琴奏鸣曲集》在世界钢琴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作品也是让人令人深刻的,在风格上与之前的作品也大为不同,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思考,所以在这部作品中,他同样投入了大量情感。贝多芬既是古典主义的开拓者,也是浪漫主义的开创者,本文分析了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的特点,并对钢琴奏鸣曲OP110第一乐章的演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余莉娟 《青海教育》2006,(11):37-38
一、钢琴奏鸣曲《热情》 钢琴奏鸣曲《热情》是贝多芬创作中期伟大的英雄性作品之一,是所有作品中最富激情的一部,充满斗志的“热情”像巨浪一样澎湃起伏,它向我们展示了贝多芬创作思想极其罕有的威力。在这儿,他真正站在了两个时代的交合点上——理智的时代和情感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丁妮 《成才之路》2011,(21):54-55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18世纪下半叶以来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艺术创作中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艺术中的精品,也是世界钢琴文献的瑰宝,其中最为闻名的非《月光奏鸣曲》莫属。本文着重分析了这部作品标题的意义、创作背景,以及对浪漫主义乐派的影响,力图使读者从多角度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奏鸣曲》。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非常注重钢琴奏鸣曲的写作, 而《热情》奏鸣曲是他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本文从《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内涵、演奏提示、钢琴家演奏版本等方面来分析这部巨作。  相似文献   

8.
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又称黎明奏鸣曲。该作品集中表现出贝多芬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思想,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演奏技巧要求很高,音乐表现力极强,同时又非常富有田园风格的一首。就此,本文针对奏鸣曲"华尔斯坦"第一乐章中的演奏情感、技巧和演奏手法进行详细地剖析。  相似文献   

9.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伟大作曲家之一.在他的艺术生涯中,钢琴创作也是很有成就的.贝多芬创作了32首奏鸣曲中《月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本文从贝多芬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对贝多芬的作品特点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0.
《告别》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作品,创作于他的鼎盛时期,是贝多芬亲自冠名标题的作品。本奏鸣曲是一首充满真情温暖的作品。他的隐含之义是乐观的,所表现的情绪也是非常的细腻。基于此,以《告别》奏鸣曲为对象,着重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要点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钢琴演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以“田园”作为标题,于1807年到1808年之间完成。贝多芬非常喜爱大自然,他常常独自在维也纳的郊外散步,有时躺在林中的草地上,有时站在小溪旁,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观赏着大自然的魅丽风光。贝多芬常常对朋友们表达对大自然的酷爱,也是在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感下才使贝多芬运用“田园”这一特定标题描绘出这部栩栩如声的“乡村风景画”。  相似文献   

12.
《月光曲》与《C小调钢琴奏鸣曲》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第九课《月光曲》是关于德国杰出的古典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C小调钢琴奏鸣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献给他初恋的女友朱丽叶,琪察尔迪的,作品反映了当他恋爱失败并患耳疾后痛苦失望的心情。《#C...  相似文献   

13.
《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一首幻想曲似的奏鸣曲,是他最有独创性、最充满灵感、最感人,也是流传最广的钢琴奏鸣曲之一,整首奏鸣曲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和浪漫的激情。第三乐章是贝多芬在所写的钢琴奏鸣曲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首作品,其个性十足,尽显贝多芬暴风雨般的情感和内心复杂矛盾的冲突。文章从音乐的形态、曲式结构,及其演奏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许多音乐评论家对贝多芬的《黎明》这首奏鸣曲极为称赞,认为它是一首欢乐的生活颂歌,是《第六(田园)交响曲》的先声。如果说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8是《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步重大的准备的话,那么Op.53是明显的第二步。在第一乐章和最后乐章中,时代的鲜明轮廊是十分清晰的。巨大的尾声几乎相当于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几乎贯穿了他一生创作的全过程(1795-1822),是他的交响乐的前奏、准备、试验、缩影,具有宏大的规模和深刻的乐思.在32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十五首《D大调奏鸣曲》“田园“OP.28是贝多芬最钟爱的一首乐曲,他第一次在各乐章中采用了统一的主题素材,凭借近乎完美的音乐技巧,确立了自己的中期风格,表现出苍劲有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多人或许跟我一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再熟悉不过的"命运主题"了。与《第五交响曲》(命运)相比,《第七交响曲》虽然没有广为人知的标题,但也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无标题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九课《月光曲》,叙述了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谱写此曲的经过。其实,《月光》这个曲名不是贝多芬起的,他为这个第14号作品题的标题是《幻想风的奏鸣曲》,但今天已鲜为人知。为什么《月光》这个标题能够流传下来,而原来的标题反倒“失传”了呢? 十九世纪的德国诗人兼批评家雷尔斯塔听了贝多芬的这首乐曲后,诗情勃发,不能自已,用文学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被誉为“乐圣”,一生创作大量流芳百世的音乐作品。在他笔下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八首《c小调“悲怆”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初期的巅峰之作。《c小调“悲怆”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9年,当时的贝多芬听力已经逐渐减弱,作曲家将对社会现状的愤慨和激情、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的情感寄予作品之中,力图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贝多芬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成为作曲家的第一步,便是创作钢琴音乐,在学习和演奏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时,不仅要竭力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要认真研究和领会其音乐内涵,把握他的思想脉搏和作品深刻意义,也就是说,要把握住贝多芬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0.
《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比较受欢迎的一首曲子。作品内容丰富多样,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作品集戏剧性及悲剧性为一身,展现了多样的艺术风格。《暴风雨奏鸣曲》为贝多芬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灵感作品,从作品侧面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才能。分析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