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兴起,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剿”改“抚”,终至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态度改变的原因何在?历来存有争议。慈禧招抚义和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慈禧对光绪和洋人的仇视;其二是慈禧对义和团力量的过高估计;其三是慈禧被所谓“归政”消息刺激。慈禧利用义和团来打击西方国家,不是基于对国家前途的负责,也不是基于对满清政权巩固的考虑。慈禧招抚义和团只是为了泄私愤而已。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表述慈禧的生活习性、为人处世、爱好追求等方面无异于一个普通的女人,是可以了解、可以触及的。  相似文献   

3.
历经庚子之变,慈禧深切地感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面临着威胁,同时出于对造成庚子之变的愧疚心理,希望振兴国家以及迎合列强巩固政权等方面的原因,于是决定实行新政。慈禧心态的变化,成为清末新政启动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败,群情激愤,光绪帝变清图强,激怒了慈禧等人。慈禧欲捉康有为等人,外国将康等保护了起来;欲废立光绪帝,外国又极力阻挠。慈禧重用清流派,欲利用义和团杀尽洋人。光绪帝认为不可以民命当儿戏,结果慈禧将同意光绪帝主张的大臣杀了一批,给光绪帝以重大的打击。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败,群情激愤,光绪帝变清图强,激怒了慈禧等人。慈禧欲捉康有为等人,外国将康等保护了起来;欲废立光绪帝,外国又极力阻挠。慈禧重用清流派,欲利用义和团杀尽洋人。光绪帝认为不可以民命当儿戏,结果慈禧将同意光绪帝主张的大臣杀了一批,给光绪帝以重大的打击。  相似文献   

6.
慈禧统治中国48年,不仅在内政上主掌大权,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上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将慈禧的中外文化交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慈禧与洋务运动的开展,第二个阶段是1900年之后直到慈禧去世,在论述前后两个阶段慈禧中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的基础上,分析慈禧的微妙变化及原因,试图探析中外文化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及影响。慈禧不仅开辟了新的文化交流途径,更新了交流的内容,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在"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末期,慈禧的中外交流措施与方法将中国卷入世界变革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7.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8.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9.
杨萍 《文教资料》2011,(1):74-76
1861年辛酉政变中。以慈禧和奕新为首的集团采取果断行动。在中央铲除了肃顺集团.全面掌握了政权。然而,成丰末期,辅政的肃顺等人在政治上重用地方汉族官僚.所提拔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已成气候,在清朝政坛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慈禧和中央政府对这批湘淮官僚的安抚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究其原因.除了湘淮官僚以现实前途为考虑外,更为重要的是肃顺等人与地方湘淮官僚的严重政见分歧,尤其在对外关系方面。本文对此加以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0.
孙伟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6-109
袁世凯和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两者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第一阶段慈禧对袁初示信任,发展到第二阶段袁开始博得慈禧的真正好感,第三阶段则表现为慈禧对袁从真正信任到有所提防:两者的关系中统一是主要的,但也有对立的一面。对两者关系研究的深入,将更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清末民初政局演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1.
《清稗类钞》记载,慈禧太后经常召集诸王福晋、格格到宫里打麻将.特别是庆亲王的两个格格,更是常客.慈禧爱打麻将,因为她每打必赢,赢了自然心花怒放.但慈禧每打必赢是有原因的,原来庆亲王的两个格格为讨慈禧欢心,暗中拜托站在慈禧背后观牌的两位宫女,看慈禧需要什么牌而向她们打手势,她们就装作无意打出那些牌,不一会儿,慈禧就"一马当先"了.  相似文献   

12.
在戊戌变法运动中,慈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慈禧对变法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变法的成败.事实上,慈禧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变法的,她在变法中态度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因为前期的维新派进行的改革与先前慈禧所支持的洋务运动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变法发展到后来必然会触及慈禧专制统治的权威.故而其态度直转,演变为反对变法并加以镇压.  相似文献   

