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成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在封建经济发展中的成长、货币的出现、商业的兴盛、城市和市民阶级的兴起和壮大等等。这些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成长,逐渐地破坏着封建经济,最后取而代之。在这一过程中,封建王权不仅不支持封建领主阶级,恰恰相反,它起着支持城市市民阶级,加速封建制度解体的作用。所以恩格斯说: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王权是一种进步因素,……在漫无秩序中它是秩序的代表”。本文仅就王权和城市建立联盟的前提和后果,谈谈西欧封建制度下王权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中古盛、晚期的英国王权,时间约为十一世纪中期——十六世纪末期。英国封建王权具有一个最显著最典型的特征:既强大又有限。这种特征不仅与中国封建专制王权截然不同,而且也区别于产生在同一封建基础之上的西欧大陆请王权。以往对这方面的探讨较少,且多把王权特征的产生和演进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欧封建国家与古典时代的城邦国家、近代民族国家相比在政治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西欧封建国家,法律是国王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国王立法,且受法律制约;国王逐渐成为一个世俗统治者,而且王权力量不断增强;西欧封建国家,王室婚姻、王位继承对王权影响重大,甚至会导致内乱或对外战争;西欧封建时期,国家的地域实体性特征凸显,但其疆域有很大伸缩性。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神权统治成因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权与教权关系,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认为,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神权统治成因主要有:天主教会发展为西欧封建社会最富有的封建领主,是实现神权统治的根本原因;王权衰微和封建割据有利于天主教会不断强固自身的社会威望和政治地位;垄断意识形态领域,有效限定了民众的信仰追求和行为规范,教会自身严密的组织系统,在中世纪前期,起到了世俗王权和国家政府难以起到的组织纪律和权力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从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王权强化,自然经济解体,世俗化发展等几方面论述了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廖建林 《红领巾》2005,(1):24-28,38
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两重性,使重农抑商成为中西封建国家的共性.封建国家对待商品经济一般是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态度,但侧重于重农抑或是重商还取决于与之相联系的具体背景.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王权过早强大,来自商业和外贸的财政收入有限,故政治考虑优先,重农抑商成为传统国策;封建领主制下的西欧,王权软弱、分裂割据成为社会常态,富有的商人及其贸易的收入遂成为王权加强的重要依靠,而商人和市民也有赖于王权的加强以发展商品经济,因此由农本而重商成为王权和市民的基本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两重性,使重农抑商成为中西封建国家的共性。封建国家对待商品经济一般是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态度,但侧重于重农抑或是重商还取决于与之相联系的具体背景。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王权过早强大,来自商业和外贸的财政收入有限,故政治考虑优先,重农抑商成为传统国策;封建领主制下的西欧,王权软弱、分裂割据成为社会常态,富有的商人及其贸易的收入遂成为王权加强的重要依靠,而商人和市民也有赖于王权的加强以发展商品经济,因此由农本而重商成为王权和市民的基本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两重性,使重农抑商成为中西封建国家的共性。封建国家对待商品经济一般是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态度,但侧重于重农抑或是重商还取决于与之相联系的具体背景。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王权过早强大,来自商业和外贸的财政收入有限,故政治考虑优先,重农抑商成为传统国策;封建领主制下的西欧,王权软弱、分裂割据成为社会常态,富有的商人及其贸易的收入遂成为王权加强的重要依靠,而商人和市民也有赖于王权的加强以发展商品经济,因此由农本而重商成为王权和市民的基本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略论英国封建君主制特征与政治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欧,英国封建君主制有其特殊性。与西欧封建制一样其封建性即契约性为本质特征,但英王拥有最高宗主与一国之君的双重政治身份和权力一开始就很明显;统治的需要和古老传统形成了“合法”的世袭君主制;因岛国地理和“跨海而治”,君主集权制较早确立;集权制发展与封建制必然产生矛盾,促使议会制生长,加上不列颠民族原生着不同程度的约束王权的传统观念、旧制与习惯法,较早形成司法统一和相对独立。英国封建王权呈现“契约性”、“合法性”、“集权性”和“有限性”多重特征,随着历史发展,自然长成了英国式政治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与王权交好是中世纪西欧的一种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观象。这一盟友关系基于双方在经济利益、安全诸方面的相互需要。城市主要以其财力支持王权,增强了王权扩张的力量,有利于促进统一的进程和封建政治的发展。王权对于城市的扶助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兴盛和市民阶级的成长壮大。市民占有一席之地的等级会议是结盟的政治果实。城市的金钱所显示的能量和市民地位的上升改变了权力只源于土地占有的僵死观念。它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关系和政治结构的变动。  相似文献   

11.
