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晓夫 《知识窗》2001,(12):20
“舌头也能‘看‘东西?“这不是痴人说梦吧?当然不是.   高科技让13岁的法国盲童皮埃尔用舌头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生他养他的父母,“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缤纷世界.   ……  相似文献   

2.
16岁上大学的刘维宁,在大部分人眼里是标准的“科学家”,从履历上看他确实也一直都在与科学打交道: 1978年7月,初中毕业考入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1981年8月,通过中美物理联合招生计划赴美国俄勒冈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83年8月,转学到美国莱斯大学空间物理和天文系,1988年5月,正式获得该校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后在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地球与行星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990后在加拿大从事空间物理的研究和科学管理工作,后担任加拿大国家航天局日地及大气科学首席科学家;2011年,在国外生活30年的他回到北京,成为“夸父计划”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设想在未来前往火星的旅途中,将使用到一种高科技宇宙飞船,采用一系列的“核曲棍球”式推进,通过磁脉冲将原子核相互撞击并在一个类似曲棍球式的特殊结构中进行。目前,来自阿拉巴马大学的物理学家小组位于汉茨维尔的工程机械和航空航天部很快就要将交付一个新型高科技系统,并称其为Z箍缩(Z—pinch),从整体结构上看显得“轻巧”,可以认为其工作原理如同一颗恒星的“心脏”。  相似文献   

4.
叶少斌 《科教文汇》2014,(29):119-120
五四前后,在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片鞭笞声中,中国的西方戏剧汉译达到了一个高潮,并因此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场域“话剧”。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中的“资本”这一概念为这一时期外国戏剧汉译提供了全新的阐释视域。  相似文献   

5.
幽默天地     
《今日科苑》2007,(5):123-123
文学家与小偷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一生贫困潦倒。一天,他写作到深夜。一小偷光顾。巴尔扎克看到小偷到处乱翻,便对小偷说:“我白天都翻不到钱,你夜里难道能翻到钱吗?”  相似文献   

6.
1982年,栾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法国政府的奖学金。他先就读于法国贝藏松市费朗什——孔泰大学哲学系。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的知名教授们慧眼识珠,组织了特殊考试,破例录取他为该校攻读法国国家级博士学位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人文学科的工作者。 “转益多师是吾师”,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栾栋先却动辄数百,乃至上千法朗。后来他在西方高校执教,买书的支出更加庞大。回国时,两大箱资料,十六箱书籍,是他的全部行李。 1989年7月4日,法国5位权威人士与他举行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国家级博士论文答辨。法国著名的美学家莱芜·达隆教授和国家学部委员拉斯科赞叹说:“这是一位真正的学识渊博的博士!”此后,他又  相似文献   

7.
黄健元 《学会》2004,(2):35-36
中国有这样一位科学家 ,他的著作在国外被研究者像《圣经》一样放在书桌上 ,他的理论哺育了世界上几代科学家的成长。他是谁 ?他就是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贡献的科学家黄昆。1919年 9月 ,黄昆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银行高级职员家庭里。1937年 ,他被保送到燕京大学物理系。 4年后 ,黄昆出色地完成了大学学业 ,并荣获燕京大学颁发的“金钥匙”最高荣誉奖励。继而 ,他考取了西南联大物理系的研究生 ,师从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大猷。黄昆在这里如饥如渴地吮吸着物理知识的精华。除物理系的课程外 ,他还选学教学系的多门课程 ,并积极参加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  相似文献   