13.
《甘肃教育》2009,(12):33-33
据说慈禧是一个比较博学的人,尤其是对于戏曲音乐,都能知道一二。一次,李鸿章进宫奏事,正碰上慈禧在听音乐,于是便装模作样地站在一旁洗耳恭听。待乐曲演奏一停。慈禧问道:“你知道这是什么乐曲?”李鸿章急忙答道:“奴才愚蠢,望老佛爷赐教。”这慈禧最喜欢别人不知,向她求教。听到李鸿章如此,  相似文献   

14.
在戊戌变法的前前后后,慈禧太后对变法基本上是持默许和支持态度的。在变法之前,慈禧默许、支持光绪领导下的康、梁维新变法;在变法之中,慈禧提倡渐变,反对急变,强调政局稳定第一;在政变之后,慈禧论人不论事,反维新"乱党",而不反对变法本身。因此,就戊戌变法运动的整个过程来说,简单地说慈禧太后是顽固派有悖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论武则天与慈禧用人特征的差异勾利军武则天与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两位女性统治者,所以在古今研究者的视野中,她们自然占有特别醒目的位置。论及武则天,人们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而慈禧在一般论者眼中,她的政绩似乎与武则天差之天壤。其实,这些看法流于泛...  相似文献   

16.
慈禧缘何成为康有为的继承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戊戌年血腥镇压百日维新的慈禧在事发仅仅两年之后即继承康有为之农钵,推行新政,筹备立宪,且有所发展,成为其继承人。清末社会之所以会上演如此富有戏剧性的一幕,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大背景上看,内忧——义和团运动、灾荒,外患——列强侵华,二者合力致使清廷内外交困,为保位而被迫作变;其次,慈禧的思想认识有求新、自强的一面,这导致她为卫权而图谋进取;第三是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托古改制”理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妥协中亦见高明,也有利于消除慈禧推行新政、宪政的思想顾虑。  相似文献   

17.
从武昌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时隔仅四个月.革命迅速成功的原因何在?过去人们大都从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形成、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等方面来研究,对于清政府自身则探讨甚少.有鉴于此,本文拟就清季政府的衰败对辛亥革命成功提供的条件作一番分析,以窥历史事实的全貌. 第一,统治阶层的分裂和权力中枢的空白1898年的戊戌政变使慈禧重揽一切大权,但最高层官员中间存在着的矛盾和斗争并没有解决。庚子年庆亲王奕劻随李鸿章议和,保全慈禧有功,深受宠任.1903年荣禄去世后,奕劻接任首辅地位,并与练新军、办新  相似文献   

18.
慈禧太后(1835-1908年)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近代中国四十多年。由于个人的履历、宫廷的秘史和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变化等诸多因素,所以有关慈禧的史学论著和文艺作品非常多,尤其是文史著作和影视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  相似文献   

19.
从武昌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伍,时隔仅四个月。革命迅速成功的原因何在?过去人们大都从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形成、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等方面来研究,对于清政府自身则探讨甚少。有鉴于此,本文拟就清季政府的衰败对辛亥革命成功提供的条件作一番分析,以窥历史事实的全貌。第一,统治阶层的分裂和权力中枢的空白 1898年的戊戌政变使慈禧重揽一切大权,但最高层官员中间存在着的矛盾和斗争并没有解决。庚子年庆亲王奕劻随李鸿章议和,保全慈禧有功,深受宠任。1903年荣禄去世后,奕劻接任首辅地位,并与练新军、办新政而拥有权势的袁世凯相勾结,成为最有实力的一派。而庚子年随驾到西安,得到慈禧宠信升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政务处大臣等要职的瞿鸿禨,则与奕劻相对抗。著名掌故学家徐一士曾写道:“庆亲王奕劻自继荣禄而为军机领袖,直隶总督袁世凯深与结纳,为其谋主,于是北洋遥制朝政,其权力之伟,更远过于李鸿章时。  相似文献   

20.
光绪帝的突然死亡是近代史上一谜。从文献资料和当时情况作一推断,可知光绪是在慈禧的策划下,中毒身亡的。一方面,多年来有不少记载说明光绪确实死于非命,即是被谋害致死的,如《慈禧外纪》、《瀛台泣血记》、《我的前半生》等书均持此说;另一方面,从当时清宫内光绪死亡前后几天的活动可以判断出来些许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