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对话精神的社会,高校德育对话是对话精神在高校德育领域的回应,可以理解为一种德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德育模式。高校德育对话,不论是理念更新,还是模式创新,这都是针对于当前高校德育现状而言的,是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途径探索,对当前德育实践意义重大,因而需要探索其深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余玲芝在《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11期撰文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对话精神的社会,学校德育对话是对话精神在学校德育领域的回应,它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德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对话精神的社会,学校德育对话是对话精神在学校德育领域的回应,它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德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德育模式。学校德育对话不论是理念更新还是模式创新,都是针对当前学校德育现状而言的,是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并对当前德育实践意义很大,因而也有其独具的特征和具体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文关怀,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高校德育更应努力凸显这一特质。近年来,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向高校德育领域渗透。对话德育的缘起有其深厚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意蕴。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对话德育建构,可从对话理念人本化、对话关系伙伴化、对话场域生活化、对话文本人文化和对话方法人性化等五个路向进行。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的叙事取向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育方式,而且是一种新型的德育理念的体现。其核心就是“对话”。德育叙事与对话德育给我们的启示有:高校德育必须回归生活,必须重构师生关系,正确认识对话教学与灌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立与合作是高校德育对话的两种取向,两种取向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对话模式,即对立的对话模式和合作的对话模式.对立的对话模式无益于德育效果的提升,合作的时话模式有益于提升德育效果.为此,在高校德育中要着力推进合作的对话模式.具体办法包括确立合作对话理念、明确合作对话模式的特征特点、弄清合作对话的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肖蓉 《教育探索》2011,(10):132-134
和谐德育是当今高校德育的价值追求,将哲学范畴主体间性引入德育领域是对高校德育的理论创新.在主体间性视阈下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应坚持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德育理念,抛弃占有式的德育方法,在对话与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交往实践,建立起和谐的师生间的德育关系,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出发,提出了"尊重的德育"的创新理念,阐述了"尊重的德育"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的功能,并指出了在"尊重的德育"理论的指导下,推动人、社会、自然关系的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衍生于交往理论的对话德育逐渐成为独立的德育范式,因其蕴含强烈的人文色彩,对生活世界的本原再现等本质特点,对话德育在高校蓬勃兴起,但其实效并不理想,主要根源在于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表现为"俯视"与"仰视"两种错位关系。师生关系与对话德育之间存在"一体两面"的共生关系,师生关系决定对话德育的质量和效果。重构与对话德育范式匹配的师生关系,可以考虑以平等和信任为基础,从价值导向、核心理念、场域氛围、话语体系四个路向重构"我—你"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德育的一种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人性即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为本.现行的高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忽视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现象.高校德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正确引导并努力实现大学生的需要作为德育的立足点,实现"学校人"与"社会人"的同构,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其主体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