中古时期,德国封建主义的发展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相对迟缓;二是不完善;三是土地因素重于人身因素。这三个特点对德国王权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具体而言,封建主义的缓慢发展,使王权失去了掌握主动的时机;封建关系的不完善,阻碍了以国王为顶尖的等级金字塔的形成;土地因素的重要,造成了采邑的发达,为诸侯对抗王权提供了物质基础。与西欧其他国度不同,德国的封建主义,对于王权而言,是一种离心的力量;对于诸侯而言,却是一种向心的力量。本应赋予国王以权力优势的封建主义,事实上却削弱了王权。这说明,封建主义在政治上发挥怎样的作用,并不完全取决于它自身,还要看现实的权力结构和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天皇制政权不是建立在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均势之上,而是通过明治维新逐步消灭了德川幕府为首的封建领主,逐步取代了贵族特权;地主阶级的作用也不象西欧封建贵族对王权的作用;维新全过程中其领导者从总体上看目标始终如一,不存在“背弃革命”的前后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而是一以贯之以革命改造为根本特征的全面质变;明治维新有民族主义的很大成分,但其主要动力和内容是国内的变革,形式上主要也非对外民族战争,并非只为适应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13.
公元5—15世纪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千年是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中世纪西欧的王权和教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中世纪西欧历史重要的内容。这一时期,西欧世俗王权与教会是并存的两大政治力量,二者时而勾结合作,时而冲突。封建社会确立初期,教会依附并支持世俗政权。自10世纪开始,教会实力不断增强,教皇开始与世俗君主争夺西欧最高统治权的斗争。13世纪教权达到顶峰。中世纪后期,教权在与强大起来的英法王权斗争中失败,教权最终从属于王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细致考释1124年兰斯事件的缘起、路易六世的军事集结及其封建王权等问题,希望通过对历史个案的研究,来观察一个时代的政治特征.本文认为,路易六世伸张王权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发动的战争;而战争促进王权的方式,一方面表现为不断加强的封建依附关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日渐加强的国王与其臣民的关系,或曰国家统治关系.从战争的视角来观察路易六世时期的封建王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封建主义在西方政治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5—11世纪西欧封建教权与俗权的关系重新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中心的封建教权与西欧新生的封建政权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互相利用的关系,同时教权的确立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堡对中世纪西欧社会而言具有极为重要和丰富的内涵。中世纪早期西欧社会特殊的经济形态、中央王权的衰微和地方分权化趋势的强化,以及日益频繁的外族入侵为城堡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探讨城堡的意涵与缘起有助于加深对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西欧中世纪教会拥有庞大的权力体系网络,形成独特的教权与王权并立的政教二元制结构。本文分五个阶段阐释了西欧中世纪教会权力体系形成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8.
西欧君主专制制度是从封建国家向资产阶级国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形态,它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16世纪初,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这个时期,封建贵族趋于没落,市民(资产阶级前身)兴起,两上阶级势均力敌。在他们的相互对抗和冲突中,君主充当了仲裁者的角色,君主利用市民打击封建割据势力,并从市民处得到财政的支持。专制王权与市民的发展最终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西欧是神权统治的时代,但神权统治中蕴涵着诸多的自我否定因素。这些因素对西方的民主政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不仅使西欧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分立的二元权力体系。对西欧的王权也有很大的限制作用,还便利了西欧各国民主力量的产生与壮大,基督教本身也蕴涵着民主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21,(1):32-39
在斯图亚特王朝早期,长老会清教徒在英国民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道德改革运动,试图以此赢得民众支持,重新获得统治者信任。在社会领域,这场运动以传教布道的形式展开,强调要以严肃的宗教态度对待社会娱乐生活,希望凭此净化社会风气。由于过度干预,引起了统治者的不满和打压。在政治领域,长老会清教徒与资产阶级联合,逐渐进入英国议会,共同反对封建王权统治,导致了封建王权与议会的冲突。道德改革运动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形式,同时激化了清教徒和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的矛盾,为英国内战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