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研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由来、概念,及其形成条件,以及探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应用价值及对相关领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于束缚在任意维谐振势中的理想玻色气体和费米气体,有限粒子效应对其热力学性质将会产生影响。估计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关于各个热力学量的相对修正。并对两种受限量子气体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有限粒子数效应对于凝聚状态下的玻色气体(玻色气体在系统中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影响要比费米气体和正常的玻色气体(没有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玻色气体)显著得多。  相似文献   

3.
以理想玻色—爱因斯坦气体为例,从量子统计出发,给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的相变点方程和相变点曲线、等温线方程和等温线、两相平衡共存曲线方程和两相平衡共存曲线及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了解这些对于全面掌握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4.
用解析的方程分析了产生BEC的条件 ,总结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几个成功的实验 ,从而得出在有约束的情况下 ,理想气体发生二维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验构想  相似文献   

5.
2001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物理学家埃里克·康奈尔(E.A.Cornell)、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德国人沃尔夫冈·克特勒(W.Ketterle)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卡尔·威曼(C.E.Wieman),以表彰他们在稀薄碱金属原子气中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以及在凝聚体性质方面的早期基础性研究。本文将介绍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简史以及三位获奖者的主要贡献。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及其实验研究简史1924年印度物理学家玻色研究了“光子在各能…  相似文献   

6.
评介了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物理思想、可能应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领域中Feshbach共振是研究的热点,在很多实验中都现测到了Feshbach共振现象.通过调节外加磁场用原子散射的Feshbach共振来任意改变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从强吸引到强排斥都可实现.介绍了Feshbach共振现象及有强相互作用的玻色子气体和费米原子对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相似文献   

8.
柳洪杰 《成才之路》2011,(1):95-I0024
科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超级粒子”的研究。爱因斯坦和玻色曾于1920年提出著名的。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粒子学说——将铷原子放置到一个相对紧凑的空间里,在温度足够低的情况下,它们会迅速发生变化并凝聚成一个粒子。但在这种情况下所合成的粒子并没有发光的迹象,所以并不能充当光源。  相似文献   

9.
用解析的方法分析了二维自由理想玻色气体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没有外势约束的情况下,二维理想玻色气体不能形成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同时讨论了在强简并和弱简并两种情况下二维自由理想玻色气体的热容、熵和压强.在弱简并情况下,二维自由理想玻色气体的热力学性质趋于经典情况.  相似文献   

10.
1924年印度物理学家玻色研究了“光子在各能量级上的分布问题,他以不同于普朗克的方式推导出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玻色将这一结果寄给爱因斯坦,请其翻译成德文并在德国发表。爱因斯坦意识到玻色工作的重要性,立即着手研究这一问题。爱因斯坦于1924年和1925年发表了两篇文章,将玻色对光子的统计方法推广到某类原子,并预言这类原子的温度足够低时,所有的原子就会突然聚集在一种尽可能低的能量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Condensation,BEC),这时宏观量物质的状态可以用同一波函数来描写。自1925年提出BEC以来,陆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