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张保青 《山东教育》2005,(15):39-39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长久的“家庭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堪称幼儿教育之“双臂”,缺一不可。由此看来,要想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牵手”,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与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联系、交流、沟通、合作,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多多进行建议性“指导”,使家长针对孩子的教育“得手”、“得法”。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A1):13-14
教育并不仅仅只是学校的职责,更加是学生家长的职责。为了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茁壮成长,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能够手牵手地一同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从而保障教育工作的全面性。而家校共育教学理念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能够提高学校对于学生培养的效率,更加能够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受教育需求的满足。从现阶段我国家校共育政策落实情况来看,我国家校共育政策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果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校共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专业性。但是,在各个学校具体进行家校共育实践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下,本文以学校与家长牵手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的研究为题,从学校与家长牵手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与家长牵手教育的有效对策两方面展开论述,深度研究学校与家长牵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育简讯     
《宁夏教育》2010,(3):39-39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宁夏今年城镇农村“百校牵手”今年,宁夏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组织实施“百校牵手”城镇学校帮扶农村学校计划。宁夏“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后,上学难的问题已不存在,但城乡间的教育仍然存在差距,城镇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资源、教师素质普遍高于农村学校,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目前家长呼声最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在教育链中,学校和家庭是两个关系紧密的链点,而处于这两者之中的学生、家长、教师则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三个重要要素。如何使这三者处于高度的互相关注、紧密地联系之中?如何智慧有效地牵起学生、家长的手,让班级管理、学生发展、班务活动成为每一个人关心的事?如何让学生和家长更懂你的心,更领你的情,让班务工作不再只是班  相似文献   

5.
袁明明 《云南教育》2009,(10):42-4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素养。然而,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很多家长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老师和学校。要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就要求教师在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努力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来,打造一支家校合一的优秀教育团队。  相似文献   

6.
湖北荆州一小学实施感恩教育.六年级小学生毕业前得向学校捐百余元“献爱心”,以此表达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一些家长称让学生拿父母的钱“献爱心”,对孩子的教育反而不利,对学校的做法表示“不理解”。家长对荆州这一小学的“感恩教育”不理解.笔者也是不敢苟同。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7.
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面对当前学生缺乏完整人格、常为心理问题所困扰的现状,教师应努力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健康这一重要问题,让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牵手.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的本质和人生活的意义看,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应是“共享成长”。从内涵上看.它包括“共同享受成长”、“共同促进成长”;从意蕴上看,它是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方法、方式。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让教师和学生共享成长、让家长和孩子共享成长、让学校和社会共享成长,可以实现教育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9.
阅读提要引子一1.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2.家教中的不和谐音3.“第一任教师”正在受教育二1.远见卓识的选择2.政府担起优化育人环境的责任3."学校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4.把居民的忧愁放在心上5."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三1.学校、社区"双向服务"2.学生:"懂得爱"、"珍惜爱"、"回报爱"3.家长:"与孩子牵手,与学校牵手"4.孩子与父母携手进步5.教师:"我是风,为你鼓起前进的帆!"结语"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这是无可辨争的事实。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育质量弱化为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又蜕变为考试成绩。当考试名次成为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神圣砝码时,考试评价便成为学校久远而又沉重的话题,成为学校发展进程中永远的“痛”。在成绩主宰的校园里,考,成了领导和老师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和家长的命根。千军万马竞过“独木桥”,演绎着一场淋漓尽致的分数大战。分数,想说爱你不容易姑且不说中考、高考中那些触目惊心的作弊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最普通的小学考场。还是从几件亲身经历的事情说起。一次期…  相似文献   

11.
谢智奇 《湖南教育》2014,(12):25-26
有人说:“办出具有本土气息、适合于当地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虽有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我校虽处小城镇,但我们尝试着争做最好的教育。一、在现实中反思让每一个子女、每一个学生成才,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曾是我们共同的心声。读“虎妈”的故事,学“狼爸”的高招,送孩子上辅导班,让孩子不停地背书写作业,争分又夺秒……我们的孩子连一点发呆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每天都被各种作业和形形色色的兴趣班填得满满的。  相似文献   

12.
让学校和家长一起来关注对孩子的科学行为的引导,这是“家校合作”的基础。首先应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的目的和重要作用,自然老师可以在学校教导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发简报、开家长会、专家讲座等形式,让家长了解科学课程的内容、方法,理解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而让家长意识  相似文献   

13.
怎样开好家长会已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课题。由于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通报家长,便于家长采取适当措施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把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及时告知家长,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学校教学效果等等。因而,家长会往往是一言堂,校长的讲话可谓放之四海皆准,老师的介绍也是千人一面,家长们也认为家长会不过是例行的探亲会。笔者认为,要开好家长会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切实把学生摆在中心位置,让学生充当家长会的主角,将家长会打造成一个展示学校教育成果的平台。笔者谈谈这样做的几点认识和理由: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长久的“家庭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谌称幼儿教育之“双壁”,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乔秀平 《四川教育》2020,(10):44-45
2020年春,我们迎来了一个漫长的特殊假期。“停课不停学”,让孩子们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里有所学、有所为、有所成长,让学校教育的追求和家长的需求高度契合,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成为教育人面临的共同课题。一、精准调查,找准需求家长的担心,就是我们的担忧;家长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为此,学校通过网络问卷,让家长列举“停课不停学”期间对学校教育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怎样开好家长会已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课题。由于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通报家长,便于家长采取适当措施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把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及时告知家长,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学校教学效果等等。因而,家长会往往是一言堂,校长的讲话可谓放之四海皆准,老师的介绍也是千人一面,家长们也认为家长会不过是例行的探亲会。笔者认为,要开好家长会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切实把学生摆在中心位置,让学生充当家长会的主角,将家长会打造成一个展示学校教育成果的平台。笔者谈谈这样做的几点认识和理由:  相似文献   

17.
回顾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学生个性的培养基本上处在边缘地带甚至是被关注的盲区。 学校和班级教育中强调过多的是“整齐划一”.是“步调一致”,是“思想统一”;运用最多的教育方式是“管”“卡”“压”“堵”。许多学校不容许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只想让学生的大脑成为“权威”思想的灌输工具。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地处中关村科技园,是一所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学校,目前有学生6500余人。为了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2008年10月,学校启动了"牵手各族伙伴,传承中华美德"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倡导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要求全校每一个班级都要牵手一个少数民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新时代的教育大环境,学生变了,比过去更聪明、更自我;家长变了,比过去对教育更关注,对学校及老师的敬畏之心淡化了;上级领导似乎也变了,教育的要求更高,各条线开展的活动一波又一波……“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与时俱进,培养时代新人、“完整的人”、有素养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面对教育的种种复杂性,我们老师的压力真的不小!  相似文献   

20.
蔡芳 《教育艺术》2010,(1):10-11
“雅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一种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要求.如何真正让它走进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心灵.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