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著作权法律制度.然而,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就广受诟病,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许多报刊在尽情享有转载、摘编权时,没有认真遵循限制规则,履行应尽的法定义务,以致损害了作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传媒应通过舆论监督保护消费者权益。上海的《消费报》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之一的报纸。本文拟通过该报近年来开展舆论监督的一些事例,说明消费者报刊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履行法律赋予的舆论监督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是严格市场准入的有效形式,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创新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需要,是建设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自《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以制度和诚信构筑"民以食为天"的安全防线,不仅为食品安全构筑了较完备的法律制度,推动了食品行业的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4.
毛贺祺  张坤 《今传媒》2013,(1):139-140
《暂行报律》的废止使得民国初期的中国实行了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为宽容的新闻体制,报人绝对新闻自由思潮的泛滥使得民国初期报业无序发展,新闻界宣扬口号"无日不与政府宣战",煽动暴力,最终引发报灾。"癸丑报灾"是民国时期袁世凯对新闻界的一次扫荡,也是军阀专制统治在舆论界的一种反映,是报界缺乏自律和法律保护的不良后果,致使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草草收场。可见新闻自由需要制度来制约,违背与否要依照法律来裁定,新闻界的无序和膨胀最终会给本行业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制度在中国 所谓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服务、法律扶助、司法帮助等,是国家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别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在于减免当事人的费用,使其获得法律援助,还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法律调整和已有规范触及不到的案件“死角”,促进公平与正义。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并且是作为政府行为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6.
张焱  王波波 《新闻世界》2014,(11):180-181
暴恐事件产生的伤害不仅仅作用于无辜受害者,它更大的伤害,在于产生的民族隔阂、恐怖效应与社会恐慌。例如昆明"3·01"事件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一些媒体提到暴徒的时候冠以"来自新疆的恐怖分子",新疆的形象、新疆人的形象再一次受到损害。因此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藏秘排油"、"三鹿奶粉"事件中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行为被屡屡曝光。由于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这种行为给我国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危害性和产生原因入手,提出了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责任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没有将行政救助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化,此外还存在着很多在建立健全行政救助法律制度时所必须解决的一些困境问题。本文先是阐述了我国行政救助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存在的一些困境问题,紧接着在对我国行政救助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提出了需要在立法阶段、施行阶段和实施环境三个方面上采取的合理措施。提出:行政救助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在立法上加以确定,而且还需要在保障行政救助制度的实施环境上,甚至运行程序机制上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明确化应该属于"硬件",而在"软件"上则更多的是需要培育一个良好施行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然而我国的相关法律却没有对"过劳死"的性质和地位作出明确的界定,所以本文在对"过劳死"的性质以及现状进行分析之后,立足于我国的立法现状对我国完善"过劳死"相关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丛玉红 《大观周刊》2012,(16):27-28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入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问题。民事诉讼本来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排忧解难、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活动。但是,近些年来民事虚假诉讼的案例呈逐步多发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严重损害了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也是对我国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这种置人民利益于不顾、无视国家法律权威的行为是我们应当深恶痛绝的。它严重背离了我国民事诉讼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初衷,浪费了我国本来就有限的司法资源,还恶意将法庭变成了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自身获取非法利益的场所。我国虚假民事诉讼多发的原因具有多重性,我国相关法律部门要对虚假民事诉讼的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对我国虚假民事诉讼的成因进行论述分析,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冯勇 《兰台世界》2014,(6):93-94
"先问亲邻"制度是我国古代对于不动产交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法律依据,是古代社会以家族为基础本位的农业社会制度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法律制度,文章就针对此问题进行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法律解释制度是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本文从法学理论的角度上探讨法律解释制度之应然构架,并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对我国法律解释制度中的法律解释的主体、效力、及力和备案审查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某些因素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国家的“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行为。本文就《史记》一例谈实行法律移植之不易。  相似文献   

14.
孟筱文 《大观周刊》2012,(18):297-298
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集群中的重要分支,它是一个企业的精神理念在行为规则上的体现。"公正廉洁 激浊扬清 修德律己 求真务实"的廉洁文化理念,内涵深刻,从物质、制度、行为、精神等层面进行整合性的诠释,并透视其内在的关联性,进而从公平正义、扶正祛邪、素养自律、求实创新等方面去准确把握,成为企业员工共同恪守的从业行事规则文化准则。  相似文献   

15.
王运红 《兰台世界》2006,(4S):72-72
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某些因素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固家的“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行为。本文就《史记》一例谈实行法律移植之不易。  相似文献   

16.
二次获酬(平等获酬)是对一次获酬潜在不合理的检视及纠正,具备公平的法理基础及符合现实需求。然而一项法律制度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设立一项新的法律制度要考虑该制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制度本身是否完善,从产业发展现状、制度设计本身、实现渠道等方面分析,我国应实施约定和法定相结合的二次获酬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仅凭一件绿色毛背心,一位无辜农民屈打成招被判犯有入室抢劫罪,沉冤13年。正义的检察官为还法律之公正,还无罪之人以清白,7年来复查、取证,最终使错案得以纠正,使无辜农民沉冤得雪。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咸宁市委宣传部集中出台了《咸宁市新闻报道奖励制度》、《中央及省级媒体发稿情况通报制度》、《咸宁市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等制度(下面简称"三项制度")。"三项制度"联袂出台,由点及面,打破了区域界限,对凡是咸宁地区传递正能量的宣传报道者奖励都在制度考虑内,从物质激励、制度保障、队伍培养等方面给予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肥沃土壤。不仅充分发挥了通讯员的积极主动写稿、投稿热情,也激发了各县市(区)"比、学、赶、超"的宣传势头。经过一年来的贯彻执行,宣传工作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宣传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缺乏抽词词典是自动抽词标引难以普及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琪玉 《图书与情报》1998,(2):27-27,80
读者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当前损害读者权利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读者权利必须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夫妻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其行为的性质可能为行使家事代理权、无权代理或无权处分。在行使家事代理权时,该行为有效;为无权代理时,可能构成表见代理;无权处分时可能有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1条仅将此种行为定性为无权处分是不全面的。应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