9.
《学会》2006,(9):15-15
<正>国家“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不久前出现在北京某中学,他关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讲述引起了在场500多名中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是2006中国科协年会科普活动之一——“大手拉小手——百名专家进百校科普报告”的首场报告。年会期间,一批著名科学家在北京多所中小学及大学进行105场科普报告,让学生们体验到科学的神奇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0.
<正>让-皮埃尔·索维奇、J·弗雷泽·斯托达特和伯纳德·L·费林加三位科学家因"设计和合成分子机器"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些机器可谓是"最小机器",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大小你能想到世界上最小的机器有多小吗?螺丝那么大,针尖那么大,灰尘那么大,看不见的病毒那么大?都不对。世界上最小的机器是肉眼看不到的分子机器,它们比细胞和病毒还要小。来自法国的皮埃尔·索维奇教授、美国的弗雷泽·斯托达特教授以及荷兰的伯纳德·费比加教授,因为研究这些分子机器获得重大突破,而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1.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化学教授诺伽拉(Daniel Nocera)对着礼堂的科学家和美国政府能源官员说:“我要给各位看的东西,没给任何人看过。”他请大礼堂管理员把灯光转暗,然后开始播放影片。“看得到吗?”他指着浸在水里的一片材料冒出的气泡,兴奋地问。“氧气从这块电极涌出,”然后神秘地补充,“这就是未来,我们已经找到那片叶子。”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时代》2008,(11):65-65
科学家揭示了梦境中的一些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法国哲学家加斯东&#183;巴施拉尔在1960年说:“睡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身体内部状况的窗口”。近期的科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这一观点。科学家对有睡眠障碍的人进行研究后发现,无论是睡眠时大喊大叫还是狼吞虎咽,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1822~1895)逝世100周年,世界上许多有影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将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表彰他对微生物学研究的不朽贡献。他将微生物的经典性研究,引向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向,从而导致了现代生物工程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一求学聪颖过人钱令希先生1916年7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哥哥、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临照院士,对他后来的成长有很大帮助。1928年,年仅12岁聪颖过人的钱令希跳过初中考入了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高中部。他潜心攻读,第一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法文集中训练;第四年,他又以优秀成绩直升大学部土木科。在大学期间,他年年都考第一名。1936年以土木科第一名的成绩,从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毕业。同年,经中比庚款委员会的选拔,被保送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2年后毕业,获得了“最优等工程师”的学位。二报…  相似文献   

15.
含羞草或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打开叶子,太阳下山,它们就闭上叶子“睡觉”,这种由叶子的开闭引起的植物的“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留下的亚历山大大帝命令部下调查“何以睡眠”的记录。到了18世纪,法国的生物学家发现,即使将含羞草置于光射不进去的洞穴中,几天之中它仍持续以24小时为周期开闭叶片,也就是说它不受光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这说明在它体内存在周期性运动的“生物钟”。达尔文是最早对植物运动进行系统观察研究的科学家。他晚年被植物的多样性吸引,与儿子法郎西斯一起仔细观察了300多种植物,在他去世前2年(即1800年),达尔文写了一本有关植物的睡眠运动、弯曲及旋转攀爬运动长达600页的巨著《植物的运动》,该书已成为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16.
再为华人喜圆夺冠梦年届“知天命”之年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再次为华人世界赢得了诺贝尔桂冠科学家的殊荣。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籍华裔教授朱棣文、美国科学家菲利普斯和法国科学家塔  相似文献   

17.
天朗 《发明与创新》2006,(12):41-41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发现了一枚奇特的鸭蛋---在这只部分蛋壳呈半透明的鸭蛋中,竟赫然藏着3条2英寸长、而且仍活着的小鲤鱼。这枚“鱼蛋”引起了科学家的强烈兴趣,但至今谁也无法完全说清3条鲤鱼是怎么跑到鸭蛋中去的。据悉,这枚鸭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刘振兴院士提出探测范围更广更深入的“空间风暴探测计划”我国科学家酝酿大规模“空间风暴探测计划”为揭开“空间风暴”之谜,继“双星计划”之后,我国科学家正酝酿一个更大规模的探测行动——“空间风暴探测计划”。2003年12月27日,正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进行发射前紧张准备的“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介绍说,“双星计划”之后,他将提出探测范围更广更深入的“空间风暴探测计划”。该计划将对包括地球的电离层、热层.磁层以及太阳风展开全面探测,试图揭开“空间风暴”之谜。2003年4月,刘振兴院士前往法国参加国际空间合作探测计划“国际与日共存”第一次工作会  相似文献   

19.
看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你在想什么。汉语里,我们把选种能力称为“察言观色”,西方人称之为“读心术”。有时候我们真的能遇到这种情况,似乎一个人的心思全都写在了他的脸上.认知科学家称这种现象叫做移情作用。这种作用让我们能感知到别人的情绪,识别和了解他们的感觉和心理,通过他们的观点看事物。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就是宽容。 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