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由于学科分化而产生的关于“人的形象“问题的重要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本主义思潮,进而谈到关于“完整人”的问题,而这些对于在设计中人的地位关系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既通过人类学中人本主义来更加深刻地来认识设计中的人本主义,使设计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法因技术理性观的侵蚀而呈现的失衡状态,在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标志的数字时代愈发凸显,隐藏着从局部失衡发展为系统性、结构性失衡的隐患。知识产权与隐私权、“数字人权”、生命健康权、信息获取权等权利的冲突亟待规制。建构主义的技术观从技术产生与运作中“人”的能动因素入手,为这一冲突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的建构应当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树立平衡保护观”“培育创新与发展共同体”和“构建风险共同体”三重维度培育人本主义知识产权观,从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强化人的主体责任、完善人的基本权利三个层面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人本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理念的提出,也将为中国法迎来世界时刻。  相似文献   

3.
“人性”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引起了部分学者关于法律是否应当提倡人性化的思考。人性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仅是我们做事行事的基础,也是进行法律制度设计的前提。人性善恶兼有的本质使人们注意到了其在法律领域中的价值。从“人性善”出发设计法律,才能保障人的正当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从“人性恶”出发设计法律,才能限制权力,防止权力腐败损害人民的权利。本文针对当代中国法律主要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强调“性恶”的重要作用。只有既考虑到人有善的一面,又认识到人性中恶的一面,由此出发,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主导研究范式与人类学研究范式的比较,来探索中国本土营销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向。当前营销研究所采用的主导研究范式是实证研究范式,基于数据调查与分析,试图运用计量模型来揭示营销现象中的变量关系;而人类学研究范式则关注营销现象中的各种“田野”,运用定性研究方法,采用多元的思路来阐释其中蕴含的意义。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缺点,但从与中国文化的对接角度来看,至少在本土研究的初期,中国营销学人应借鉴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尤其是人文主义范式,深植在丰富的本土营销实践沃土中去构建稳固的理论基础,由此扎实推进中国本土营销科学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发展观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形成鲜明对照。发展观的历史转型需要新的经济研究视角,“人本人”①对“经济人”视阈边界的拓展为发展观的目标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哲学范式的变革奠定了发展观转变的哲学基础。全新的人本主义发展观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确立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赫胥黎提出了关于科学教育的真知灼见,他积极倡导把一种完整和全面的科学文化引入“完全人”的发展中,并为科学与艺术的沟通提供了文化人类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强调咨询师应严守“价值中立”,以华生等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则强调“价值参与”,价值中立或价值参与是心理咨询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价值中立和价值参与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心理咨询中要注意将价值问题与本土化、个体的特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现代建设不能忽视人的巨大作用。然而青少年的社会犯罪对于当前的“四化”建设却又是不利的因素。犯罪作为一种违反国家法律的非规范化行为,是与人的社会行为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而决不是彼此孤立的社会现象。这就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就是需要系统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在不同的前提、语境下,有不同的涵义,与人本主义的主张有联系也有区别,实践中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胡琨 《科教文汇》2009,(15):53-53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存在。本文主要从人本主义尊重与信任角度分析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倪秀梅  李梅 《科教文汇》2008,(31):53-54
现象学作为哲学方法论之一,在心理学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观点的一致性,也表现在方法论上的一致性。马斯洛和罗杰斯是现象学取向的最典型的两位心理学家,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高峰体验”、“个人中心治疗”和“自我和现象场”等理论上。  相似文献   

12.
吕力 《未来与发展》2009,30(8):10-13
管理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文化密切相关,在这个意义上,管理实践一定是“本土”的,本土管理实践的“本土性”与人类学所关注的人类行为与文化的普同性、相对性以及文化的适应问题等有较大的关联。建立和发展“管理人类学”这一交叉学科,将有助于深入认识当代本土管理实践.加深和拓宽对目前学界高度关注的“中国式管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设计思想是现代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的潮流,这一思潮将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居环境的改变,将更好地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居住者生理、心理要求的内部空间环境,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本文着重从住宅室内空间设计概况及室内空间分割的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人本主义”设计思想在现代居室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董有国 《科教文汇》2010,(32):164-164,169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现代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等.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理论的核心.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审美活动在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把审美活动看做是人的"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阶段,看做人的"自我实现"的重要一环,看做能使人获得巨大精神享受的"高峰体验".人本心理学对现当代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这一众所周知的广告词 ,实际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科技创新之潮流。科技以人为本 ,源于西方的人本主义观 ,虽然 ,我国理论界对西方的人本主义有不同的看法 ,但实践已证明这一理念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发明创造以人为本”呢 ?结合国内外之实践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把握人的自然属性 ,紧扣自然中的人的需要搞发明人作为自然之子 ,具有自然属性 ,这一自然属性产生出人的本能的欲望和需求。粗略地说就是基于人的吃、喝、拉、撒、行动、呼吸等等产生出的需求。这些需求直接导致了一…  相似文献   

16.
关注人们生活质量的时间地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间地理学是在 2 0世纪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门结合地理学与社会学 ,以新的视角来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本文概述了时间地理学的产生、发展、方法特色以及研究动态 ,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潘卫平 《科教文汇》2008,(16):129-129
运用社会调查、文献分析和比较等方法,对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师指导方式”在目标、教学程序和课的结构三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中美两国“教师指导方式”因分别受“形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产生差异;2.影响两国“教师指导方式”的上述两种思想本身有共同之不足;3.两种“教师指导方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讲,均有力所不及之处。  相似文献   

18.
徐曦 《科教文汇》2012,(5):132-133
在文化阐释中,作为阐释者的民族志调查者怎样去排除无意义的表象,寻找真正的意义关联,即隐藏于表象之下的“文化语法”,成为阐释人类学的重要议题.由于翻译所具有的理解和阐释的特性与解释人类学理论的共通点,本文旨在从阐释人类学的文化的阐释及深度描写的民族志方法出发,探讨在翻译中应该如何对待文化他者,如何进行文化阐释,传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张磊 《科教文汇》2007,(8Z):143-143,147
追求发展是每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如何看待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科学的发展模式,则是21世纪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从基本出发点:人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资源和动力:人自身的发展两个方面来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然后从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人类与历史的统一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课程观以自我实现的人格理想为核心,以完整人的发展为基本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现实教学应借鉴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来重新思考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